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五年级语文常识性知识 篇一
月亮的别称: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它的别称可分为:(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2.小学五年级语文常识性知识 篇二
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
(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
(8)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
(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3.小学五年级语文常识性知识 篇三
1、岁寒三友:指古诗文中经常提到的松、竹、梅。松,是耐寒树木,经冬不凋,常被看作刚正节操的象征。竹,也经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处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梅,迎寒而开,美丽绝俗,是坚韧不拔的人格的象征。2、花中四君子:古诗文中常提到的梅、竹、兰、菊。兰,一则花朵色淡香清,二则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菊,它不仅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而且具有傲霜斗雪的特征;它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故历来被用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梅、竹”见上条。
3、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
(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4.小学五年级语文常识性知识 篇四
1、讳称: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2)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
(3)佛道徒之死称:涅檠、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4)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2、文房四宝:旧时对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总称。
文房,即书房。北宋苏易简著有《文房四谱》一书,叙述了四种文具的品类及故实等。这些文具,制作历史悠久,名手辈出,且品类丰富,风格独特。的有:安徽泾县的宣纸、安徽歙县的歙墨、广东端州的端砚、浙江吴兴的湖笔。
5.小学五年级语文常识性知识 篇五
十大喜剧《救风尘》——元朝关汉卿
《西厢记》——元朝王实甫
《看钱奴》——元朝郑延玉
《中山狼》——明朝康海
《墙头马上》——元朝白朴
《李逵负荆》——元朝康进云
《幽闺记》——元朝施君美
《绿牡丹》——明朝吴炳
《玉簪记》——明朝高濂
《风筝误》——清朝李渔
6.小学五年级语文常识性知识 篇六
中国古典十大悲剧《窦娥冤》——元朝关汉卿
《赵氏孤儿》——元朝纪君祥
《精忠旗》——明朝冯梦龙
《清忠谱》——清朝李玉
《桃花扇》——清朝孔尚任
《汉宫秋》——元朝马致远
《琵琶记》——明朝高则诚
《娇红记》——明朝孟称舜
《长生殿》——清朝洪升
《雷峰塔》——清朝方成培
7.小学五年级语文常识性知识 篇七
模糊的时间小集凌晨:零时到6时的一段时间。
黎明:天刚亮时。
拂晓:天快亮时。
清晨:日出前后的一段时间。
早晨:从天刚亮到八/九点钟的一段时间。
上午:清晨到正午12点的一段时间。
中午:白天12点前后的一段时间。
下午:从正午12点到日落的一段时间。
晚上:日落到深夜的一段时间。
傍晚:临近晚上时。
黄昏:日落到星出前的一段时间。
午夜:夜里12点前后。
夜间:天黑至天亮的一段时间。
8.小学五年级语文常识性知识 篇八
古书之最1.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2.第一部词曲《尔雅》
3.第一部韵文书《切韵》
4.第一部方言词典《方言》
5.第一部字书《字通》
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第一部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
8.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9.第一部论语体著作《论语》
10.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11.第一部记传体史书《史记》
12.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
13.第一部历史评论著作《史通》
14.第一部兵书《孙子》
15.第一部古代制度史《通典》
9.小学五年级语文常识性知识 篇九
我国古代十二时辰计时:子时:夜半十一时至翌晨一时
丑时:晨一时至三时
寅时:三至五时
卯时:五时至七时
辰时:七时至九时
巳时:九时至十一时
午时:十一时至十三时
未时:十三时至十五时
申时:十五时至十七时
酉时:十七时至十九时
戌时:十九时至十二时
亥时:二十一时至二十三时
10.小学五年级语文常识性知识 篇十
一、“第一”的雅称:桂冠、螯头、问鼎、领衔、榜首、夺魁、夺标、执牛耳
而、我国的四大名亭:
醉翁亭、陶然亭、爱晚亭、湖心亭
三、我国的“四大”四大牧区:
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
11.小学五年级语文常识性知识 篇十一
我国文学家之别号①四明狂客:初唐诗人贺知章;
②青莲居士:唐代诗人李白;
③少陵野老:唐代大诗人杜甫;
④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白居易;
⑤玉溪生:唐代诗人李商隐;
⑥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欧阳修;
⑦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苏轼;
⑧山谷道人:北宋诗人黄庭坚;
⑨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李清照。
12.小学五年级语文常识性知识 篇十二
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第一部药典是《神农本草经》
第一部编年体是《春秋》
第一部传记体是《史记》
第一部断代体是《汉书》
第一部兵书是《孙子》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是《论语》
第一部神话小说是《搜神记》
第一部笔记小说是《世说新语》
第一部的断代诗选是《全唐诗》
第一部文艺理论书是《文心雕龙》
第一部中医学典籍是《黄帝内经》
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是《齐民要术》
第一部茶叶专著是《茶经》
第一部汇编古代文化典籍的书是《永乐大典》
