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案>导航 > 最新信息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20篇)

2024-12-17 16:06: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亲爱的老师们,教育之路,始于启蒙。在这充满希望与生机的新学期,®无忧考网为您精心准备了20篇教案。这里,有对拼音世界的趣味探索,带孩子们叩响语文学习的大门;有对汉字奇妙构造的生动解读,引领孩子们领略方块字的独特魅力;还有一篇篇充满童趣的课文,在故事与诗歌中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与语感。这些教案设计,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旨在助力一年级的小萌娃们在语文的海洋中快乐启航,为他们的语文素养奠定坚实基础,让我们一同开启这场充满爱心与智慧的一年级语文教学之旅。

1.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篇一

  荷叶圆圆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定位在“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这一点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识字、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兴致勃勃地交流识字方法;采取多种方法朗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珠、摇”等12个字,会写“亮、台、鱼”等7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生活实际运用多种方式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4.在朗读中,感受夏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从而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教师)

  2.生字卡片。练读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课件,谈感受。(课件:配乐出现动态荷花池画面。)

  师:同学们,瞧,这是个美丽的荷花池。(学生欣赏荷花池的美景。)

  看画面说说你知道的写荷花或荷叶的诗句和词语。

  学生回答完,教师多媒体展示,让孩子们欣赏有关荷叶的美丽画面,朗读、感悟优美词句。课件出示古诗:《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学生说欣赏后的感受。

  2.学习生字引入课文。(画面定格为荷叶特写)

  师:(指着荷叶)这满湖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荷叶”)

  3.荷叶多美啊!让我们来读一读吧。

  二、初读感知,激趣识字

  1.荷花和荷叶很美,写荷花和荷叶的诗文和词语也很美,我们要学的课文更美,让我们一起欣赏吧!(课文情境朗读)

  2.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在这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里,感受充满童趣的夏天,触摸生机勃勃的荷叶吧!现在大家就美美地读读课文吧,要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3.说说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用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注意圈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4.认读生字。

  (1)字宝宝真顽皮,他们都跳到荷叶上了,你们认识他们吗?快去读读吧!

  (2)课文中这么多生字,你们认识了几个?都是怎样认识的?

  ①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认识的生字。

  ②学生上讲台带领大家认生字。

  ③教师提问:为什么还没有学习课文,大家就已经认识这些字了?

  (3)一些字有的小朋友可能还不认识,这些字藏到课文中了,让我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找出来,借助拼音拼读几遍。指名领拼,教师教读易错字音。

  (4)开火车读准字音。(若发现学生读错字音,请其他同学帮忙纠正。)

  (5)小老师领读生字。

  (6)给字宝宝找朋友。

  5.这些淘气的字宝宝又跑回课文中了,他们想考考大家,你们可一定要努力认准他们啊!把生字宝宝带到课文中多读一读,大家慢慢就会认识他们了。

  6.逐段指名读文正音,读每段后出示生词,让学生标画。

  三、再读课文,梳理文脉

  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一边读一边找出荷叶的小伙伴。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2.男女生比赛读课文,注意刚才纠正的读音,想想课文主要讲了谁,他吸引来了哪些小伙伴。

  学生汇报找到的荷叶的小伙伴。(贴图: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

  3.同桌轮读课文,画出小伙伴说的话。学生汇报读。教师相机出示画好的话让学生对照。

  4.指名学生读词语卡片:摇篮、停机坪、歌台、凉伞。

  游戏:把词语卡片“摇篮、停机坪、歌台、凉伞”贴到对应的图片下面。

  (1)同桌讨论。

  (2)汇报。

  5.你喜欢哪个小伙伴就自己读一读他说的话吧!(指名读)

  6.师生接读文。小组内分角色读。(配乐,指名分角色配乐读)

  四、书写指导:亮美机

  1.教学生书空,提醒学生注意:“亮”和“机”的“橫折弯钩”的写法;“美”的第六笔“横”长。

  2.指导书写,学生练写。

  3.教师巡视,展评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认识了很多好朋友,今天他们又来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开火车认读生字)

  2.去掉拼音,你们还记得他们吗?

  3.字读好了,还会读词语吗?(开火车认读词语:“展开”“摇头”“停下”。)

  4.大家根据这些词语做一做动作好吗?(“展开”“摇头”“停下”)

  5.上节课,大家初读了课文,知道荷叶有许多小伙伴,他们之间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分享他们的快乐吧!

  6.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并完成:第一,找一找这些小伙伴分别把荷叶当成什么;第二,把你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找出来,多读几遍。

  二、探究学习

  (一)感受荷叶之绿之圆。想一想:哪些东西既是“圆圆的”,又是“绿绿的”?

  (二)学生畅说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

  1.小水珠。

  (1)你想当一滴小水珠吗?为什么呢?

  (2)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生齐读)说说小水珠躺在荷叶上在干什么。(生: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3)你们也眨眨自己的眼睛吧!(生:眨眼睛)

  (4)亮晶晶的眼睛,多可爱呀!除了亮晶晶的眼睛,你们还知道什么东西是亮晶晶的?

  (5)指导朗读。

  2.小蜻蜓。

  (1)哪位同学还有自己喜欢的段落,先读给大家听一听。

  (2)小蜻蜓为什么会把荷叶当作停机坪吗?“停机坪”是干什么的地方?

  (3)你平时见过小蜻蜓透明的翅膀吗?给大家说一说。

  (4)你们还见过什么东西是透明的?

  (5)同桌读,比赛读,表演读。

  3.小青蛙。

  (1)小青蛙听到了同学们读课文的声音这么动听,他可有些不服气呢,瞧,他把荷叶当作歌台,想跟大家比试比试呢!(出示课件)

  (2)谁喜欢描写“小青蛙”的这一段课文,给大家读读。

  (3)你们能不能学一学小青蛙蹲在荷叶上的可爱的样子?

  (4)好可爱的小青蛙呀!现在,小青蛙要给大家献上一曲呢!(播放歌曲)

  (5)小青蛙的歌词中唱了什么?你们帮他唱出来吧!

  4.小鱼儿。

  (1)同学们都有自己喜欢的段落,老师也有。我喜欢描写小鱼儿的段落,我觉得小鱼儿特别聪明,把荷叶当成凉伞。我来读一读这一段。

  (2)小鱼儿在荷叶下乘凉时心情如何呢?课文用了什么词语?(笑嘻嘻)

  (3)指名读小鱼儿高兴的样子。

  三、回归整体

  1.荷叶成了小动物们好的朋友,他们在一起嬉戏,成了荷塘里美丽的一道风景。同学们,让我们再去读一读课文,感受荷叶带给小伙伴们的快乐吧!

  2.读完课文后,把你喜欢的那一段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

  1.小伙伴们在荷塘里无忧无虑地生活着,这都是因为有了谁呀?(荷叶)

  2.你们想想荷叶还会给谁带来快乐呢?还有哪些小伙伴把荷叶当成什么呢?看谁的想象力丰富。

  3.说话练习:荷叶是________的________。

  五、指导书写

  同学们刚才欣赏了很美很美的图片,背了一段很美很美的课文,那么,大家还能写出很美很美的字吗?(出示“台、放、鱼、朵”)观察结构,说说要写好这几个字,要注意什么?

2.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篇二

  动物儿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蜻、蜓、迷”等生字,会写“间、迷、造”等生字。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这些小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儿歌。

  难点:理解字词的意思。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图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美丽的夏天到了,让我们一起来到小河边,你看到了什么?它们正忙着干什么?(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说生动,并随机板书昆虫名)

  2.这些小昆虫可喜欢夏天了,它们给夏天增添了美丽,增添了快乐。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些美丽的精灵!

  二、学习字词

  1.自由读儿歌,用“——”画出藏在儿歌里的小动物,并大声多读几遍。

  2.开火车读儿歌,读词。

  3.(出示词: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它们都从儿歌里跑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1)借助拼音认读词语。

  (2)去掉拼音再认一认。

  4.游戏:找朋友(图与词配对)。

  5.观察特点,认记生字。

  (1)观察生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合作运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这些“虫”字旁的生字。

  蜻—青蚂—马蜘—知蛛—朱

  6.继续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所在的句子)指名朗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加一加、变一变等)

  (3)教师指导学生识记生字,指导书写半包围结构的字。

  三、初学儿歌,质疑问难

  1.看图说说,夏天小动物们在干什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2.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齐读儿歌。

  3.读了这首儿歌,你觉得还有不认识的字或不明白的问题吗?

