首页>节日作文>导航 > 热点专题

腊八节的话题作文(精选25篇)

2025-01-02 15:37: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以下是®忧考网为大家准备的《腊八节的话题作文》,供大家阅读。



1.腊八节的话题作文 篇一


  草草地吃过早饭,匆匆地上市场买菜。有人告诉我说,今天是腊八节。我一个人都过糊涂了,听后,才有了点离年傍近的感觉。


  回到家里,楼室空空。一股怀旧的情思便萦绕心头。记得小的时侯,一进腊月,便期盼新年的到来。我们几个孩子几乎一有时间就翻看日历,将春节那天的红页折叠,一遍遍倒记时数。一天,两天,三天……恨不得春节即刻来临。我们的母亲见我们渴盼的样子,便笑着说起了童谣: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小年过大年。听着母亲那慈爱的吟诵,便感觉春节真的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


  腊月初七晚上,家里开始热闹起来。父亲将黄米、糯米、红枣、和红豆用温水泡上,接着就用砂锅在火炉上煮板栗。父亲说,做腊八粥得要用五种材料,预示着来年五谷丰登。我们哥几个围在父亲身边,像几只没扎翅的小鸟,等鸟妈妈喂食。栗子煮好,父亲用干裂的手剥开褐色的硬壳,将又甜又面的果肉,一颗颗轮流送进我们的嘴里,可他一颗也舍不得尝。这时,母亲盘腿坐在炕头,在明亮的罩子灯下,为她的这几个儿女赶制新年的衣裳。橘红色的罩子灯光柱直映用白纸糊的顶棚,顶棚便出现一轮圆圆的小月亮。小月亮下面就是我们幸福快乐的一家。腊八节的早晨鸡还不叫,爸爸就起床了,他顶着星星抱进柴草。轻轻的开门、关门声,他咕哒,咕哒的拉风匣声,现在好像还响在我的耳畔。我们也都醒来,卷缩在温暖的被窝里听着风匣发出的有节拍的响声,像在聆听马头琴上优美昂扬的《步步高》曲。粥做好了,父亲呼唤着我们起床,笑着说:“快吃!快吃!谁家烟囱先冒烟,谁家谷子先黄尖。咱们家早吃。”于是我的眼前又浮现了一片金黄。


  腊八节年年有,而我们的父亲、母亲却早已做古。我们兄弟姐妹也工作在天南地北。尽管交通方便,都聚在一起也是一种奢望。那美好的时光再也不会回来了!,想着想着,两行热泪便从眼角流出。


2.腊八节的话题作文 篇二


  煮粥的方法各地不同,地方制作时也有精粗之别。北京煮粥用料以米、豆、枣三者为主体。米的繁多,分为粳米、糯米,再加黍稷(黄米和小米),大麦米,果类的薏仁、芡实。豆以赤豆为主,也可以少加芸豆。黄豆、豌豆等绝用。枣是果类之首,取其香,起调味作用。考究的煮法是先取豆汤和枣汤,取汤之法是将赤豆煮烂,用做豆沙的方法去皮留沙,再溶入豆汤内。枣煮烂去皮、核,枣的原形,另放侍用,剩下枣、豆的皮渣,用淘米箩在清水中滤一二次,加入原汤,煮粥时用汤做底,加清水下米,再加上的`果肉就煮成味道的腊八粥了。用此法煮出的粥,颜色绎红,充满枣、豆的甜香。


  北京煮腊八粥除供佛、自吃外,还馈赠亲友。礼尚往来,不免竞务新奇。用粥果,还粥果在粥面上摆出美丽的图案。所用的干果和果仁中,以核桃仁为最要。蜜饯中以葡萄干为主。粥初七日就煮好了。晚间,把送人的粥分盆分碗盛出,就在粥面上用果子摆起图案来。场面俗称“摆粥”。大人小孩全家出动,各逞技巧。上面所说小小节日气氛就指摆粥活动。尤以小孩子最感兴趣。摆粥剥制果子手续很繁复,剥果仁的皮,属核桃最难,剥的要完整不碎,还小镊子钳净折皱部分的皮,以不伤肉为标准。此外用小刀在蜜糕、青梅、柿饼上刻花样。如原只核桃肉作狮子头,原只枣肉作狮身。枣肉作花篮,生栗子切片切条作篮柄篮框等等随意。一碗粥摆好,外表装饰得瑰丽多姿,博取的欣赏和赞誉。


  北地天寒,粥虽煮得多,也顾虑有馊腐之虞,初八日饱餐一顿外,多的粥,屋外,粥结冻后,可以随时吃。人家腊八粥可以保存到春节。粥结成冰,要块地砍屋内溶解,再加水烧透而食。但蜜饯类的果品粥里加热,蜜饯(是柿饼、蜜糕),经热后就使粥汤稀释,米的黏性完全丧失了。粥加白糖原味有浓厚的枣豆香,加赤砂糖则更带有玫瑰香,都非常可口,加奶油而食,那就更是美味了。加水时,改为加牛奶,也很可吃,决用黄油。


3.腊八节的话题作文 篇三


  一进腊月的门儿,就有点忙碌着要过年的气象了。首先是腊鼓敲响了。平日里难得听见牛皮鼓声,而一入腊月,十里八村的鼓手们便忙活开了。五人一伙,八人一组,鼓、锣、钹、镲、铙……所有的锣鼓家什儿无论新旧,全都派上了用场。那热烈,那奔放,那派头,那种拼尽全身力气倾吐出自己一年的悲忧欢畅的劲头儿,别提有多威风了,直听得男女老少半夜里睡下了还觉得心房里咚咚作响。也难怪呀!乡下人的乐趣本来就少,一年不就才碰上一回腊月天么!


