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力训练>导航 > 最新信息

古人对对子大全(精选20篇)

2024-12-25 14:02: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在悠悠华夏历史长河之中,古人的才情与智慧熠熠生辉,对对子便是其中一颗璀璨明珠。从文人雅士的诗酒酬和,到市井街巷的趣味较量,对对子贯穿了各个阶层的生活。如今,®忧考网精心甄选了20篇对对子,这里面既有妙趣横生、诙谐幽默的生活巧对,展现古人的生活百态;又有辞藻华丽、意境深远的高雅联句,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读来仿若穿越时空,与古人促膝而谈,共品文字对仗之精巧,领略传统文化之魅力,诚邀您踏入这场古人智慧的盛宴。

1.古人对对子 篇一

  清朝有个宰相张英,平时喜欢对联,很有一些文才。有一次,他到民间微服私访,碰上那里的农民用稻草捆秧,一位农民要张英对对子,其上联是:

  稻草捆秧父抱子

  这上联妙在前半句“稻草捆秧”是写了眼前实景,下半句以“父抱子”来作比,以“稻”喻“父”,以待插之“秧”喻“子”,颇为生动传神。

  张英在田头想了好久也没有对出下联,回家后他和夫人谈起此事,觉得自己很不好意思。他的话正好被一个侍女听见了,张英问她笑什么,她笑道:这有什么难对的,下联就是:

  竹篮装笋母怀儿

  这下联对得工整巧妙,和上联一样暗含几层比喻,而且和上联意境相合,堪称绝对。张英连连点头称赞。原来这侍女虽是贫苦人家出身,幼时也读过一些诗书,灾荒之年被卖做女婢,她小时侯常在家乡提竹篮挖笋,所以能出口成章。

2.古人对对子 篇二

  清朝有个小学童叫史致俨[yǎn],他九岁那年去县里参加考试?考官叫他试试对对子,出的上联是:闲看门中月。

  “闲”,是“闲”的繁体字。是说,坐在院里,悠闲地从院门里看着那亮晶晶的月亮。这还是个拆字联,“闲”字可以拆成“门”和“月”,“月”正好在“门”里。上联从意思到文字技巧,都挺不错。

  史致俨稍微一琢磨,马上对了一句:思耕心上田。

3.古人对对子 篇三

  蜀中才子李调元,乾隆年间中进士后任广东学政。上任不多久,当地的文人墨客邀他郊游。看见一崖上刻有“半边上”三个字,崖下路旁立一石碑,碑上刻一行字,曰:半边山,半段路,半溪流水半溪涸。

  同行者解释说,这是宋朝苏东坡学士、黄山谷和佛印三人同游此地时,佛印为苏东坡出了上联,苏东坡对不上,只好请黄山谷将此上联刻碑于此,以示自仰,兼求下联。

  李调元笑着说:“这下联,苏学士早已对好。”众人惶惑不解。他接着说:“其实,苏学士请黄山谷写字刻碑与此,正是为了联对,这叫意对。”接着书出了下联: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虚。

  众人听后,觉得无可非议,连声赞叹。

4.古人对对子 篇四

  相传,纪晓岚一次南行来到杭州,友人为他设宴洗尘。席间,照例少不了连句答对。纪晓岚才思敏捷,出口成联,友人心悦诚服,夸他为北国孤才。晓岚则不以为然,说道:"北方才子,遍及长城内外;老兄之言从何谈起"友人道:"先时我曾北游,出了一联,人人摇手不对。"晓岚半信半疑,问道:"老兄的出句竟如此之难"友人道:"一般。"之后,念了上联:

  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

  纪晓岚听罢哈哈大笑,说:"这样简单的出句,他们不屑回答,即以摇手示对!"友人不解地问:"那,他们的下联是什么呢"晓岚道:

  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二短

  友人听后,恍然大悟。

5.古人对对子 篇五

  郑板桥当县令时微服私访,见一户人家的破旧大门上贴的对联是: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批:又是一年