  “蝴蝶花间捉迷藏”,写花儿很美,蝴蝶寻花蜜。

  “蚯蚓土里造宫殿”,其实是写蚯蚓在地下松土。

  四、感情朗读,激发兴趣

  1.同学们,看到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觉得应该怎样来读这首儿歌?请用你觉得好的方法把儿歌读一读,然后说说你喜欢哪一句。你觉得这一句应该怎样读?(学生再读儿歌)

  2.我们来一个儿歌朗读擂台赛,比比谁读得棒。

  3.评选小擂主。

  五、作业延伸

  学了这一课,你还想多了解一些小动物吗?课下,同学们可以观察一种小昆虫或一种小动物活动时的特点。

3.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篇三

  人之初

  [设计说明]

  本文内容选自《三字经》,字数整齐,上下两节,每节四句。朗朗上口的诵读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堪称识字小文典范。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课程标准强调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课设计以学生自主交流、小组互动为主体,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之、初、性”等生字,会写“之、相、近”等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为学生创设传统文化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字、写字。背诵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明白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谈话导入

  1.《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社会众多的儿童启蒙读物中、典型的一种。宋朝之后的读书人基本上由此启蒙。《三字经》让我们懂得了许多礼仪之道,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学习《三字经》中的一部分。

  2.教师播放小学生《三字经》舞蹈表演视频和朗读视频。(学生观看)

  3.观看了视频,你们是不是也想自己来表演?那么我们先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准字音。

  2.自学检查,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指名学生读、开火车读。

  3.出示拼音,自我检查哪些字读错了。教师重点指导正音。

  (1)翘舌音的字:之、初、善、专。

  (2)多音字:教,jiāo(教书);jiào(教师)。

  三、朗读课文,理解含义

  1.熟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互相帮助。

  (2)小组比赛读课文,看看谁读得流利。

  2.教师出示课件,理解句子含义。

  (1)今天我们学的《三字经》中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给老师和同学们讲一讲,指名讲含义。

  (2)今天我们学的《三字经》中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提出来讨论。

  (3)教师出示课件,讲解全文含义。

  人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善良的本性,彼此都很接近。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所处的环境和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玉不雕刻打磨,就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四、再读课文,尝试背诵

  1.接龙读。男生读一段,女生接一段。(四句为一段)

  2.学生赛读。师生齐读。

  3.自由背诵。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4.师生互动,考考你。

  (1)老师考学生。老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

  (2)学生考老师。学生说上句,老师接下句。

  5.全班拍手背诵全文。

  6.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过关者画上红旗)

  7.写出本课所学生字中的一组反义词。

  ()——()

  五、写字指导,读记词语

  1.出示带音节的生字,认读。

  2.出示生字卡片,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

  3.说说你认为好记的字是什么。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呢?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之:后一撇要一波三折,要舒展。

  义:起笔是一点,要在一撇一捺交叉的中线位置。

  学习“辶”的写法。

  5.认读课后“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

  六、拓展升华

  1.同学们,今天所学的《三字经》告诉我们要保持善良的心,要努力学习。所以,我们要做一个懂知识,懂道理的好孩子。

  2.老师补充讲《三字经》中的故事“孟母三迁”,学生认真听故事,听后讨论。

  3.课后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三字经》中的其他内容。

  4.读一读,记一记。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教学板书]

  人之初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4.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能认识“接、觉、再、做、各、种、样、梦、伙、伴、却、趣、这”13个生字,学会“过、各、种、样、伙、伴、这”7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什么游戏?当你们玩游戏玩得正高兴的时候,被爸爸妈妈喊回家,你们是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回答)

  2.原来你们都不喜欢被别人打断啊。可是,有一个人却和你们的感受不一样哦。她是怎么想的呢?接下来我们学习新课文《一个接一个》。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孩子做了什么事情?

  (踩影子、做梦、跳房子、上课)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接、觉、再、做、各、种、样、梦、伙、伴、却、趣、这”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过、各、种、样、伙、伴、这”,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5.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篇五

  四个太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太、阳、道”等生字,会写“太、阳”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体会作者的善良及其美好的心愿。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感悟作者的美好心愿。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今天老师想请你们猜个谜语:一个球,热烘烘。落在西,出在东。

  2.指名学生猜,师在黑板上画太阳,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太阳的了解。

  3.板书课题,读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

  (1)文中的小朋友画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

  (2)小朋友为什么要画这四个太阳?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3.检查字词的学习情况。

  (1)这些生字宝宝中,哪些是你的老朋友?

  (2)你记住了哪个字?是怎么记的?

  a.加笔画识字:大加一笔太力加两笔为全加两笔金

  b.加偏旁识字:日+阝=阳火+禾=秋大+囗=因

  三、引导观察,练习写字

  观察说发现,出示生字卡片,引导观察,看谁的发现多。

  因:全包围结构,被包围部分的大小要适中。笔顺规则为先里头后封口。

  阳:左耳旁高且小,“日”字写中央。

  为:笔顺是“”,注意起笔是点。

  四、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思考:小画家为四季分别画了什么样的太阳?

  2.汇报交流:依次在黑板上对应贴出四个色彩不同的太阳。

  3.哪个太阳是你喜欢的呢?喜欢哪个太阳,就练读哪个自然段,注意抓住重点词句,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生字卡片和字词卡片,指名学生认读、组词。

  2.齐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什么。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出示课件:夏日炎炎的画面,说说烈日当空照的感受。

  2.在这样炎热的夏天里,你有什么愿望呢?(学生自由举手回答)

  3.让我们来看看小作者有什么愿望吧。自己读第1自然段。

  4.小画家要画个绿绿的太阳送给夏天,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绿绿的太阳吧!(出示课件)

  5.这个绿色的太阳你喜欢吗?为什么?教师指导朗读,感受绿太阳带来的凉爽。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秋天到了,你会看到怎样的景象呢?(出示课件:果园)

  文中的小画家也画了秋天的太阳,大家读读第2自然段,看他画的秋天的太阳是怎样的。

  2.看了画以后你想干什么?想对秋姑娘说什么?

  3.引导学生说一说秋天的太阳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4.重点指导朗读句子:“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

  5.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写一写。

  四、学习第3自然段

  1.秋姑娘走了,寒冷的冬天来了,你又有什么样的感觉?(出示课件)

  2.瞧,小画家给我们画了什么样的太阳?这时你又有什么感觉?

  3.指导朗读,体会红红的太阳带来的温暖。(教师板书:温暖)

  五、学习第4自然段

  1.同学们,夏天绿绿的太阳给我们带来了清凉,秋天金黄的太阳给我们带来了水果的香甜,冬天红红的太阳给我们带来了温暖。那么春天的太阳会给我们带来什么?该画什么颜色呢?

  2.《春夏秋冬》中我们学习了有关春天的事物,一起读读(出示课件),然后大家来说一说你想给春天的太阳画上什么颜色。(学生自由举手回答)

  3.指名朗读,体会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

  4.根据课文内容选一选。

  A.清凉B.香甜

  C.色彩D.温暖

  春天的太阳给我们带来();夏天的太阳给我们带来();秋天的太阳给我们带来();冬天的太阳给我们带来()。

  六、分别请四位同学描述四个太阳

  1.如果是你,你想画个什么样的太阳送给谁呢?想对他(她)说一句什么话?

  2.指名练说,表达心愿。

6.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篇六

  小公鸡和小鸭子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伙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2.学会7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句子,理解词语。

  2.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图片,生字卡片,小黑板,田字格黑板,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题、解题。

  请一位同学读课题。

  板书:小公鸡和小鸭子

  (1)从课题上看,这课书讲的谁和谁的事?(小公鸡和小鸭子)

  (2)“和”在题目中是什么意思?(表示事情发生在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小公鸡怎样对待小鸭子,小鸭子又怎样对待小公鸡)

  二、初读课文,看图,了解大意,读准字音,能读成句。(读2遍课文)

  1.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几幅图?(4个自然段,2幅图)

  师述:同学们结合看图,一段一段地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出示生字卡片,读准生字的音。

  三、结合看图,分段阅读。

  1.读第1自然段。

  这段讲什么?(小公鸡和小鸭子一块儿出去玩)

  2.读第2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1)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问题:(小黑板)①他们来到什么地方?