  锣鼓队在自己村里敲遍了大街小胡同还觉得没有过足瘾,便十里八里地挨村表演。锣鼓队一来,你看吧,队后头跟着看热闹的那些小孩子呀,你就是天大的本事也数不过来。我永远忘不了骑在三伯的脖子上,小脸儿冻得通红通红的,挤在人缝里去看锣鼓队的场面。在踩高跷的人前面,锣鼓队起了开道的作用。一身虎皮猎人打扮的鼓手们,在一位步伐稳健的大爷的`指挥下,要急有急,要慢有慢,风风火火,不时赢得一阵阵老少爷儿们的喝彩声:“好哇!再来一次哪!”


  打锣鼓的越发来劲儿了。三伯有时会挤到挥令旗的大爷面前说:“五爷,身子骨儿硬朗着哪!三侄儿给您捧场来了!给俺来一段《天门阵》好不好?”五爷一捋白胡子,说声:“行啊!你看好了!”


  话音未落,令旗向上一指,于是,锣鼓上下翻飞,烟尘升腾不息……


  锣鼓队三两天出来一次,直把我们这些小孩子们都看疯了,而大人们却在忙活着筹集东西,准备做“腊八粥”了。腊八粥,当然是腊月初八才能吃的,得有八样东西。我记得那时候我们家年年的腊八粥总是用大米、小米、红枣、豇豆、栗子、花生、豌豆和干薯丝合在一起煮成的。腊八粥吃起来那个香甜呀,没法说了。


4.腊八节的话题作文 篇四


  农历腊月八日是我国传统的腊八节。在这一天,全国大部分地区还保留着腊八节的传统习俗--吃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八粥是每年这一天,奶奶必给我熬的。传说,在古时候,是因为恶鬼总在农历腊八这天出来吓唬小孩。然而这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单怕赤(红)豆,所以有了“赤豆”打鬼的说法,于是大人们便用赤(红)豆、绿豆、花生、葡萄干熬成腊八粥,也就是八宝粥。望着那紫盈盈的米粥,用勺子舀一点紫粥,细细品味,会让你觉得这不是粥而是一个小型的豆类展示会。豆子的清香味道配上米的香醇,那香香的味道,不由得令你再喝一碗这紫粥。


  喝完腊八粥,便开始要做第二件事,那就是腊八蒜,在腊八这天泡上的蒜头,到除夕那天,不再是白色,而是绿色或黄色。绿色的蒜头绿得晶莹剔透,犹如一块无瑕的翡翠,黄的蒜头则如一个个味道甘甜的杏干,吃着翡翠、杏干样的蒜头,恨不得让你再多吃几个味道美味的饺子。首先,我按照奶奶的吩咐从橱柜里找出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密封罐,接着将紫皮蒜头去皮放入罐中,最后将陈醋放入密封罐中,盖好盖子,将一罐腊八蒜放入坛中。


  忙了除夕的用品,我便开始准备过年的食品了。首先,我将各种水果、干果、瓜子放在桌子上,再把桌上的盘子清洗干净,将干果、瓜子、水果一个个的'放入盘中,奶奶在一旁笑盈盈的说道:“我的静静长大了。”摆放好拼盘,望着桌子上那五花八门的拼盘,我从心里不禁地笑了,毕竟这是我一番辛苦摆出来的。


  在这一天,这还从奶奶那知道了北京过腊八节的习俗,得知,来北京的腊八节不仅要吃腊八粥、泡腊八蒜,还要喝一大碗热热的羊骨头汤。因为这了这天,天气便越来越冷了。


  虽然天气依旧在变冷,但我们一家人的脸上依然有着过节喜庆那快乐的笑脸。


5.腊八节的话题作文 篇五


  又是一个腊八节,吃着自己亲手做的香喷喷的腊八粥,那一丝丝的甜意,又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腊八节……


  对于那时的我们来说,腊八也是个很特别的节日,早早地就盼望着腊八节的到来。到初七傍晚,早已迫不及待的我们放学就约好了伙伴,三五成群,男孩背着自制的冰车,女孩拎着个大篮子,一路小跑,直冲我们冬天的乐园——村外大河边。


  六、七米宽的大河冰冻结实,冰面光洁如镜,阶梯似的石头上流水结的冰,凸凹波纹如鱼鳞,疙疙瘩瘩,很是美观。男孩们放上冰车,有的跪在上面,有的两人坐一起,双手冰钎一凿,“哧溜”一声,滑的无影无踪。女孩也不甘示弱,从河边找上薄而大的石块,再用双手捧上几捧背阴处没有化的积雪,分撒在冰面上,放好石块坐上去,“推吧。”后面的人一推,嘎啦啦一阵冲向前,有的原地打转摔倒,有的冲出不远,石头早已不见踪影,四脚朝天,任凭后脑勺被磕的有点闷疼,依然会找一块更大的石块,大伙像串糖葫芦,一个一个拽着前面人的袄后襟,齐声令下,一起使劲,还是不到几步,东倒西歪,人仰马翻,脑勺着地,玩的起劲的我们根本没在意冻的通红的小手都蹭破了皮。寂静而空旷的山涧回荡着顽皮的欢声笑语……


  天色已晚,兴致未尽的我们匆忙各自赶到上游(为的是干净),用石块砸上几大块冰凌,按照自己心中的想象,把冰块稍做敲凿,像娃娃,像动物……载着满心的喜悦,不停的用口中的热气哈着冻的发青的小手,回家的.路上,仍然忘不了欢闹嬉戏……


  腊八的早晨,早早起床,和姐姐弟弟争先恐后,端上妈妈做的红红的腊八粥,跑到院里,抢着去喂昨晚放在每个门口两边的冰凌人儿,用红色的豆子给他安上小嘴,看着似笑了的冰凌人儿,心里别提有多美……


  不觉太阳已经升起,尽管没了孩提时的情趣,但那甜甜的腊八粥依然给人以浓浓的回味。


6.腊八节的话题作文 篇六


  早上,远方的朋友短信提醒,今天是农历腊月初八,又到吃腊八粥的时候了,让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的情景。腊八是过年的序幕,从这天开始,妈妈就会为过年做准备了,一直要忙到除夕。


