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力训练>导航 > 最新信息

喜迎元旦手抄报文字内容精选20篇

2024-12-12 13:59: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当旧年的余晖渐渐消散,新年的曙光悄然临近,元旦,这个蕴含着新生与希望的节日,宛如璀璨星辰照亮了岁月的征途。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无忧考网精心准备了20篇手抄报文字内容。它们将如同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徐徐展开元旦丰富的内涵与多元的魅力。从元旦的古老起源到现代的盛大庆祝,从世界各地的独特习俗到充满创意的欢庆方式,这里的每一篇文字都承载着对新年的美好憧憬,饱含着对崭新开始的无限期待。让我们借助这些文字的力量,在手与心的创作中,共赴一场元旦的欢乐盛宴,迎接那充满无限可能的新岁华章。

1.喜迎元旦手抄报文字内容 篇一

  元旦一词的起源

  元为“始”,旦为“日”,元旦的意思就是“初始之日”,也就是一年里的头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书》里,书中有“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记载。

  是说“元旦”一词源自尧舜时代,舜帝继位后就把前人祭祀的日子定为一年的开端,就是“元旦”也叫“元正”,就是孟春寅月的头一天。这就是最早的元旦,离现在已经有近5000年历史。

  因为历法不同,不同朝代的“元旦”也不一样。比如夏朝以立春为正月开端,正月初一是元旦;商代改用殷历,把丑月作为正月,丑月头一天是元旦;周代又改到子月,秦代亥月又成了正月。

  一直到汉武帝时,司马迁创《太初历》,才正式定正月为一岁首月,正月初一为元旦。从这以后才有了“一夜联双岁,五更分两年”的说法,一直到清代末年都没再改变。

  南朝一位文学家有“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诗句,北宋王安石也写过名为《元旦》的诗,诗中就有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诗句。

  《梦梁录》里也有“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新年,一岁节序,以此之首”的记载,可见当时新年即为“元旦”,人们会在这天饮屠苏酒,吃五辛菜,放爆竹、祭先祖等。

2.喜迎元旦手抄报文字内容 篇二

  元旦作为一个时令专有名词出现较晚,最早见诸反映魏晋历史的一些史籍和诗词中,如唐代史学家、政治家房玄龄等人在《晋书》中写道:“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虽然元旦一词在关于晋代的典籍中屡见不鲜,但在与唐代有关的史册里较少出现,《唐六典》《唐会要》等大型官修法典和史书多以“元日”“元正”来取代元旦。

3.喜迎元旦手抄报文字内容 篇三

  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旦在我国汉语中是一个合成词,元是开始或第一的意思。旦是一个象形字,表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我国殷商时代的青铜器上有旦的象形字了。

  每年公历的1月1日,人们称它为“元旦”,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汉语里,“元”是开始,也就是第一;“旦”是一天或早晨的意思,两字合称就是指新年的第一天了。但这从一开始就并不是固定的。

4.喜迎元旦手抄报文字内容 篇四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农(夏、阴)历正月初一。“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在汉语各地语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在中国,元旦已列入了法定假日。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中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泛滥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伺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便是元旦的由来。

  传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5.喜迎元旦手抄报文字内容 篇五

  元旦的起源,大抵可追溯到史前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传说中,颛顼“以孟夏正月为元”,即将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定为“元旦”或“元正”,这一传说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此后不同朝代对于元旦的具体日期说法不一,殷商把每年十二月初一确立为元旦,周代以每年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朝建立后将每年十月初一定为元旦。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史官司马迁首创“太初历”,以每年正月初一为元旦,此法回归到《夏小正》(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记录农事的历书)的最初规定,因而又被称作“夏历”,这一规定穿越悠远的历史时空,一直赓续到辛亥革命。

6.喜迎元旦手抄报文字内容 篇六

  公历“元旦”是怎么来的?

  现行的公历,其实是“太阳历”的一种,是种依据太阳的运行周期纪年的方式。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约365天。一年分成12个月,这个“月”与月亮的圆缺没有关系。

  公历是在此基础上,以耶稣诞生之年为纪年的开端,之前为“主前”,公元2024年就是耶稣诞生后的第两千零二十四年。

  而传统文化里的“黄帝纪年”元年,就是公元前2697年。这一年是甲子年,是干支纪年的最早源头。

  后来,人们为了淡化过浓的宗教色彩,也为了避免其他宗教的反对才改称“公元”,也把“主前”改称公元前。

  但这一切在辛亥革命之前都和我们没有关系,辛亥革命后,为了“行夏正,以顺农时;从西历,便统计”,才引进并使用了公历,并把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