  ②他们一块做什么?怎么样?③谁帮助谁干什么?

  (2)看看图上画的小公鸡和小鸭子,她们长得什么地方不同?(嘴:小公鸡尖嘴,小鸭子扁嘴。脚:小公鸡脚趾分开,小鸭子脚趾间有蹼相连)

  (3)这段讲了什么事?(小公鸡帮助小鸭子捉虫吃)

  (4)小鸭子为什么捉不到小虫?(小鸭子的嘴是扁扁的,脚有蹼连着不容易捉到小虫)

  3.读第3自然段,(自读2遍)。

  (1)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问题:(小黑板)

  ①他们来到什么地方?

  ②小鸭子为小公鸡做什么了?他说了几句话,什么意思?

  ③小公鸡怎样做?

  (2)读读小鸭子讲的话,说说他说的两句话是什么意思?(①小鸭子要到河里去为小公鸡捉鱼吃,②他不让小公鸡下水)

  (3)小公鸡为什么捉不到鱼?(小公鸡的爪子是细尖的,无法用来拨水,所以小公鸡不会游泳,也就捉不到小鱼)

  (4)小鸭子为什么能捉到小鱼?

  4.读第4自然段,(读2遍)观察第二幅图。指名读,大家思考问题:

  ①小公鸡不听小鸭子劝告也下水了,结果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②小鸭子怎样做的?从哪些词语看出小鸭子奋力抢救小公鸡?(忽然听见、飞快、背上)

  ③讲讲这几个词语怎样表现出小鸭子是奋力抢救小公鸡的?

  ④指名读,大家思考,小公鸡说了些什么,表示什么意思?(A感谢小鸭子;B承认错误)

  5.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请两位同学分别读小公鸡和小鸭子说的话,大家齐读叙述部分。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把图画中的意思读出来。

  (2)根据板书说说小公鸡和小鸭子是怎么互相帮助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1.朗读课文,分组分段读。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二、学会6个生字。

  1.他,tā,拼读音节,读词语:他们。

  (1)识记字形,自学后讨论发言。

  (2)指导书写。

  ①看准位置:左边亻,右边也

  ②教师写范字,学生仿写字头。

  2.河,hé,拼读音节,读词语:河水。

  (1)识记字形,自学讨论发言。(河,左右结构,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左边三点水,右边“灯”字去掉火字旁,在横下加个“口”字,(可),组成“河”。一共8笔。河水的“河”)

  (2)指导书写。

  ①整体位置,左窄右宽。

  ②部件位置:三点水,第一笔靠右,二、三笔对齐,“口”压竖中线上下压横中线。

  ③教师示范,学生仿写,重点指导三点水的写法。

  3.哥,gē,拼读音节,读词语:哥哥。

  (1)识记字形:自学,同桌互相讨论。(用熟字去偏旁,改笔画方法记字形,去掉“河”字三点水,把竖钩改成竖,是“哥”字的上半部,下半部去掉三点水)

  (2)指导书写。上下各一半,第六笔大横压横中线。上下两个“口”字右边压竖中线。教师范写,学生仿写字头。

  4.再学习“说、也、地、听。

  三、巩固练习。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虫子、正在、哥哥、河边、后面、草地

7.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篇七

  树和喜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只、窝、孤”等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单、居、招”等生字。认识部首“子、丷”。

  2.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互助友爱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悟朋友间的真挚友谊。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了解课文内容

  1.播放课文录音,加上适当的配乐,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边记忆。

  2.用自己的语言在小组里讲一讲刚才听到的故事。大家相互补充,比比谁讲得完整又准确。(教师指导表达困难的学生)

  3.揭题:刚才这个动听的故事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新课文《树和喜鹊》。(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自己读准,并标上记号。

  2.反复读课文,重点识记不认识的字。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1)用“我来当小老师”“介绍我的好朋友”等方式让学生互帮互学。

  (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普遍认读有困难的生字。

  4.指导书写,认清字形。

  三、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班齐读课文。开火车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正音。

  2.学生轻声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教师提问:你读懂了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

  甲:我读懂了一棵树上有一只喜鹊。

  乙:我读懂了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丙:我读懂了后来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丁:我读懂了后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读了一篇非常有爱的故事——树和喜鹊的故事。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够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

  二、学习第1、2自然段,理解“孤单”的意思

  1.指名读课文第1、2自然段,让学生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2.指一名学生发言,其他同学给予补充。(树和喜鹊都很孤单)

  3.重点引导理解“孤单”一词。(老师板书“孤单”)

  (1)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什么是“孤单”。为什么“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2)你有过这种经历吗?当你周围既没有朋友,也没有家人,你自己是怎么想的?感觉如何?

  4.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

  5.用“孤单”写一个句子。

  三、学习第3~6自然段

  1.教师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1)后来树和喜鹊还孤单吗?为什么?

  (2)为什么“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2.分段朗读课文。小组比赛读课文。

  3.分小组自由讨论,全班师生交流。

  (1)树和喜鹊后来不孤单了,因为有了好多树和好多喜鹊,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2)因为树和喜鹊都有邻居,他们也互相成为彼此的邻居,他们每天都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所以“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4.教师小结。

  (1)结合生活实际,同学们说说在课间或者是课上该怎样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呢,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团结友爱。

  (2)小结:正是因为树和喜鹊彼此成为了邻居,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所以后来他们都很快乐。

  四、拓展思维

  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有过像树和喜鹊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吗。展开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推荐诗歌《没有不好玩儿的时候》。

  五、书写生字,巩固生字

  1.书写课后生字。

  (1)学生自己书写。

  (2)班内交流书写时发现的应注意的问题。

  (3)教师根据情况具体指导。

  2.通过编故事,复习、巩固生字。

  学生随意挑选一些学过的生字、词语,用这些生字、词语编故事。

8.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篇八

  怎么都快乐

  设计说明

  这首儿童诗十分易于学生朗读和识字。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快乐的含义:独处是一种快乐,与他人相处也是一种快乐,学会为别人付出更是一种快乐;游戏快乐,学习也快乐。文中的词语搭配极为丰富,“折纸船、踢毽子”等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良好素材。因此,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了解这样的词组,积累动词。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认读“跳绳、踢足球、讲故事、听音乐、打排球”等词语;认识多音字“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独自一人是一种快乐,与他人相处也是一种快乐。体会诗中表达“怎么都快乐”的原因和乐观积极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认读“会认”的字,把识字和看图、学词结合起来,和生活结合起来。

  难点:指导书写“会写”的字,书写美观、工整。

  课前准备

  1.教学辅助课件。(教师)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师:孩子们,刚才的课间十分钟里你们玩得快乐吗?说说为什么?(生交流)

  2.师小结:是呀,一个人玩有一个人玩的快乐,有许多小朋友玩,大家会感到更快乐,无论怎么都快乐。

  3.板书课题:怎么都快乐

  4.指导朗读课题,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边读边圈出生字词,把诗句读通读顺。

  2.学习新字新词。

  (1)出示生字,指名朗读,相机正音。着重指导学生读准前鼻音“怎、很、音”,后鼻音“绳、讲、行”。读准多音字“得”,强调在本文中读děi。

  (2)说说自己记忆生字的好方法,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3)教师课件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

  (4)朗读词语。

  怎么、独自、跳绳、羽毛球、排球、篮球、游戏、运动会

  跳绳、踢足球、讲故事、听音乐、打排球、玩游戏

  ①自由读一读。

  ②观察第二组词语。有没有发现什么特点?都是前面有一个表示动作的词。

  ③学生自由说几个这样的词。

  3.再读课文,读出节奏。

  (1)教师示范朗读。

  (2)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自由朗读。

  三、规范书写,形成习惯

  1.着重指导“讲、许”的写法。

  (1)指导观察字形、结构。(左右结构,言字旁,左窄右宽。)

  (2)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两个字的后一个横画要写在横中线上。

  (3)师范写,生书空。

  (4)生各描红一个,临写一个。(师注意提醒学生写字姿势。)

  (5)反馈,评价。

  2.学生自学“玩、很、当、音、行”的写法。

  (1)观察这几个字的笔顺演示。

  (2)观察这几个字的占格位置。

  (3)在描红本上练写。

  第二课时

  一、检测旧知,比赛朗读

  1.教师出示字词卡片,学生开火车读。

  2.朗读课文:同桌之间比赛读文,评一评谁读得好。

  二、多种朗读,渐入诗境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1)学生交流。(一个人玩很快乐)

  (2)一个人可以玩些什么?在书中圈出来。

  (3)指名朗读。

  (4)除了这些,一个人还可以玩什么?