  在我们家里腊八这天,有两件事比做,一是熬腊八粥,二是言腌八蒜。腊八蒜就是将蒜剥皮后放入醋中,妈妈说这一天腌制的蒜就会变成碧绿色。很神奇,确实如此。多年来一直以为只有腊八节才能把蒜腌绿,前段时间无意中放入醋的'蒜居然也变绿了,才知道这大概是妈妈为了让我们剥蒜皮而编出的一个美丽谎言吧,腊八这天我们小孩子还有一项任务,就是挑豆子,将坏豆子及石子挑出来,这也是最开心的时刻花花绿绿地摊了一桌子,两个姐姐仔细捡,我两手抓满豆子,满桌子的和啦,劈响只往地上掉,惹她们两个生气,现在挑豆子这项任务妈妈又交给了她的孙子辈,孙女要比她爸爸小时淘气多了。腊八粥里除了各式豆子外,还有红枣,葡萄干,桂圆肉,桔皮等。自然少不了米,有大米,小米,糯米,黑米等。熬这种粥要有一定的技巧,既要软烂粘稠又要不粘锅,要用时用心的,妈妈熬出的腊八粥有一种特别清香的味道,常常是满楼飘香,我们都是一路闻着香味上楼的。妈妈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民间美食家,上世纪七十年代,物质普遍不太丰富,但我们家里因有妈妈的粗粮精做,餐桌上总是有数不尽的美味佳肴。


  现在妈妈每年还会熬腊八粥,因我在外地吃不上,她会把粥冻到冰箱上等过年我回来给我吃,说实话跟过年的佳肴相比,粥不算什么美味,但妈妈还是年年给我留着,我也会很有兴致地大吃几口,我知道只要这样妈妈就满足了。


7.腊八节的话题作文 篇七


  腊八节又称“腊八”,因为时间在农历十二月(腊月)初八而得名。南朝萧梁时期,“腊八“与佛教联系在一起。到了宋朝,每年“腊八”这一天寺院都会集体诵经,同时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送给门徒和男女信众吃。


  据说,朱元璋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为了度日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牵牛走过一座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脚摔断了老财主气急败坏变宝,朱元璋送进一间房孑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突然发现屋里有一只老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痘混在一起的粥,吃得就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叫腊八粥。


  腊八粥这天喝腊八粥,往粥里面放小米、玉米等各种豆子。我们先把白白净净的大锅里把小米和黄灿灿的玉米粒放锅中,再放一些豆子和甜甜的早子一同放入锅中,然后再往锅里放点糖。让他们在锅中沸腾的,让这些食材在锅中煮20分钟后,就可以闻到扑鼻而来的香味,让人想忍不住上去吃上几口这个腊八粥,在十米外的人都会闻到香味,听着他在锅中嘟嘟的声音脑海里不禁想象出:食材在锅里向人招手,诱惑着我们上前去品尝这一美味,经过长时间的熬制腊八粥更有风味了。


  将粥盛入碗中,清香味扑鼻,细细地品味,那系列的`口感划过口腔,顺流到胃中,那腻腻的味道好极了!玉米在口中裂开,发出它那独特的香味。让人想猛.吃好几口。食材入口即化,嘴里还回味着甜甜的香味。


  本来我想熬腊八粥是很容易的事呢!没想到有这么多的学问呢!我国的粥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要永远保留和发扬它。


8.腊八节的话题作文 篇八


  腊八粥,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它就是在腊月初八吃的。虽然它很普通,但是它却是我最喜欢的一种美味。


  腊八粥有十八种材料,主料为糯米、粳米和黑米,配料除赤豆、花生、米仁、红枣、莲子、桂圆六样外,还有豇豆、葡萄干,为了能起到更好的健脾胃的作用,又加了枸杞、山药、茯苓等中药材。浓浓的腊八粥不仅带给人们营养的美味,也把浓浓的传统年味传递到每个人的身边,腊八粥本身就十分好吃,但加上妈妈的精心熬制,吃起来更加香甜美味,赏心悦目。


  妈妈从腊月初七的黄昏就开始熬制,锅里放足了水,放上材料,然后开大火开始煮,每过一会儿妈妈就要用勺子在锅里搅拌,防止粥粘在锅底上。水开了之后,就可以调到小火慢慢熬了,大概一个小时左右,香喷喷的腊八粥就熬好了,然后放上冰糖,吃起来香甜美味,味道好极了!


  熬这种粥还要有一定的技巧,既要软烂粘稠又要不粘锅,要用时用心的去做。妈妈熬出的腊八粥有一种特别清香的味道,常常是满屋飘香。


  在腊八节那天,我闻着腊八粥的香味,肚子又开始闹了,跟妈妈撒娇说:“妈妈,我又饿了。”妈妈笑着看着我的小脸说:“小馋猫,不是刚吃完饭吗?那我就让你尝尝吧。”说着,妈妈用小碗给我盛了一碗。过了一会儿,粥不烫了,妈妈才让我吃,我慢慢品味着这美味的'腊八粥,抬头告诉妈妈:“妈妈,太好吃了!谢谢妈妈。”妈妈微笑着说:“太晚了,不要吃太多了,不然不容易消化了。”我高兴的“嗯”了一声,然后笑眯眯的把它都吃完了。


  这碗粥里面装的慢慢的全是爱,吃着妈妈做的腊八粥,是最幸福的事。


9.腊八节的话题作文 篇九


  1月3日是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一年一度的腊八节。这一天在中国民间有吃腊八粥的习俗。有关专家指出,腊八节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民间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腊”在古代本是一种祭礼。在商代,每年人们用猎获的禽兽举行春、夏、秋、冬4次大祀,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其中冬祀的规模,也最隆重,后来称为“腊祭”。因此,人们就将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农历十二月初八,称为“腊八”。直到南北朝时,才将农历十二月初八固定为“腊八节”,人们借此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每到腊八节这一天,人们总要吃上一顿香甜可口的“腊八粥”。


  专家介绍说,“腊八粥”的来历和传说多种多样,各地版本不同、说法不一。在佛家看来,“腊八粥”来自印度,是佛教的一种宗教节日食品。自从佛教传入中国,腊月初八这一天广为施舍饥民的善举,逐渐演变成熬煮腊八粥的'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腊八粥原有的宗教意味逐渐隐退,到如今实际上已成为色味俱佳的节令美食了。