  郑板桥见联,忙令随从回衙取米面、衣服等,户主得济含泪道谢。

6.古人对对子 篇六

  天下口天上口志在吞吴;人中王人边王意图全任。

  上联是朱元璋出的,说的是国家(天下),表达出了自己想统一天下的野心;下联是当时的军师刘伯温对的人事方面,人中王,就是指他的老大朱元璋,人边王就是说老大身边的人才;意图全任,就是说他已经明白了老大的意思,会协同所有文武百官全力以赴完成任务;此联妙在既表达了各自的意思,又是巧妙的拆字联,实为千古绝对之一。

7.古人对对子 篇七

  上钩为老,下钩为考,老考童生,童生考到老;一人是大,二人是天,天大人情,人情大过天。

  雍正年间,一位老童生,因性格耿直,参加考试十二次都落第。但他仍不灰心,继续应试。考官看见他,随手将他的考卷丢在一边,还吟了上半联来讽刺他。老童生听后十分感慨,一气之下大声吟出下半联来回敬考官。考官听罢,气得半晌说不出话来。

8.古人对对子 篇八

  明嘉靖年间,有个宦官到浙江公差,一日同南北两位户曹喝酒,仗势借酒醉出言道:

  南管北关,北管南关,

  一过手,再过手,

  受尽四方八面商商贾贾辛苦东西

  同饮的一个绅士打抱不平对道:

  前掌后/门,后掌前门,

  千磕头,万磕头,

  叫了几声万岁爷爷娘娘站立左右

  上联揭露户曹贪赃枉法,下联嘲讽宦官卖身求荣,读来令人痛快。

9.古人对对子 篇九

  针砭人情冷暖

  清代浙江钱某未中举人时,时常遭亲友冷遇,后来中了举人,亲戚豪富争相祝贺,他针对这一反差,手书一联贴在大门上:

  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碳

  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10.古人对对子 篇十

  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的才华,心里很不服,总想奚落他一番。一天,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约李白去对三步句。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看着李白,讥讽道:

  两猿伐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

  “锯”谐“句”,“猴儿”暗指李白。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请大人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输。”杨国忠想赶快走完三步,但刚跨出一步,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

  一马隐身泥里,看畜生如何出蹄!

  “蹄”谐“题”,与上联对得很工。杨国忠本想占三步便宜,却反被李白羞辱了一番,刚抬脚就被讥为“畜生出蹄”,弄得他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十分尴尬。

11.古人对对子 篇十一

  八面威风,转个弯私心一点;大模尸样,钩入去有口难言。

  晚清时期,广东各乡都设立了“公局”,管理民间老百姓欠债借钱、殴斗、口角等事。晚清这类公局在名义上没有什么地位,但是实际上掌握了广大乡村的权柄,成为地方的“土皇帝”。

  尤其是一些恶霸乡绅,占据着地方实权,横行乡里,鱼肉百姓,让老百姓们苦不堪言。

  有人偷偷写对联讽刺说:“八面威风,转个弯私心一点;大模尸样,钩入去有口难言。”

  这是一个拆字联,上联是“公”字,下联是“局”字,构思奇特,令人拍案叫绝。

12.古人对对子 篇十二

  穷秀才作官,何必十分受用;活菩萨出世,总凭一点良心。

  古代有个叫“李淡成”的人,当了知县以后,在县衙门口贴上了这副对联,表达了自己清廉为官的志向。

  上联说,县太爷是穷秀才出身,是苦过来的人,所以懂得民间疾苦,懂得老百姓的艰难。所以,他会当一个清廉的好官,反正他一直是这么苦过来的,不会追求“受用”、“阔气”和“财富”。

  下联则说,如果世间有活菩萨的话,那么这个人一定是有一颗善良的心,是有良心的人。换言之,这个县太爷要做一个有良心有底线的好官。

13.古人对对子 篇十三

  苏轼和黄庭坚是好友,两人经常互对:

  书房好似药室;(苏轼)

  学士乃是郎中。(黄庭坚)

  蛤/蟆水上真书出;(苏轼)

  蚯蚓泥中草写之。(黄庭坚)

  (联语互讥对方书法之弊病。)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苏轼)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黄庭坚)

  据说,一日,苏轼与黄庭坚在松树下对弈围棋,忽然有几颗松子落在棋盘上,苏轼顺口吟出上联。黄庭坚抬头环顾一看,见湖边有一渔夫在柳树下钓鱼,遂对出下联。一个说松子有意,一个道柳丝有情,用的是拟人手法,联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兴味盎然。