  小创作:一个人玩,很好!

  独自一个,静悄悄的,

  正好可以______________

  可以__________,可以__________

  2.过渡:那么两个人玩,三个人玩,更多人玩,会有哪些乐趣呢?

  3.指名分小节朗读第2、3、4小节。

  4.同桌之间互读互听,互相交流。

  5.完成小创作。

  两个人玩,很好!

  可以______________

  一个人______________,一个人______________

  许多人玩,更好!

  人多,什么游戏______________

  可以______________,可以______________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快乐。

  7.思考:为什么许多人玩会更好,更快乐?

  8.齐读,读出画面感,读出节奏,读出快乐。

  9.男女生比赛读。

  三、课堂总结,指导背诵

  1.齐读课文,尝试背诵。

  2.讨论交流:你从课文中懂得了什么?

  3.师总结:这节课大家的心情真快乐,做游戏、读诗歌。老师也写诗了,送给你们!孩子们起立,快乐地拍起手来,聆听这首关于学习的小诗。

  一个人学习,挺快乐,静静思考有收获。

  两个人学习,真快乐,互相帮助你和我。

  三个人学习,很快乐,互相启发点子多。

  许多人学习,更快乐,读出美妙的诗歌。

  我们一个人相处是快乐,但与人相处、交往会更快乐。

9.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篇九

  静夜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夜、床、光”等生字,会写“思、床、前”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读出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观察夜空,培养学生主动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了解诗人,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练习有感情地吟诵古诗,培养吟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背诵古诗。

  难点:在诵读古诗的过程中体会诗意,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月亮吗?从古至今,许多诗人、作家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月亮,望着月亮,诗人、作家会想起许多令他们思念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静夜思》。

  2.(板书课题:静夜思)学生认读生字“夜”“思”。出示生字卡片,巩固认读。(让学生自由举手读、齐读)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简介诗人。

  (1)师:你观察过夜晚的天空吗?都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

  (2)(出示李白的图片)师:你知道图中画的是谁吗?

  (3)师简介李白:李白是唐代的大诗人,他一生写了一千多首诗。《唐诗三百首》里就有很多李白的诗。

  (4)师:你们看李白在干什么呢?(抬着头看月亮。)

  (5)师:对,他看到天上圆圆的月亮,就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想起了家乡的亲人,于是写出了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诗。

  (6)(课件出示古诗)播放《静夜思》配乐朗诵,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2.自主读文识字。

  (1)师:当你在读诗遇到困难,如有的字不会读时,怎么办?(可以借助拼音,可以问老师,可以问同学。)这就是高效率的学习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把生字圈出来,比一比看哪些同学能准确读出这些生字宝宝。

  (2)带拼音读生字,巩固汉语拼音。

  ①小老师领读。(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生字宝宝们跑出课文要和同学们交朋友,谁做小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下它们?

  ②说说哪个字的拼音是整体认读音节,三拼音节的字有哪些。理解“故乡”,说说你的故乡是哪儿。

  ③同桌互相检查,互相正音。

  (3)生字组词,帮助记忆。

  ①你们给这些生字宝宝找个朋友吧,这样大家才会记得更牢!

  ②游戏巩固:开火车读词语。

  (4)去掉拼音及词认读生字。

  ①生字宝宝离开了它的拼音朋友和词语伙伴,你还认识它吗?(齐读)

  ②游戏巩固:出示课件,做“摘星星”的游戏。

  (5)教师检查认读情况。(出示生字卡片认读,开火车认读)

  三、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观察“思、光、低”三字中钩画的不同形态及写法。

  2.认真书写,同桌讨论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试写一个。

  3.教师逐字范写,边写边讲解笔顺规则。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手把手辅导。

  5.组词记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静夜思》一课的生字,你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3.师:你还会读这首诗吗?(课件出示古诗《静夜思》)

  二、情境朗读,体会意境

  1.师:如果你离开了爸爸妈妈,十分想念他们,却无法相见,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难过、伤心、悲哀……)

  2.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来读一下这首古诗吧!

  教师范读,学生看着画面,根据老师刚才的讲解感受诗中之情。

  3.师:同学们,此时的你们看到月亮想到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交流。)

  4.师:诗人看着挂在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他想到了故乡的什么呢?

  5.师:是啊,在这样的夜晚,我们是多么思念亲人啊!下面我们就带着自己及李白的思念再读这首古诗。

  6.角色表演。

  (1)同学们,现在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圆月……(学生双手放在背后合拢,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深情吟诵)

  (2)选出佳表演者上台表演,配以乐曲。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师:请同学自由朗读古诗,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

  2.师:在一个静静的夜晚,李白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洁白的月光透过窗户照在床前,就好像是地上铺满了银色的霜一样。这时候李白抬起头来看到那一轮挂在空中的明月,忍不住低下头想起了家人。(教师边讲边用动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学生找出对应的诗句)

  3.理解关键词。

  (1)听了老师讲的故事,你知道题目的意思了吗?

  静:安静。夜:夜晚。思:思念。

  (2)找出古诗中意思相反的词语。(举头——低头,可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示,感性认识反义词)

  4.师:这首诗中哪两句话是写诗人看到的?哪两句话是写诗人想到的?诗人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先让学生读古诗,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画出相关句子,再回答交流)

  5.把古诗读给同桌听。(可以像老师一样,一个说故事,一个读古诗)

  [教学板书]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10.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篇十

  夜色

  设计说明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诵读诗歌感受小朋友从害怕夜晚到不害怕夜晚的心理变化过程,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的特点。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学习生字,增强识字兴趣,让识字、写字、读课文变得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运用综合的识字方法,认识12个生字,写好7个生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童年的纯真和无知,体会成长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7个生字词,渗透性识字。

  教学方法:讲读法、情境法、表演法

  教具准备:课件、挂图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1.揭示课题。

  2.齐读课题。

  3.你们见到过夜晚的景色吗?夜晚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二、认识生字,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找出生字,读一读,认一认。

  3、出示词语。

  胆子勇敢原来从此睡觉散步

  4、分段指名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

  3、理解

  (1)我胆子小。

  (2)妈妈给我讲勇敢的故事,我还是怕黑。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有感情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分组开火车读课文。

  2、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3、识记生字,积累词汇。

  4、抽读本课生字卡片。

  5、开火车进行扩词。

  6、反馈识字情况,交流识记方法。

  7、出示词语花篮

  (1)指名读,齐读。

  (2)你还喜欢课文里的哪些词语,说一说,再抄到“花篮”中。

  (3)比一比谁积累的词语多。

  二、认识偏旁,书写生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指名认读。

  2、分类识记,指导书写。

  (1)独体字:再

  (2)左右结构:晚外

  (3)上下结构:笑爸色看

  3、学生书空。

  4、教师板演示范。

  5、学生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书写展示、评议。

11.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篇十一

  彩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虹、座、提、浇、洒、挑、兴、拿、镜、照、千、裙”等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着、那、到、高、兴、千、成”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通过本文孩子丰富的想象力,让我们学会关心父母、关心家人。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在文章的学习中教育学生做一个关心父母、关心家人的孩子。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识“虹、座、提、浇、洒、挑、兴、拿、镜、照、千、裙”12个生字,学会“着、那、到、高、兴、千、成”7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出示图片)同学们,这是什么?

  生:彩虹。

  师:彩虹有什么颜色?

  生:赤橙黄绿青蓝紫。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彩虹》这篇新文章。(板书课题:彩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课文讲了几件事情?

  师:谁来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件事情?