  专家指出,腊八,本身是个传统节日,又是年节的前奏,可以说腊八节拉开了春节的序幕。民谣曰:“腊八,腊八,小孩要炮,姑娘要花。”从这天起,人们就开始置办年货了,迎接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


  农历十二月(又称腊月)初八,俗称腊八。直到南北朝时,才将农历十二月初八固定为“腊八节”,人们借此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粥原有的宗教意味逐渐隐退,到如今实际上已成为色味俱佳的节令美食。有关专家指出,腊八节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民间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10.腊八节的话题作文 篇十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对于冬天而言,最冷的便是大寒这个气节。吃腊八粥便是这个节气特有的习俗。古时每逢农历十二月初八,为了欢庆丰收,祭祀祖先和神灵,民间流传吃“腊八粥”或“腊八饭”的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腊八粥是一种用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开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腊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


  冬天,我最开心的事就是吃腊八粥。每次到了这个节气,妈妈都会和外婆一起去超市里买各种米、各色的豆子和佐料。把采购的.各类食物倒进紫砂煲里,再倒入一大瓶的水,用筷子搅匀,将紫砂煲调至自动煮粥的模式,一夜煮到天明。隔天起床,便能闻到扑鼻的香气,那是一种摄人心魂的谷米香。盛在碗里,红的、紫的、黑的、白的……可谓是五颜六色。大的、小的、胖的、瘦的、可谓是各型各态,看着就非常有食欲。一口下去,红豆沙软、莲子清香、小米饱满、黄米软糯……各种食物的美好都被收入口中。当然,如果能吃到桂圆的话,就可谓是一级棒了。每次,外婆和妈妈就只放三只桂圆,家里总共有六个人,所以能吃到一只桂圆就是福中增福了。


  这就是我们家大寒节气的习俗——吃腊八粥。想到那迷人的味道,我就忍不住口水真冒。“吃腊八粥啦!”“来嘞!”屋里回荡着我和外婆的声音……


11.腊八节的话题作文 篇十一


  腊八粥终于熬好了,八儿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大锅看,生怕就在一眨眼的功夫,腊八粥就被人抢走了。


  八儿的妈妈终于掀起了锅盖。顿时,一阵热乎乎的白烟升了上去,一股香甜的,糯糯的味道扑面而来,他的口水已经流了三千尺了。


  八儿的.妈妈一盛出一碗腊八粥,就被八儿抢了去。八儿还没来得及拿勺子,就已经仰起头,端起碗,大口大口地喝了下去。“好烫啊!”八儿伸了伸舌头。“慢点吃,没人跟你抢!”妈妈说道。于是,八儿拿起勺子,大勺大勺地往自己嘴里送,连脸上沾满了腊八粥都浑然不知。八儿的妈妈都没盛好第二碗腊八粥,八儿就已经解决好了第一碗腊八粥。瞧那碗干干净净,连勺子也被八儿舔得雪白雪白。八儿舔舔嘴唇,赞叹道:“啊!这腊八粥真美味呀!真妙啊!”妈妈看了八儿的这副模样,哭笑不得:“瞧你这副模样,这样囫囵吞,别人还以为你好几天,没吃饭了呢!”八儿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便又嚷嚷着要腊八粥吃。一碗,两碗……八儿狼吞虎咽地吃着腊八粥。朋友叫他出去玩,他不去;人们出去赶集市,他不去;连平日他最爱吃的腊肉,他也不吃。他就这样吃着腊八粥,肚子都成了一个圆滚滚的小皮球。枣儿,饭豆,桂圆……各种美食在八儿的肚里打转。妈妈生气地对八儿说:“你别吃了,你都吃了三碗了,你再吃,我们可就没份了!”八儿这才停下,他瘫坐在椅子上,不停地打着嗝。但在妈妈、爸爸与哥哥吃时,他的肚子又仿佛咕咕地叫了,他不停地央求着:再给我吃一口吧,就一口……”


  夜深了,八儿在腊八粥的甜蜜中,渐渐睡去了。


12.腊八节的话题作文 篇十二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我们的生活最基本的就是一个字——“吃”。我最喜欢吃的就是那香醇美腻,且有浓郁汤汁的红烧排骨。


  对于掌握了红烧排骨精髓的爸爸,做起红烧排骨,简直不费吹灰之力,而我做起来却是笨手笨脚的,那味道简直堪比爸爸的臭脚了。我想想都不服气,总想找机会偷师学艺。


  今天中午奶奶正好从菜场买了一斤排骨回来,我大喊:“哼,今天我倒要看看为什么你每次烧的排骨都那么好吃。”爸爸为了向我们展示他那精湛的`刀工和烹饪技术,拿起锅铲,先在锅中倒入凉水,把水烧开,再把排骨放在锅里焯水,放凉,放凉后起锅烧油,油温烧至七成热,下锅炸至两面金黄捞出,再用葱,姜,蒜,冰糖熬制,然后,再在锅中依次放入生抽和老抽,熬出黑红黑红的美妙的色泽,顺势倒入排骨,再把葱姜蒜从锅中取出,再次把排骨翻炒均匀,让每一块排骨都吮吸了汤汁,最后再倒入少许的水,盖上锅盖,勾芡收汁。这样,一盘美味的红烧排骨就做好了,这美味无比的红烧排骨,一端上桌香气就扑面而来,这浓郁的味道,真让人垂涎三尺,恨不得直接上手抓着吃,这也太香了吧!我不禁“口水直流三千尺”,就像几年没有吃饭的小狗一样,疯狂地啃了起来。