  朔雪飞空,农夫齐歌普天乐;(苏轼)

  晚霞映水,渔人多唱满江红。(黄庭坚)

  苏轼和黄庭坚乘舟出游,至晚方归。时值晚霞映水,煞是壮观。黄庭坚出口吟出了下联。苏轼正沉迷于景色之中,被黄庭坚的出句引发,随后续出了上联。联中“普天乐”和“满江红”既表现出了彼时彼地的情景,又是“词牌”名。二人吟罢,不约而同地拍掌大笑。

14.古人对对子 篇十四

  某商人找唐伯虎求写一副对联,他欣然挥毫而就:

  生意如春意

  财源似水流

  没想到,商人嫌发财的含义不浓,唐伯虎见他是一俗夫,便又写一联嘲笑道:

  门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虫队进队出

  夜里铜钱要象冬天虱子越摸越多

  这下,商人反而大喜,原来他就爱这种不伦不类的对联。

15.古人对对子 篇十五

  从前,有位秀才在结婚的当天早上,父亲突然去世,只好丧事喜事一起办。按风俗,丧事喜事都要贴对联,秀才犯了难,有位文人却写了一副对联:

  临亲丧,作新郎,哭乎?笑乎?

  细思量,哭笑不得

  辞灵堂,入洞房,进耶?退耶?

  再斟酌,进退两难

  这副对联,描绘了秀才悲喜交加的矛盾心理。

16.古人对对子 篇十六

  书圣王羲之的字千金难求,一年除夕,他在家门口贴的对联几次被人揭走,于是生出一计,贴出一副对联: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这样便没人敢揭了,但毕竟是春节不能不吉利,便在后面加了几个字,令人叫绝: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17.古人对对子 篇十七

  传闻某县有一主事官喜欢议上司是非,抨击时弊。一天,朝庭有一御史视察县衙,有人将此事上告,御史叫来这个主事官痛斥一顿,并忿忿道一上联:

  说人之人被说人之人说,人人被说,不如不说。

  主事听了心理不服,答下联:

  管官之官受管官之官管,官官受管,何必多管。

18.古人对对子 篇十八

  传说梁启超去见湖广总督张之洞。张之洞想给梁启超一个下马威,刚见面即出一联让梁对: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

  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武汉旧称江夏)

  梁启超从容做对: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

  小生本儒人,不敢在前不敢在后

  真正的读书人,要有胆识和气节。“不敢在前不敢在后”,体现了一种谦虚又不卑不亢的精神。

19.古人对对子 篇十九

  诸葛亮还击周瑜

  相传,周瑜自命不凡,有一次,他以诸葛夫人黄氏面丑为题,向诸葛亮呤道:

  有目也是瞅,无目也是丑,

  去掉瞅边目,加女便成妞。

  隆中女子生得丑,百里难挑一个妞。

  (“瞅”的古汉语的写法,左偏旁为“目”,右边为“丑”)

  诸葛亮听罢微微一笑,即刻对道:

  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桥,

  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成娇。

  江东美女数二乔,难保铜雀不锁娇。

  周瑜听罢大怒,诸葛亮还是胜了一筹。这种传说是否真实,就不得而知了。

20.古人对对子 篇二十

  李调元妙对唐伯虎

  清代,蜀中才子李调元到山中寺庙游玩。长老说有事相求。原来,寺庙里有幅荷花图,是长老师傅所画。恰好唐伯虎游玩到此,老和尚就请他在画上题字。唐伯虎就提笔写下了一句题词:

  画上荷花和尚画

  写完后对老和尚说:“我走之后,若有人能对出下联,此人必是当今奇才!”

  李调元一看,便发现了这上联的妙处:它属于回文对联又兼用谐音,字的读音反读正读完全相同。最后他在唐伯虎上联旁写出了下联:

  书临汉帖翰林书

  这七个字反过来读,字的读音和正读完全相同,与唐伯虎的上联珠联璧合,长老拍手称奇。从此,这幅画成了这座寺庙的镇寺之宝。

能力训练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