  生:三件事情:一是我在彩虹桥上洒水为爸爸浇山上的田地;二是在彩虹桥上拿镜子照妈妈梳头;三是在彩虹桥上荡秋千让哥哥高兴。(教师引导)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虹、座、提、浇、洒、挑、兴、拿、镜、照、千、裙”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着、那、到、高、兴、千、成”,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本文孩子丰富的想象力,让我们学会关心父母、关心家人。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

  2、听写生字。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指名分段朗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和。

  1、学生分小组读,给生字正音。

  2、文章有几个自然段?(四个)

  3、课文读给同桌听,想一想,天上真的有一座美丽的桥吗?

  三、课文详解。

  1、分小组朗读课文,想一想:天上美丽的桥是什么?读后,小组汇报交流。

  生:天上美丽的桥是雨后的彩虹。

  师:文中的我把彩虹说成美丽的桥,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我爱想象、爱思考。

  师:那“我”真的能走上这座美丽的桥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它是彩虹,像桥,而且在天空中。

  师:那课文中“我”却在这座桥上为爸爸、妈妈和哥哥做了好多事,又是怎么回事?

  生:这是“我”想的,希望可以帮助他们。

  师:“我”能想象出这么多事,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我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

  2、全班集体读二、三、四段,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为每一个家人都做了事情。

  生2:这三段后一句话都是“你高兴吗”。

  师:从这些发现上你觉得“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生:懂事、关心父母、关心家人。

  3、那么,我们也应该向这位小朋友学习,多关心父母、家人,同学们平时在家里是怎么做的?(学生自由回答)

  4、小组分段朗读、小组比赛朗读。

  四、总结全文。

  1、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总结:除了学习,我们更应该多关心父母和家人。

12.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篇十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那粽子如何包啊?需要我们提前准备

  什么材料啊?(学生自由回答)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和。

  1、教师范读。学生可以轻声跟读。

  2、学生分小组读。

  3、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什么?小组之间互相说说,教师抽查一个小组汇报。

  三、深入理解课文。

  1、文章有几个自然段?(四个自然段)

  2、师:读文章第二段,说一说包粽子前要准备什么材料?

  生:箬竹叶、糯米、红枣、线。

  师:下面我们来观看一下包粽子的过程吧。(播放视频)

  3、师:同学们,平时吃过什么馅的粽子啊?

  生:红枣、蜜枣、豆沙……

  师:那外婆给“我们”煮的什么馅的粽子啊?

  生:红枣、红豆、鲜肉。

  4、师:同学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生: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师:谁能给大家讲讲屈原的故事?(学生可以试讲,教师补充)

  屈原的故事

  屈原,名平,战国时代楚国人,他是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早先很受楚王的器重,但他革新政治,推行强国的主张,遭到了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地在楚怀王面前讲屈原的坏话。

  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看,这里就是秦国,这里是楚国。

  秦国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后,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他知道秦国的议和是假的,是骗人的。秦国要灭掉楚国才是真的。

  屈原冒死进谏,叫楚怀王不要去议和。你们看,这是屈原,这是楚怀王。

  可是楚怀王不但不听屈原的劝告,反而将屈原赶出了楚国的都城郢都。

  楚怀王如期赴会,大家再猜猜会是什么结果呢?对,楚怀王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了。他悔恨交加,忧郁成病,三年后就客死在秦国了。

  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了郢都。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被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他所有的救国救民的理想都破灭了,富国强民更是不可能了,屈原仰天长叹一声,抱着大石头投入了滚滚的汩罗江。

  师:同学们,听了故事以后,你能说说屈原是个怎样的人吗?

  生:屈原是个忧国忧民的人,爱国的诗人,和祖国共存亡的人。

  师:屈原投江以后,老百姓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四、课外拓展。

  师:同学们,人们为了纪念屈原,除了吃棕子还干什么?

  生:赛龙舟、挂香包等。

  师:为什么吃粽子?为什么赛龙舟?(学生可能不知或不完整)

  师:因为人们为了防止鱼虾伤害屈原的尸体,就用粽叶包上糯米投入江中。后来就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因为人们为了防止水怪伤害屈原,就把小船装扮成龙的形象,水怪以为是龙王来了,就会被吓跑。这就形成了赛龙舟。

  五、总结全文。

  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如:饮雄黄酒、游百病、悬钟馗像等。中国传统的端午节,给我们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我们要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13.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篇十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识“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13个生字,学会“午、节、叶、米、真、分、豆”7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

  生:吃粽子,赛龙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文章。(板书课题:端午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文章讲了什么事情?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14.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篇十四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指导朗读、背诵诗歌

  1.(看书上插图)教师引背。2.学生同座位互背。3.全班同学齐背。

  (二)指导写字

  1.学生看书,自己说一说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2.学生在书上练习书写。

  3.学生再看书,自由记忆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4.学生练习书写。

  (三)扩展练习。出示北京的风景图片,当地的风景图片

  说话训练:我多想(  )。

  (四)练习

  1.想一想,连一连。

  告  走  北  升  城  广

  路  京  旗  门  场  诉

  2.比一比,组词。

  听(  )走(  )北(  )开(  )

  诉(  )足(  )比(  )升(  )

  五、作业布置:

  画一画,把你心目中天安门和五星红旗的样子画下来。

15.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篇十五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认识1个偏旁。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

  (出示天安门图片)

  师:小朋友,认识吗?(指名读、齐读词语:天安门)

  北京在哪儿?(指名读,齐读词:北京)北京是什么地方?(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去首都北京亲眼看看天安门呢?

  有一个农村的孩子,他家住在大山里,他也和大家一样,非常想去北京亲眼看看天安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多想去看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生自由初读课文

  师:请小朋友们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遇到你认为比较难读的字或容易读错的字做个记号。

  (三)学生互相提醒容易读错的字

  如:升、能,注意是后鼻音;告诉的“诉”地轻声等等。

  (四)检查字音和认字情况

  1.开火车拼读生字。

  2.火车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3.师生共同评议,纠正字音。

  (五)指名分句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后评议

  (六)同桌一起读课文,理清主要讲什么?

  1.师:(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在“我”家的门前,我和妈妈正说着话呢!妈妈告诉我什么?我对妈妈说了什么?请同桌两个同学一起来读课文,找到妈妈告诉了我什么和我对妈妈说了什么,同桌两个同学对读。

  2、指名一对同学对读,学生评议。

  (七)、指导朗读、背诵

  1.师:妈妈告诉了我什么?

  (出示第一句: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指导学生朗读第一句要读得慢一些,舒缓一些。“告诉”、“弯弯”的小路,“走出大山”注意连起来读,不要读得一字一顿。)

  2.师:妈妈还告诉我什么?

  (出示第二句: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师:沿着弯弯的小路,走出大山后,还要坐上好几天的火车才能到达北京。可见这个孩子的家离北京远吗?很远很远就是“遥远”。

  (吸引孩子的就是北京的天安门)

  (朗读时,注意把“遥远”、“天安门”读得重一些、慢一些。)

  (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师:天安门广场上有一根高高的旗杆,每天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你们想不想看看天安门的升旗仪式?(播放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录像片)

  看了以后,觉得广场上升旗仪式怎么样?

  学生从雄伟的场面中领悟“壮观”的意思。

  指导朗读“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这一句,注意“仪式”以后稍停一下,“非常壮观”读重一些。

  3.学生朗读第一、二句。

  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师再次提醒语速舒缓,体现出“我”沉浸在遐想之中。)

  (八)课间休息(学生唱《我爱北京天安门》)

  (九)交流收集的图片或照片

  1.师:老师请同学课前收集北京风光的照片,去过北京的同学把自己在北京照的照片带来,都带来了吗?好,请小朋友四人为一小组交流

  说说自己带的这张图片是北京的什么地方?去过北京的同学介绍介绍自己这张照片是在哪里照的?

  2.学生小组交流。

  3.指名全班交流,用投影片看几名学生的图片、照片,说一说这是北京的什么地方?

  (十)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的情感

  师:是的,这个农村的孩子也跟我们一样非常想去北京看看。

  (第三句: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谁能读读这句话,要把自己非常想去北京看看得情感读出来?