  我一块接着又一块,啃得汁水全都溅到了我的嘴边,弄得狼狈不堪,又弄得满桌都是,要是一不小心弄在了衣服上,那就倒大霉了,因此我将它称为“调皮捣蛋的家伙”。


  这不能用美妙来形容,这是一种充满回忆,奇特,无法描述的滋味,给人以舒畅,陶醉,幸福的感觉。


13.腊八节的话题作文 篇十三


  腊月初八是进入腊月的第一个农历节日,在这一天,各地均有喝腊八粥的习俗。在我国,腊八节喝腊八粥和中秋节吃月饼、端午节吃粽子是同等重要的风俗习惯,是千百年来流传的习俗,代表着劳动人民对丰收的希冀与渴望,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近年来,腊八正与其他许多民俗节日一样,渐渐淡出现代人的生活,成为远去的记忆……


  这天,以及这天的前前后后,都应该是雪花的节日。它们像少女一样干净质朴,在这个时候轻盈地飘落人间,来了就把一切抱在怀里:村庄、田野、小院、柴草堆、麦秸垛……


  这天的炊烟是年底盛事开始的标志,袅袅地蜿蜒在房顶上的天空里,延续着几千年的乡俗。在醇香的气息里,游子想起了母亲的呼唤,想起了老屋的温暖,泛起了归家的情思。


  铁锅下火苗跳跃,像一群好动的.精灵拉扯着柴草,红色的锦绸消解了乡亲们四季辛劳的酸痛,化作母亲们脸上止不住的笑意。水花沸腾中,清香飘逸。阳光的味道被各样杂粮吸收,又在氤氲的水汽中化作一缕清香,散发出来。


  这清香带给我们腊月里第一丝清清淡淡的幸福。锅边那口盛满清清山泉水的石瓮还笨重地立着吗?大黑还在翘着尾巴绕着石瓮打转吗?瓮里那把厚厚实实的水瓢还悠闲地漂着吗?那只陈旧的木盆还在工作吗?木盆里还有五彩的粮食吗?金黄的小米,鲜红的大枣,白的莲子,各色各样的豆子,核桃仁,花生米……那么多的色彩,那么浓的甜香,吸引着孩子们热切的目光,传达着乡亲们对土地的感激。


14.腊八节的话题作文 篇十四


  腊八蒜,我以前对它几乎一无所知,通过老师的讲解我才有了全新的认识,“老话说的好,过了腊八就是年”也就是说过了腊月初八,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


  在北方,腊八这一天除了煮腊八粥外,还要泡腊八蒜,因为“蒜”与“算”同音,表示算账,到了年底,不管谁欠谁的账都该算清还清了。没想到一个小小的蒜也有这么多讲究啊。


  我打算亲自动手做一份腊八蒜,按照食谱上的介绍,我首先准备食材。腊八蒜必须是用紫皮蒜,只有紫皮蒜才能腌制出翠绿色,所以我和爸爸妈妈特意去超市买了紫皮蒜,还有米醋等,并准备了一个密封盒,一切准备就绪,就等我大显身手了。


  说干就干,一回到家我就开始动手剥蒜皮,可是由于皮与肉长得太紧实,我只能一点点小心地剥,刚剥了四五瓣,我的眼睛就辣得流出了泪流,弄得我不停地眨眼,又是洗又是擦。


  万般艰难地进行到了第二步——把剥好的.蒜瓣去头。我用小手按住蒜瓣小心地切着,由于平时很少用刀,所以切起来很是吃力,好几次因为蒜瓣太小又滑不好按压差点切到手,好不容易切完了,难题又来了——放多少醋呢?


  我左挠头,右挠头,灵机一动,把蒜淹没过去不就好了吗!于是我把一瓶醋倒进罐子里,好像还缺点什么?对,调味,又加了几滴白酒和一勺白糖,盖上盖子,放到阳台,大功告成!


  每当我来到阳台,打开窗户透气时,都会盯着腊八蒜的罐子看好久。那一个个小蒜瓣,像一个个顽皮的孩子,呲着小牙对我笑。


  我心里美滋滋的,总是在想“什么时候能腌好呀!什么时候它能像宝石一样翠绿?”我好像把它印在我心里一样,随时挂念着它。


15.腊八节的话题作文 篇十五


  腊八节又称“腊八”,因为时间在农历十二月(腊月)初八而得名。古代,“腊八“与神仙联系在一起。到了宋朝,每年“腊八”这一天大家都用腊八粥供奉神仙,同时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送给别人吃。


  据说,以前有个人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为了度日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牵牛走过一座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脚摔断了老财主气急败坏变宝,这个人送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他饿得够呛,突然发现屋里有一只老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痘混在一起的粥,吃得那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叫腊八粥。


  腊八粥这天喝腊八粥,往粥里面放小米、玉米等各种豆子。我们先把白白净净的大锅里把小米和黄灿灿的玉米粒放锅中,再放一些豆子和甜甜的早子一同放入锅中,然后再往锅里放点糖。让他们在锅中沸腾的,让这些食材在锅中煮20分钟后,就可以闻到扑鼻而来的香味,让人想忍不住上去吃上几口这个腊八粥,在十米外的人都会闻到香味,听着他在锅中嘟嘟的声音脑海里不禁想象,食材在锅里向人招手,诱惑着我们上前去品尝这一美味,经过长时间的'熬制腊八粥更有风味了。


  将粥盛入碗中,清香味扑鼻,细细地品味,那系列的口感划过口腔,顺流到胃中,那腻腻的味道好极了!玉米在口中裂开,发出它那独特的香味。让人想猛.吃好几口。食材入口即化,嘴里还回味着甜甜的香味。


  本来我想熬腊八粥是很容易的事呢!没想到有这么多的学问呢!我们的粥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要永远保留和发扬它。


16.腊八节的话题作文 篇十六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一年一度腊八节。这一天在中国民间有吃腊八粥习俗。有关专家指出,腊八节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是中国民间一个重要传统节日。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腊”在古代本是一种祭礼。在商代,每年人们用猎获禽兽举行春、夏、秋、冬4次大祀,祭祀祖先与天地神灵,其中冬祀规模,也最隆重,后来称为“腊祭”。因此,人们就将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农历十二月初八,称为“腊八”。直到南北朝时,才将农历十二月初八固定为“腊八节”,人们借此祭祀祖先与天地神灵,祈求丰收与吉祥。每到腊八节这一天,人们总要吃上一顿香甜可口“腊八粥”。