  孙先生在就职誓词里第一次用了“元年元旦”一词,但民间并不重视这个节,依旧低头过自己的农历年。

  直到49年以后,我们正式确定公历1月1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基本处在立春节气前后,于是改称“春节”。

7.喜迎元旦手抄报文字内容 篇七

  在历法上,人们习惯称地球绕太阳转1周为1年。但是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转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所以一年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为规定的,这就造成了各种历法的不一致。相传“元旦”一词来自我国最早的皇帝之一——颛顼,他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后来有的朝代对元旦的日期有所变更,但原则上还是以每年的第一天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但商代以12月初一为元旦,而周代又以11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以10月初一为元旦。直到西汉武帝时,大历史学家司马迁等人重新制定历法,并规定每年正月初一为元旦,从此历代不改。

8.喜迎元旦手抄报文字内容 篇八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9.喜迎元旦手抄报文字内容 篇九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10.喜迎元旦手抄报文字内容 篇十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即1月1日)。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11.喜迎元旦手抄报文字内容 篇十一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界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

12.喜迎元旦手抄报文字内容 篇十二

  元旦是一年的首日。“元旦”这一名称,据说起自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颛顼。他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元”含有第一和开始之意,“旦”则是一轮红日从地面开始升起。“元”和“旦”和在一起,就是要人们以蓬勃朝气来迎接崭新的一年。

13.喜迎元旦手抄报文字内容 篇十三

  元旦原是农历正月初一,在古代是纪念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xx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国纪念采用西历,从此公历的1月1日就变为中国的元旦,中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14.喜迎元旦手抄报文字内容 篇十四

  朝鲜

  和我们中国一样,在新年也有贴窗花、桃符的习俗。朝鲜人在新年时,家家户户贴对联和年画。有的人家在门上贴上寿星或仙女的画像,祈求上天保佑,驱走鬼魅,赐给幸福。元旦黎明,人们把一些钞票塞进了除夕预先扎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恶,迎接吉祥福星。黄昏,人们又将全家人一年中脱落的头发烧掉,祝愿家人四季平安。新春佳节,朝鲜的妇女穿戴一新。元旦日少女们头戴一种麻制的帽子,称为“福巾”,身穿带花纹的五色彩衣,进行荡秋千比赛。她们以一处树花为目标,看谁先踢到或咬到为胜。也有在高处挂上铜铃的,以先碰响者为冠军。新年期间,朝鲜人除了享以美酒佳肴外,还必须要做一种用糯米加上松子、栗子粉、枣泥和蜂蜜等,蒸煮成与我国的八宝饭相类似的甜饭食用,以预示家里人丁兴旺日子过得象蜜一样甜。

15.喜迎元旦手抄报文字内容 篇十五

  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部落联盟”的首领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

  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农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

16.喜迎元旦手抄报文字内容 篇十六

  最早的元旦由来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

  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17.喜迎元旦手抄报文字内容 篇十七

  1、404年1月1日(农历十二月初三),东晋将领桓玄正式称帝,国号楚。

  2、976年1月1日(农历十一月二十七),南唐后主李煜被俘,南唐灭亡。

  3、1085年1月1日,司马光主持编撰的《资治通鉴》成书。

  4、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正式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5、1912年1月1日,中华书局创办于上海

  6、1917年1月1日,胡适发起文学改良运动。

  7、1949年1月1日,北平市人民政府成立。

  8、1953年1月1日,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9、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正式开播。

18.喜迎元旦手抄报文字内容 篇十八

  过新年

  过新年,人团圆。

  圆什么圆?

  红红的脸蛋圆又圆!

  红什么红?

  门上的春联红又红!

  门什么门?

  爷爷、奶奶,叔叔、阿姨通通请进门!

19.喜迎元旦手抄报文字内容 篇十九

  小花猫盼过年

  小花猫、实在馋,天天盼着快过年,

  过年能吃好食物,过年还有新衣穿。

  盼呀盼呀盼不到,急得花猫来回转。

  忽然一天发奇想,都因日历翻得慢。

  从此一天翻几页,全本翻完刚夏天。

  花儿正红草正绿,还是不能过新年。

20.喜迎元旦手抄报文字内容 篇二十

  祝福歌

  祝你心愿像花仙,脸上阳光多灿烂;

  祝你快乐像空气,永远围绕在身边;

  祝你烦恼像云烟,风儿一吹全飘散;

  祝你心情像蓝天,没有乌云一片片。

  祝你天天好日子,日子过得比蜜甜。

能力训练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