  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五、作业布置:回家收集关于北京的资料。

16.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篇十六

  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学目标:

  1.学会“吃、主、叫”等7个生字。会写“忘、井、村”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毛主席关心爱护人民群众为人民解决吃水困难的事迹。

  3.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新词,朗读课文。

  2.了解毛主席关心爱护人民群众为人民解决吃水困难的事迹。

  教学难点:

  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读准生字生词,读通顺课文。

  一、谈话导入、揭题:

  板书课题,质疑问难。

  预设:谁挖井?谁吃水?水是怎样的?怎么挖井的?为什么不忘挖井人?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读课文,教师听学生读课文,并提示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充分地读书。

  2.生字纠错。

  (1)抽读要认识的生字生词

  (2)指名分段课文。

  A分段读课文,指导学生通顺、流利地读书。

  B指名读全文,正确、通顺、流利的读书。

  C自由读书,思考提出的问题哪些是可以回答的?

  D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说说文章写的是谁干什么?

  3、没有弄明白的问题下节课继续学习。

  三、学习生字,书写练习。

  1.说说本课的生字哪些是可以自己学会的,你怎么记住它们?

  2.在田字格中书写这些生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自己挑选简单的字书写。

  教师可提示学生容易书写出错的字。

  4.学生练习书写。

  四、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毛主席关心爱护人民群众为人民解决吃水困难的事迹。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复习文章的大体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分段指导朗读。

  1.继续由“水”入手,讨论提出的问题,沙洲坝人民吃水的困难。

  2.毛主席为什么要挖井呢?

  3.朗读背诵课文。

  4.“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用一个成语概括沙洲坝人民的这种行为,理解“饮水思源”。

  三、整体感知,总结板书: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概内容。

17.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篇十七

  猜字谜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汉字,会写“字、左、右”等7个汉字。认识2个偏旁。

  2.朗读谜语,边读边想,能说出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搜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的生字,掌握识字规律。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猜出谜底,并能说出自己是怎么猜出谜底的。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谜语游戏,激趣导入。(课件出示)

  1﹒出示谜语(打一字)。

  ⑴一加一不是二。(打一字)

  ⑵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

  ⑶八十八。

  2﹒说说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

  二、学习谜语。

  1.学习第一则谜语。

  ⑴出示谜语,自读。(课件出示)

  ⑵小老师教读。

  ⑶逐句读读猜猜。

  ①读了第一句想到了什么?

  ②“起凉风”是什么时候?读到“左右相遇起凉风”时你怎么想?

  ③什么喜欢及时雨?什么怕水来攻?

  ④连起来想想,猜猜谜底。

  ⑷揭晓谜底“秋”,看看猜对没有。从哪些词语可以肯定左边是“禾”字?

  ⑸再来读读这个谜语,回想一下猜谜的过程吧。

  ⑹在这则谜语中认识了哪些生字?

  ⑺齐读谜语。

  2.学习第二则谜语。(课件出示)

  ⑴出示第二则谜语,学生猜。

  ⑵复习“请”“情”“晴”“清”字,启发学生思考。

  ⑶指名读谜语,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⑷猜出谜底,说说自己怎么猜出来的。

  ⑸识记生字。

  三、指导书写。

  1﹒出示“字、左、右、红、时、动、方”,自己观察,想想这几个字书写时注意什么。(课件出示4)

  2﹒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板书:字、左、右、红、时、动、方)

  3﹒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组内互评,全班展示,讲评。

  四、实践活动。

  全班进行次猜谜大赛,展示和交流自己搜集的谜语和自编的谜语。

  交流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当小老师,抽读生字卡片。

  2.复习词语:字谜左右红绿及时雨动人万里无云(课件出示)

  (1)指名学生认读生词。

  (2)开火车认读词语。

  3.齐读或背诵儿歌。

  4.继续学习《识字3》。(板书)

  二.初读儿歌,领悟感知。

  1.(课件出示)出示课文画面,出示教师随机简介。这么有趣的字谜,你想好好朗读一下吗?

  2.(课件出示)出示字谜:

  (一)

  左边绿,右边红,

  左右相遇起凉风。

  绿的喜欢及时雨,

  红的怕水来攻。

  (二)

  “言”来互相尊重,

  “心”至令人感动。

  “日”出万里无云,

  “水”到纯净透明。

  三.精读儿歌,学习如何猜谜语。

  1.请小朋友分小组自读字谜,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学生小组自学讨论。

  探究一:什么是绿色的,什么是红色的?

  植物是绿色的,小草、禾苗。太阳是红色的,火是红色的。

  探究二:什么时候起“凉风”呢?

  秋天的时候才起凉风。

  2.如何猜字谜?(课件出示)

  ①合成法:由两个以上的字合成谜底。

  ②加字法:交待谜底加上一字所组成的字,用以暗示谜底。

  ③减字法:交待一字减去一字(或两字)即为谜底。

  ④离合法:拆开两字(或几字)各取一部组成谜底。

  3.指导朗读:

  (1)范读儿歌,注意听老师的语气和语调。

  (2)请同学们在小组中练读,不足之处,请老师和同学指点。

  (3)男女生赛读,齐读。

  四、开火车学新词。

  1.(课件出示)词语:相遇喜欢怕互相令人

  感动万里无云纯净

  2.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开小火车,读错了,火车火车请停下。修理员来帮着修一下。

  (1)横着开火车。

  (2)竖着开火车。

  (3)开双轨列车,看谁开得快。

  (4)开双轨列车,先读读字音,再说一句话。

  3.各种方式读。(生自由读,指名读,同桌之间互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

  4.通过上面的反复朗读,这些字词已经成为我们的老朋友了,识字和认人是一样的,见面多了就熟悉了,就成了老朋友了。

  五.找朋友,学偏旁。

  1.(课件出示)偏旁:又、氵(板书:又、氵)

  (1)认识两个偏旁。

  (2)(课件出示)出示含有两个偏旁的生字卡片,分发给同学们。

  又:欢、对、双、难、鸡、观

  氵:江、河、流、湖、海、油、汉、法、深、泥

  2.小朋友,你想找到你的好朋友吗?让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请学生找相同偏旁的字做你的好朋友。

  (1)生甲:“找呀找,找呀找,谁是我的好朋友?”

  (2)生乙:“我是你的好朋友。”

  (3)大家说:“对对对,‘江’是‘海’的好朋友。”

  (4)大家说:“错错错,‘问’和‘因’不是好朋友。”……

  3.大家一起读读两位好朋友手中的字,说说这两个字的偏旁。

  4.后让小朋友选择相同偏旁的字手拉手,交朋友。

  六.总结延伸,朗读巩固。(课件出示)

  猜谜窍门:

  猜谜语,动脑筋,会观察,抓特征,

  跳出谜面想一想,谜底就在话里藏。

18.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篇十八

  小青蛙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青、清、气”等7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感受“青”字家族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

  3.培养学习汉字的兴趣,掌握汉字中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提高识字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识写“青、清、气”等7个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习字族识字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形声字的构字规律,会运用这个规律帮助自己认识更多的字。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青”字家族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

  3.学习“青、清、气”等7个生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阔嘴巴,叫呱呱,游泳跳高本领大,不吃米,不肯瓜,专吃害虫为农家。(猜一动物)(课件出示:1)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儿歌《小青蛙》。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找一找青字家族的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填空:小青蛙住在()的河水里,长着一对(),专吃害虫,()庄稼,小青蛙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课件出示:2)

  三、学习生字

  1.请学生找到青字家族的字。教师随机讲解。

  ⑴清:清水的清为什么是三点水旁呢?(与水有关)扩词。

  ⑵晴:晴天是什么样的?(有太阳)所以晴天的晴是(日字旁)扩词。

  ⑶请:“言”加“青”就是请。谁知道“为什么言字作偏旁要这样写?”是汉字再演变过程中,为了书写方便,我们把“言”字变了样。谁能用“请”说句话?

  ⑷“情”:情是什么偏旁?跟什么有关系?扩词训练。

  ⑸睛:人的“眼睛”用一个字表示应该是(目),所以眼睛的睛是(目字旁),扩词。

  2﹒我们学的这些字都是形声字,左面的偏旁表示的是字的意思,右边的青字表示字音,这些字的韵母都和青字的韵母是一样的,是(ing)。

  3﹒拍手、齐读小儿歌。

  4﹒刚才小青蛙在歌曲中找到家了,那在课文中呢?指名读课文中的句子。

  5﹒谁能告诉老师小青蛙每天都会干什么?(捉害虫)出示“害”的字卡,学习“害”字,扩词。谁知道和害虫相对的是什么?(益虫)

  6﹒小青蛙能为人们捉害虫,我们应该(保护它),课文中是怎么说的?(请你保护小青蛙)拼读“保护”。谁能告诉大家你想保护什么?