  专家介绍说,“腊八粥”来历与传说多种多样,各地版本不同、说法不一。在佛家看来,“腊八粥”来自印度,是佛教一种宗教节日食品。自从佛教传入中国,腊月初八这一天广为施舍饥民善举,逐渐演变成熬煮腊八粥习俗。随着时代发展,腊八粥原有宗教意味逐渐隐退,到如今实际上已成为色味俱佳节令美食了。


  专家指出,腊八,本身是个传统节日,又是年节前奏,可以说腊八节拉开了春节序幕。民谣曰:“腊八,腊八,小孩要炮,姑娘要花。”从这天起,人们就开始置办年货了,迎接一年一度新春佳节。


  农历十二月(又称腊月)初八,俗称腊八。直到南北朝时,才将农历十二月初八固定为“腊八节”,人们借此祭祀祖先与天地神灵,祈求丰收与吉祥。腊八粥原有宗教意味逐渐隐退,到如今实际上已成为色味俱佳节令美食。有关专家指出,腊八节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中国民间一个重要传统节日。


17.腊八节的话题作文 篇十七


  走进腊月,年的味儿渐渐地浓了起来。这味儿就是从家乡喷香的腊八面里溢出来的。提起腊八面,现代都市里的人恐怕很少知道,拂去记忆的尘埃,往事便会清晰地浮现眼前。


  在我家乡,腊月里最重大的节日就是腊月初八,也叫腊日。每年腊八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做上一大锅香喷喷的腊八面。家乡有句俗语叫"红白萝卜似疙瘩,母亲叫你吃腊八","疙瘩"是家乡的土话,意思是说吃腊八面先要做好的是"腊八臊子",这是展示姑娘、媳妇心灵手巧、烹调手艺高低的平台。家乡的"腊八臊子"做起来非常有讲究,是将猪肉、红萝卜、白萝卜、白菜帮子、豆腐等八种蔬菜切成小拇指大小的方丁(也叫"疙瘩"),然后佐以大葱、蒜苗、茴香等调料,用文火烩炒在一起,其味醇色佳,别有一番滋味。


  做好了"腊八臊子"还要擀好腊八面。在家乡,新媳妇或小姑娘不会擀面是要被人笑话的。首先面要和的`均匀,软硬适中,擀时要拿稳放平,用力要匀,先松后紧,先慢后快,富有韵律地一推一压,将面团擀成一张薄薄的面片。然后在摊开的面页上撒少许面粉,一层一层均匀地折叠。用刀切时,刀尖不离案,刀把缓缓抬,伴着"咯噔、咯噔"的节奏,面可以被切成长条形也可以切成菱形。然后,水开下锅,捞出面来,盛在碗里,再浇上提前炒好的"腊八臊子",这样,一碗碗色香味形俱佳、冒着白生生热气的腊八面就能上桌了。若再往碗里滴上几滴红艳艳的油泼辣子,更会让你垂涎三尺,吃起来酣畅淋漓,吃完后意犹未尽。


18.腊八节的话题作文 篇十八


  “咔嚓,咔嚓……”这辆白色的单车,不知不觉承载了我六年的光阴。


  朦胧间,那个背影与那辆单车又出现在了我的眼前。


  “哗啦啦,哗啦啦……”早晨,爷爷打着伞,骑着单车,送我上学。雨下个不停,雨丝落入嘴里,甜甜的。不一会儿,太阳拨开云朵,探出脑袋。空气中,夹杂着泥土与青草的香味,经过路面上的积水滩时,一圈圈波纹散开,好不可爱。单车向前行驶着,“呼——”一辆电动车突然驶了过来,“嚓——”积水溅到了爷爷的裤子上,我强压住心中的怒火,冷静了下来。不一会儿到了学校,爷爷放下我便上班去了。


  我站立在原地,阳光下,爷爷的背影是那么的高大。白色的单车上莫名出现了一滩格外刺眼的血迹,原来爷爷的小腿划伤了,我大喊道:“爷爷,你的腿出血啦!”可是爷爷已经走远了。


  第二天,想到爷爷的腿受了伤,我决定独自去上学。


  才走在路上不久,爷爷就追了上来。


  “上车!”


  “可是,爷爷你脚……”


  “没事,快上来吧!”爷爷似乎看懂了我的心思安慰道。我坐上后座,单车缓缓驶向学校。爷爷每踩一步都是那么的吃力,单车“咯吱咯吱”发出心疼的`声音,一股暖流涌进了我的心头。我双手紧紧抱住了爷爷,爷爷的背有点佝偻但又是那么宽厚、温暖。阳光照在路旁的树叶上,每片树叶上都有一个生命在颤动,晶莹剔透的露珠钻入泥土,爬上单车,甚至不听使唤地跑到了我的眼角……


  还是这辆单车,只是白色渐渐变成了淡黄色,只是爷爷不再踩着单车送我,而是我踩,他在后面默默跟着,远远目送……


19.腊八节的话题作文 篇十九


  热闹的大街上,旁边的小妹妹吟道:“腊八腊八,冻死寒鸦”。听到这一句话我便想到了刚刚过去久的腊八节。


  腊八节的前一天,大家都去市场上买腊八粥的原材料。喧哗的大街上孩子嚷道:“妈妈,快点买,我要喝腊八粥。”相传,宋朝年间有个叫岳飞的将军他带着训练有素的岳家军南争北战,所向披靡。可是,在他抗金途中却是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纷纷前来捐粥岳家军饱餐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这一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十二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还有一种说法是说从先秦起,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神灵和祖先的,祈求丰收和吉祥的日子。除此以外,人们还珍惜腊八节驱逐瘟。爸爸提醒我:“想什么事想呢?那么出神,快点回家,喝粥去。”我和爸爸一起坐车回家了。