13.小学五年级语文常识性知识 篇十三
世界十大文豪1.古希腊诗人荷马;
2.意大利诗人但丁;
3.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歌德;
4.英国积极浪漫主义诗人拜伦;
5.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
6.法国作家雨果;
7.印度作家、诗人和社会活动家泰戈尔;
8.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期泰;
9.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
10.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
14.小学五年级语文常识性知识 篇十四
(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作者不详)
(2)《孙子兵法》: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春秋·孙武)
(3)《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春秋·左丘明)
(4)《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
(5)《左传》: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春秋·左丘明)
(6)《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
(7)《汉书》:我国第一部断代史。(东汉·班固)
(8)《孔雀东南飞》: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作者不详)
(9)《离骚》: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战国·屈原)
(10)《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字典。(东汉·许慎)
15.小学五年级语文常识性知识 篇十五
(1)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共三部)第一部是春秋时期孔子编的《春秋》;
记事详备的一部是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左传》;
的一部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2)国别体:以诸侯国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共两部)
最早的一部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国语》;
较好的一部是汉代初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
16.小学五年级语文常识性知识 篇十六
有关官职的问题1、词语
(1)授官:除拜(2)升官:迁擢(3)降官:谪左迁(4)免官:罢黜(5)招聘:征辟(6)京官调任地方官:出徙(7)大臣辞职:乞骸骨
2、六部:
(1)吏部(官职任免升调等)
(2)户部(土地税收户口等)
(3)礼部(典礼科举学校等)
(4)刑部(司法刑狱案件等)
(5)兵部(军事军队边防等)
(6)工部(工程营造水利等)
“六部”是汉以后的中央官职,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17.小学五年级语文常识性知识 篇十七
古代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干支纪年: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其特点是:
A、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B、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不可能出现奇偶相组合。
C、60年一循环,周而复始。
(2)年号纪年: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如:康熙元年等。
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可兼用,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3)王公年次纪年:用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纪年方法。
18.小学五年级语文常识性知识 篇十八
(01)黥刑:又叫“墨刑”,额颊上刺字涂墨。(02)劓刑:割鼻子
(03)笞刑:又叫“杖刑”,打板子(背、腿、臀)
(04)刖刑:将脚砍掉(和氏璧)
(05)宫刑:又叫“腐刑”
(06)膑刑:剔去膝盖骨(孙膑)
(07)大辟:砍头
(08)炮烙:将人烧烤死
(09)车裂:又叫“五马分尸”(商鞅)
(10)汤镬:将人煮死
(11)腰斩:从腰部斩簖
(12)凌迟:又叫“千刀万剐”
(13)弃市:暴尸街头
19.小学五年级语文常识性知识 篇十九
(0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0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03)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0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05)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介子推)
(06)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0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08)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0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10)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11)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12)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13)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20.小学五年级语文常识性知识 篇二十
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1)等级:
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又叫“春闱”,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内容:
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