  7﹒齐读儿歌。

  四.识记生字,掌握偏旁。

  1.认读生字:

  (1)(课件出示)(板书:青、清、晴、情、请、生、气)

  (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读带拼音认读,去掉拼音认读。

  (4)开火车读、齐读。

  (5)正音,指导:睛jīnɡ晴qínɡ

  2.教学新偏旁“疒(病字框)”和笔画“横折提”。(课件出示4)

  “病”里有个新偏旁是“疒”。

  “让”中有个新笔画是“横折提”,跟老师读一读。(板书:疒(病字框)笔画:横折提)

  回忆说说自己学过见过的带有这些偏旁或笔画的字。

  3.指导写字:

  (1)学生看笔顺图,指导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2)其他的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在会写“青”的基础上,可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忆:清、晴、请、情)

  (3)看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注意:所有带“青”字的字,“青”的第三笔是“丨”不是第三个横。)

  (4)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

  (5)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气”的第四笔是“横折斜勾”,不是“横折弯钩”,“请”的第二笔是“横折提”。)

  (6)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所有含有“青”字的字都是左窄右宽,“生、青”站在田字格的中间。)

  (7)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儿歌。

  2.认识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了《识字3》中的一些生字新词,同学们记住他们了吗?

  1.把字连一连组成词语,并读两遍。(课件出示)

  青、清、气、晴、情、生、请

  生、蛙、事、水、天、坐、病

  2.词语同学们牢牢地记住了,那你们发现这几个字的相同点了吗?(课件出示:请请清晴)(都用“青”作声旁的字)

  3.这4个字你会写吗?

  (1)提写生字:请请清晴

  (2)同桌互相批改,老师巡视。

  二、读读认认

  过渡:刚刚老师看看了看,我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就是厉害上节课学的生字都写对了。我们还知道这几个字都是青字家族字。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个新朋友它是青字家族的字知道它是谁吗?

  1.(课件出示:睛)

  (1)带拼音读两遍

  (2)去拼音读两遍

  (3)带词语读两遍

  2.这几个字你会读吗?(课件出示:眼保护害事让病)

  预测:

  生:我会读第一个“病”因为上节课学词语时我们读了。

  师:真棒!后边几个字不认识怎么办?

  生:问老师。

  生:问家长。

  生:可以借助课文里的拼音。

  师:就让我们借助课文里的拼音,去认一认这几个字吧!

  3.打开书本11页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重点读一读。

  (1)可以看着书读。

  (2)可以看着黑板读。

  4.检查效果

  (1)带拼音指名读。

  (2)去拼音开火车读。

  5.咦,怎么小猴子来我们班级了?快看这只小猴还愁眉苦脸的,我来问问它。哦,小猴说它想去月亮上玩,月亮姐姐答应了,不过月亮姐姐说了只有小猴把通往月亮楼梯上的字读过去,才能去她那里玩。可惜小猴一个字也不认识呀,一层楼梯都没爬上去。这不它听到了我们的读书声就来了,希望我们教教它。我们教不教?(课件出示12)

  6.看,小猴在我们的帮助下终于爬完了楼梯到达了月亮姐姐家,它多开心啊!快来看字宝宝(课件出示)怎么不见了?原来,它想和同学们做游戏,藏到课文中去了,我们快去找找吧!(课件出示)

  (1)自由读。

  (2)同桌互读。

  (3)男女赛读。

  (4)寻找字宝宝

  三、精读课文,重点感悟

  1.儿歌中出现了几个和“青”读音相近或相同的字?怎么区别?

  (“清晴情请”我们可以根据它们左边的偏旁来记忆。左边的偏旁是表意思的。如“清”表示与水有关。)

  2.探究:青蛙是怎样保护禾苗的?

  (青蛙发现禾苗上长了虫子,就把虫子吃掉。这样禾苗才能长得好。青蛙是田园里的卫士。一只青蛙一天能吃掉70多只活虫子。青蛙不仅吃蚊子、苍蝇,还大量捕食蛾子、稻飞虱等农业害虫,它们一年吃害虫的数量大约是五万多只。)

  四、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读出韵味,读出儿歌《小青蛙》的情趣。让学生说说听了老师的朗读,觉得怎么样。

  2.生自由练读。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中的拖腔唱读或顿读。

  3.指名读儿歌《小青蛙》。评一评。

  4.同桌一起读儿歌。

19.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篇十九

  姓氏歌

  教学目标

  1.认识儿歌中的12个生字,书写7个汉字。

  2.培养学生对姓氏文化的兴趣,了解有关百家姓的小知识,区分读音相近的姓氏的不同写法。

  3.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课文。

  4.结合学生自身的姓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

  难点:激发学生对中国姓氏文化的兴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结合学生姓氏,精彩导入

  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姓名卡片,说说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名字。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名字分为两个部分,姓和名,通常情况下,名字中的第一个字就是姓。(相机指导生字“姓”的书写:左右结构,女加生,“女”字在作偏旁时,第三笔横画改为提画,不能出头。)

  3.板书课题:姓氏歌,指名学生朗读,注意正音:“姓”是后鼻音,“氏”是整体认读音节,并与“低”加以区分。

  二、学习课文第一小节,精心自学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朗读课文第一小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二句,相机出示词语卡片“什么”、“李”,指名学生认读,注意正音:“什”是前鼻音,“么”读轻声;“李”是边音,相机交流“李”的识记方法:上下结构,木加子。

  (2)指名学生朗读第三、四句,出示词语卡片“张”,强调“张”是翘舌音,交流识字方法:弓加长,张。

  (3)指名学生朗读第五句,出示词语卡片“古”“吴”“双”,指名学生认读,交流识字方法,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再读第一小节,巩固识字。

  (1)学生再次自由朗读第一小节,将这一小节中出现的姓氏用笔圈出来,和同位交流。

  (2)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小节,汇报出现的姓氏,教师相机板书:李、张、胡、吴、徐、许。

  (3)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重点区别“胡”和“吴”、“徐”和“许”。师质疑:引导学生发现这两组姓氏读音很接近,当别人没有听清是姓“胡”还是姓“吴”,是姓“徐”还是姓“许”的时候,该怎么办呢?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适当小结:可以通过字形的不同组合来加以区分。学生再次朗读:“古月胡,口天吴,双人徐,言午许。”

  4.游戏巩固。摘苹果送朋友:将六个姓氏卡片剪成苹果状,贴在黑板上,指名学生上黑板摘苹果,苹果反面写的是什么姓氏,读出来,送给班级姓该姓氏的同学。

  5.练习熟读并背诵。

  (1)学生再次练习朗读第一小节。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同位一问一答读,拍手读,男女生对读,全班齐读。

  (3)指名学生背诵,全班齐背。

  三、书写指导

  1.出示第一小节要求会写的字:什、么、双,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

  2.学生自主观察字形,交流识记方法,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师范写讲解:“什”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双”左右相同,左边略小,又字的捺画变成点画。生观察书空。

  4.学生自主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

  5.交流反馈,评议提高。

  四、作业

  1、连一连,组成有关姓氏的汉字。木弓口讠彳古长天子月午余

  2、给下列汉字加个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女()十()又()

  五、精准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姓氏,区分了它们的字形,还学习了写字。课下,请同学们继续了解自己的家人还有哪些姓氏,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分享。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精彩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姓氏、什么、张、胡、吴、徐、许,指名认读。2.说说自己班上还有哪些不同的姓氏,师相机板书。

  3.师过渡:我们中国的姓氏有很多,古人曾经编过一本书,叫《百家姓》,里面收集了常见的姓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二、学习课文第二小节,精心自学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第二小节,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小节。

  (2)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并出示词语卡片:中国、赵、钱、孙、周、郑、王、东方、上官,指名学生认读,强调:“赵、周”是翘舌音,“王、方”是后鼻音。