  清早,父亲让我早早起来看是怎么做腊八粥的。首先,要先把水放入锅中然后再放入桂圆、黑木耳、莲子、红枣、糯米、黑米、葡萄干这几种材料,然后用大火熬十五分钟,再用文火熬一个小时。这样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腊八粥就做好了。这是,我的脸上充满了成功喜悦。喝一口,糯米在我口中慢慢融化,好甜。我心里美滋滋的。


  腊八节不仅有腊八粥这一道美食,还有腊八蒜这一道美味。这一道菜是利用阳光,来将蒜的刺鼻去除。在用无氧情况下,使蒜的颜色发生变化。造成这样的美食的不是机器,而是人的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美食


  热气腾腾的粥喝完了,我真希望能把这一刻成为永远恒。


20.腊八节的话题作文 篇二十


  今天是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一岁之末为“腊”,“腊者,接也”,寓意着新旧交替,又有“腊者同猎”之意。人们会在这时用猎物祭祀神灵祖先,祈求丰收吉祥、福气绵延之意。


  传统佳节传承千年,很多习俗都随着时节流逝而渐渐失却了,文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使得佳节增添了新的元素,但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中最本源的部分终得以流传和保留。


  所以这天,几乎所有人家都要吃上一顿腊八粥以示重视和欢庆。当然,我家也不例外。


  从小到大,我吃过很多类型的腊八粥,有勾芡粉勾的极多以使粥浓稠的早点店里的八宝粥,有米类放的多的汤色灰白的粥,有红豆类居多的汤色深红的粥等等,我却始终觉得家中熬的粥最是好吃。


  在家当姑娘时,腊八粥的掌厨者是已故去的姥姥和我亲爱的老爹,间或是外面的早点铺子。初结婚时,便换与老肖,后来便都是婆婆了。每至腊八前好久,婆婆便开始戴着花镜挑那麦,豆,芝麻等谷物,挑出那模样好看,颗粒饱满的备用,并提前一天便把粥米泡好。


  我是赖床的人且不擅长做饭,婆婆也心疼我们工作辛苦,很少用我帮忙。故而每个腊八的早晨,我都是在睡梦中被香甜的粥香唤醒的.,今年也不例外。


  天还未亮,婆婆就已在厨房忙活,火上坐着的锅里,米已开花,豆已爆裂,花生已脱了皮,红枣已裂开嘴,所有的食材温顺地在锅里咕嘟咕嘟炸裂着,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婆婆不断的用勺子搅拌着粥,又仔细听着侧卧中甜甜宝贝的动静,我则在卧室忙着收拾也听着外面她们的动静。锅中腊八粥渐稠,心中暖暖爱渐浓。


  腊八粥的甜香里,氤氲着家的味道,酝酿着春节的喜乐。小孩大人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年,慢慢,慢慢地近了,近了……


21.腊八节的话题作文 篇二十一


  腊八到了,我不光会想起腊八粥,还会想起腊八蒜。


  据说,只有在腊月初八这天泡的蒜才会碧绿如翠。


  腊八这天,白天,一早搬出备好的瓶瓶罐罐,一一洗净,放到阳台上晾干。然后,精心挑选个大的白皮蒜头,瓣多的,殷实的,。


  晚上,喝罢腊八粥,便开始泡蒜。


  剥去蒜瓣上一层层的薄如蝉翼的白皮儿,洗净,擦干,将米醋倒入罐内,加入蒜瓣和白糖,拌匀,盖上盖子,密封好。放在阴凉处,剩下的一切就交给时间了。一周后,奇迹出现了,原本白白的蒜瓣慢慢开始变得通体翡翠如玉。


  米醋,选用上好的,因醋色淡,泡出来的蒜便呈碧绿色,好看。若用陈醋,泡出来的蒜,色泽就差,蒜瓣不够绿,口感也差。


  腊月间,天气寒冷,泡的时间越长,味道就越纯正。


  泡好的'腊八蒜,口感酸辣适度,据说有开胃祛腻、帮助消化和软化血管之功效。


  腊月里,杀猪,宰羊,免不了吃喝一通,大荤大腻。腊八一过,马上要过大年了,鱼肉荤腻胃里装了不少,吃点腊八蒜,一点油腻感也没有了,反而越吃越香。


  除夕夜,一边吃着饺子,一边就着腊八蒜,越吃越有味道。


  近年,我每年都泡点腊八蒜。只为守住一点所谓的传统,只为领略一份蒜的辛辣与醋的清香完美融合后产生的那种神秘味道。


  腊八,这样的节日,总让我想起农历,想起乡村,想起人烟。腊八蒜,总让我想起光阴深处,那些不变的东西。


  土有土味,花有花味,腊八蒜有种特殊的味道。这味道,会让我想起故乡,以及一些跟故乡有关的事情。


  今年腊八,我还要泡些腊八蒜。


22.腊八节的话题作文 篇二十二


  要说腊八节,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腊八粥。确实,寒冷的冬日中一碗热气腾腾的杂和粥,那温暖,是会从心底笃笃实实地漾出来。


  腊八粥中有红豆、花生、杏仁、瓜子等十八种食材,代表十八罗汉,是纪念人的'一种祥和食品。把这十八种食材都一股脑儿倒进锅里,糊糊涂涂熬成一锅,它那脸上长满大豆子,这有白色斑点,那有黑色大豆,活像一个粗鲁大汉,让人迫不及待地想尝尝是啥滋味。


  今天是腊八节。妈妈打早就起床着手给我们熬腊八粥,准备好十八种食材,“噼里啪啦”往锅里一倒,就起火熬粥。一锅粥大概熬了两个小时,一股浓郁的甜香弥漫开来,令人不住地咽口水。粥终于熬好了,妈妈将粥小心地端下来,给我们每人舀了一大碗,我们敞开肚儿大口喝粥。我的吃法主要是先吃枣。你想想,那大枣的样子可不怎么样,想想就知道,在锅里泡了那么久,又叹气那么久,能不大吗?但吃法就是讲究枣越大越好。因为这样一来,枣里的甜水也多,轻轻咬一口,香甜的口感快速地霸占了你的味蕾,浓郁的填味在口中久久不肯散去。再狠狠吸一口,温暖的汁水缓缓从咽喉划过,灵动地像朵花儿,优雅地像只蝶儿……


  关于腊八粥还有一个传说:有一对夫妻,游手好闲,将父母的财产挥霍一空,只能在街上乞讨。腊八这天,他们冷的瑟瑟发抖。村民可怜他们,东家送一豌豆,西家送一袋米,他们用这些材料煮了锅杂和粥。他们含泪喝完了粥,发誓改过自新。所以,腊八这一天,都要喝杂和粥,激励自己艰苦奋斗。


  我爱你,甜美的腊八粥!我爱你,暖暖的腊八粥,你是我国从古到今的“活化石”!我爱你,腊八粥!