  (3)全班齐读第二小节。

  3.巩固识字。

  (1)学生再次朗读第二小节,画出其中的姓氏,再读一读。

  (2)指名学生交流第二小节中出现了哪些姓氏,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张贴相关卡片: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

  (3)再次打乱顺序,指名学生认一认这些姓氏,并说说自己的家人或同学有哪些人是这个姓。(微课展示)

  (4)鼓励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字形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并渗透一定的识字方法。如:“赵、钱、孙”都可以用第一小节的汉字组合法来识记;“周”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土”加“口”;“王”是“三”字中间加一竖。

  4.了解单姓和复姓。

  (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黑板上这些姓氏有什么不同。

  (2)指名学生交流,教师小结:中国的姓氏中,大部分是一个字,也有两个字的,如:东方、欧阳、上官等,这样的姓叫复姓。

  5.游戏进一步巩固:师出示一张姓氏卡片,班上是这个姓氏的小朋友站起来,大声说:示例:我姓钱,金钱的钱。

  6.朗读并背诵第二小节:生自由朗读第二小节,通过拍手读感受其中的节奏,练习背诵。

  三、适当拓展,激发兴趣

  1.师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国的姓氏有很多,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姓氏,你们还知道哪些姓氏呢?

  2.学生自主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板书,拓展学生的识字量。

  板书设计:

  识字2.姓氏歌

  常见姓氏:李、张、胡、吴、徐、许

  《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单姓)

  诸葛、东方、上官、欧阳(复姓)

20.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篇二十

  《春夏秋冬》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春”“冬”“花”等7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春风”“冬雪”“红花”等词语,两根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新的偏旁。

  2.能主动积累有关四季的词语。

  3.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教学重点】

  认识15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的意思,其中7个生字能按照笔顺正确书写。掌握两种偏旁部首,能说出他们的名称并学会书写。

  【教学难点】

  借助插图和拼音,结合生活场景和整体语境,引导学生将图中事物、词语的读音及意思与文字符号整合起来,初步了解四季的特征,感受四季的美好。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的词语,能正确朗读。学习并积累有关描写春夏秋冬的词语。

  2.学习生字,写好“春、冬、花”三个字。

  教具准备

  课件,新词卡片,实物展台,没有拼音的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还记得《四季》这篇课文吗?我们一起来背一遍。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识字1春夏秋冬)

  3.(课件出示)谁能说说这四幅图是哪个季节的景物?看了之后你有哪些感受?你觉得哪儿美,起来说一说。

  4.小朋友们,四季的景色真是太美了?它们还有一些汉字朋友呢,你们想学吗?好,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识字1》。

  二、指导看图,认识事物

  1.谁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事物?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引导,让学生结合图画,结合生活积累,认识事物。

  春风:春天的风有什么特点?(轻轻的、柔柔的)

  夏雨:夏天的雨是怎样的?(边打雷边下雨,又急又大)

  秋霜:谁来说说“秋霜”是什么样子的?你见过“秋霜”吗?(下霜时,地上都是白白的一层,薄薄的小冰晶)

  冬雪:“冬雪”大家比较熟悉,下雪时,我们都做些什么运动?(堆雪人、打雪仗、滑雪)

  三.图文对照,识字识词

  小朋友们,你们看,它们正排着队,等着小朋友去认识呢!

  1.分别出示,逐行认读。(课件出示)

  让学生先借助拼音自行试读,教师指名读。

  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春”的声母是ch,不要读成c,韵母是un,不要读成en;“霜、吹、池”的声母都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落、降、飘”都是三拼音节。

  教师范读或领读。

  (课件出示)让学生借助图画认识词义。

  可在图上认一认,说一说有关四季的特征,说一说花儿的颜色,草的颜色,鱼、鸟的有关的特征。

  2.反复朗读,巩固读词。

  好了,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些词语,比较难读的可以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

  谁来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指名领读)

  请小朋友开火车读,好吗?(小组内开火车读)

  四、学习偏旁,写字指导

  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组成的词“春风吹、冬雪飘、山花红”。(课件出示)

  1.认读字词,读准字音,明确学习生字“春、冬、花”。(板书:春冬花)

  2.学习新偏旁。(课件出示)

  认识“雨字头”和“双耳旁”,书空笔顺,找出带有这个偏旁的字读一读,知道含有“雨”的字多与雨水有关。指导写好偏旁“雨字头”和“双耳旁”。(板书:雨字头阝(双耳旁))

  3.笔顺记忆生字笔顺,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学生描红书中生字,并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4.教师巡视并进行写字提示:人要正,心要静,一笔一画写端正。

  5.投影展评,让学生了解“春”字的撇和捺要写得舒展,进行写字修正。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熟读词串,背诵韵文,感受四季景色的美好。

  2.采用多种途径,用描写四季的词语造句和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四季,进行语言运用交流练习。

  3.继续识写生字“入、风、飞、雪”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巩固旧知

  1.出示词语: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青草红花游鱼飞鸟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课件出示)

  2.上节课,我们已跟这些词语见过面了,谁来为大家读读这些词语?认读生字,先带拼音读字词,再去拼音读字词。

  3.朗读、背诵课文。

  二、读中悟情,读中积累

  1.情景导读。春天来了,春风轻轻地吹,夏天来了,夏雨哗哗地下,秋天来了,秋霜覆盖了大地,一片凄冷、萧索的景象,冬天来了,天上飘下了纷纷扬扬的大雪,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你愿意美美地读一读吗?

  2.读法指导。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只是粗略地了解了一下四季及大自然,如果你想真正看到大自然的美,那还需要细心地看一看,用心地想一想。我相信你们眼前会出现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美景来!(课件出示)

  介绍边读边展开想像的读书方法。提示:你仿佛来到什么地方?仿佛看到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

  3.逐行指导。全班交流,先指名说、读,接着,通过课文插图或音像加深对词语的理解,然后,让学生再读。必要时教师可作示范。

  指导重点:

  (1)第一、二行:让学生知道这组是写春夏秋冬的气象特征,要读出春的优美,语声轻柔,夏的火热、急促,语速稍快,秋的凄冷、萧索,语速稍慢,冬的壮丽,语速稍慢。

  (2)第二行、三行:让学生知道这组是描写第五幅图上的内容。要读出大自然的美妙:读出草的青青,花的红艳艳,鱼儿自由自在地游,鸟儿快活地飞。

  4.指导停顿。词与词之间停顿较短,做到声断气不断。行与行之间停顿长一些,做到气断情不断。自读体会。

  5.练读全文。注意停顿,语速和语调的变化。自读,互读。反馈指导。推选优秀者到前面配乐朗读。

  6.当堂背诵。学生诵读韵文,边诵读边想象,达到熟记积累,当堂背诵。

  三、开放课堂,语言实践

  采用多种途径,用描写四季的词语造句和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四季,进行语言运用交流练习。

  1.练习造句(课件出示)

  (1)自己从韵文中找一个词来造一个句子,看谁造的好。

  (2)指名造句,评议。

  (3)有些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选两三个词来造句。

  2.看图说话

  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踊跃,但还觉得不过瘾,下面我们再来比试比试。多媒体课件出示其它四季的景色/图。(课件出示)

  (1)同学们能不能按顺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自说、同桌说、指名说

  (2)能不能用上一些比喻句或拟人句,一些好词呢?

  (3)说了这么多的大自然的美景,你想发出什么赞叹?就把这句赞叹句作为文章的结尾。指名说,比赛说。

  四、继续写字

  1.(课件出示)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入、风、雪、飞。

  让学生观察字形,交流记字方法,

  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这四个字分别是什么结构?

  教师范写,同学们书空。

  2.学生看笔顺记忆生字笔顺。重点反馈“风”“飞”的笔顺。

  3.学生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让学生交流写字方法和要领,在此基础上,教师明确:“入”“撇短捺长”居中写,“风”第二笔是横折斜勾,“飞”的第一笔是横折斜勾,不能写成横折弯钩。

  4.接下来我们就来书写这两个字,观察范字。师范写,并提示注意点。

  5.学生在书上描红,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6.教师对学生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进行指导和督促。

  五、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小朋友,我们的家乡四季分明,景色多么美丽呀,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为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增光添彩。

教案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