23.腊八节的话题作文 篇二十三


  早上,远方的朋友短信提醒,今天是农历腊月初八,又到吃腊八粥的时候了,让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的情景。腊八是过年的序幕,从这天开始,老妈就会为过年做准备了,一直要忙到除夕。


  在我们家里腊八这天,二件事必做,一是熬腊八粥,二是腌腊八蒜。腊八蒜就是将蒜剥皮后放入醋中,老妈说这一天腌的蒜会变成碧绿色。很神奇,确实如此。多年来一直以为只有腊八这个节气才能把蒜腌绿,前段时间无意中放入醋中的蒜居然也变绿了,才知道这大概是老妈为了让我们剥蒜皮而编出的一个美丽的谎言吧。


  腊八这天我们小孩子还有一项任务,就是挑豆子,将坏豆子及石子挑出来,这也是最开心的时刻花花绿绿地滩了一桌子,两个姐姐仔细检,我两手抓满豆子,满桌子的与啦,劈啪直往地上掉,惹的她们俩生气。现在挑豆子这项任务老妈又交给了她的孙子辈,孙女要比他爸爸小时淘气多了。腊八粥里除了各式豆子外,还有红枣、葡萄干、桂元肉、桔皮等,自然少不了米,有大米、小米、糯米、黑米等。熬这种粥要有一定的技巧,既要软烂黏稠又要不粘锅,要用时用心的.,老妈熬出的腊八粥有一种特别清香的味道,常常是满楼飘香,我们都是一路闻着香味上楼的。


  老妈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民间美食家,上世纪70年代,物质普遍不太丰富,但我们家因有老妈的粗粮精做,餐桌上总是有吃不尽的美味佳肴。


  现在老妈每年还熬腊八粥,因我在外地吃不上,她会把粥冻到冰箱里等过年回去给我吃。说实话跟过年的佳肴相比,粥算不上什么美味,但老妈还是年年给我留着,我也会很有兴致地大吃几口,我知道只要这样老妈就满足了。


24.腊八节的话题作文 篇二十四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每年腊八节的前夜,妈妈和奶奶便会煮上一大锅的`腊八粥,供一家人品尝。


  夜刚刚降临,妈妈和奶奶便忙了起来,淘米、泡果子、去核。忙得妈妈和奶奶不可开交。随后开始煮了起来,等锅里的水沸腾起来,就开始用微火炖。我一个劲地嚷嚷:"什么时候可以吃了,怎么还没有好?"妈妈看见我等不及了,便对我说:"早着呢,腊八粥要炖到第二天早上才能炖好。"我扫兴地去睡觉了。第二天的早晨,我一起床,妈妈盛了一碗腊八粥放在了桌上。我顾不上洗脸刷牙,便大口大口地吃起来,一边吃,一边看着碗里的各种东西:赤豆、黄豆、红枣、莲心、花生。我好奇地问妈妈:"腊八节为什么要吃腊八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寺院煮腊八粥,是为了敬佛;而我们煮腊八粥,一是为了供奉祖先,而是为了节约,你看,这粥里的东西大多是我们以前吃剩下的,趁着腊八煮上一锅粥,不是一举两得吗?"妈妈停了一会儿,又接着对我说,"腊八粥虽然有一个“八”字,但它不一定是用八种材料做成的,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葡萄、白果、红豆、黄豆、绿豆、花生。都可放在一起煮。


  以前有些讲究腊八节的人家,他们还要将果子刻成人形、动物形、花形,再放入锅中煮呢。"想不到腊八节那么有讲究,看来我要多了解了解腊八节的知识。


25.腊八节的话题作文 篇二十五


  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个‘美味’的腊八节。为什么说是‘美味’呢?那是因为腊八节的“腊八粥”。


  腊八粥是用糯米红枣红糖还有十八种干果熬成的。妈妈给我讲:“在很久以前十八种干果代表十八罗汉,是佛教寺用来供佛的。”后来这风俗在民间流传,人们借此机会清理橱柜,把这些剩余的杂果清理干净,煮给孩子吃,一是节约的好办法。


  今年的腊八节到了,我们一家人一起洗干果,这时我想,为什么妈妈说十八种干果原来代表十八罗汉,那现在代表什么呢?想着想着干果洗好了,我把干果递给奶奶,奶奶接过干果胸有成竹的放进高压锅开始熬粥。


  我站起来走到餐桌边,坐了下来,把胳膊一弯,边喝水边想问题。我感觉还不到五分钟,腊八粥就煮好了,妈妈帮我们端饭,我们一家人同喝粥同欢乐。就我一个人在那里沉默不语。妈妈一眼就看了出来我在想什么,就说:“现在的腊八粥不是来纪念十八罗汉,而是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她边说边从口袋里拿出一张非常古老的日历,“上面伤痕累累”可是就“乙卯年农历十二月八日”的字样还完好的保留在那张模糊不清的日历上,嗯?十二月八号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全国默哀”。我很好奇,就指着问妈妈“这是什么意思?”“这是周爷爷逝世的日子。”妈妈说。我恍然大悟,心里更加敬爱我们的周爷爷。


  我若有所思慢慢的走回自己的房间里,脱下鞋,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心里想“那么不起眼的一碗腊八粥记载着这麽多光辉历史,这家乡的腊八粥可真是不同寻常啊!


节日作文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