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古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它们穿越千年的时光,承载着古人的智慧、情感与抱负。从《诗经》的质朴无邪到唐诗的气象万千,从楚辞的浪漫奇幻到宋词的婉约豪放,每一首古诗都是一个时代的写照,每一句韵律都是历史长河中的回响。它们宛如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展现了山河壮丽、市井百态;又似一首首悠扬的乐章,诉说着爱情的甜蜜、离别的哀愁、家国的情怀。在这里,让我们一同推开古诗的大门,领略那千年古韵之美。这篇关于《关于美人的古诗词》文章是®无忧考网为您搜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关于美人的古诗词 篇一
《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宋代:司马光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2.关于美人的古诗词 篇二
《青青河畔草》
汉:佚名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3.关于美人的古诗词 篇三
《诉衷情·出林杏子落金盘》
宋代:周邦彦
出林杏子落金盘。齿软怕尝酸。可惜半残青紫,犹有小唇丹。
南陌上,落花闲。雨斑斑。不言不语,一段伤春,都在眉间。
4.关于美人的古诗词 篇四
《月夜》
唐代: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5.关于美人的古诗词 篇五
《长恨歌》
唐代:白居易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6.关于美人的古诗词 篇六
《卜算子》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7.关于美人的古诗词 篇七
《美女篇》
魏晋:曹植
美女妖且闲,采桑岐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皎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远。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8.关于美人的古诗词 篇八
《青楼曲二首》
唐代:王昌龄
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
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缦绾上青楼。
金章紫绶千馀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9.关于美人的古诗词 篇九
《惜春词》
唐代:温庭筠
百舌问花花不语,低回似恨横塘雨。
蜂争粉蕊蝶分香,不似垂杨惜金缕。
愿君留得长妖韶,莫逐东风还荡摇。
秦女含颦向烟月,愁红带露空迢迢。
10.关于美人的古诗词 篇十
《浣溪沙·闺情》
宋代:李清照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11.关于美人的古诗词 篇十一
《赞林黛玉》
清代:曹雪芹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
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娴静时如姣花照水,
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12.关于美人的古诗词 篇十二
《采莲》
唐代:孙光宪
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
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
13.关于美人的古诗词 篇十三
《江南曲》
唐代:于鹄
偶向江边采白蘋,还随女伴赛江神。
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
14.关于美人的古诗词 篇十四
《李延年歌》
两汉: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15.关于美人的古诗词 篇十五
《美人梳头歌》
唐代:李贺
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堕髻半沉檀。
辘轳咿哑转鸣玉,惊起芙蓉睡新足。
双鸾开镜秋水光,解鬟临镜立象床。
一编香丝云撒地,玉钗落处无声腻。
16.关于美人的古诗词 篇十六
《进太宗》
唐代:徐惠
朝来临镜台,妆罢暂裴回。
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
17.关于美人的古诗词 篇十七
《春宫怨》
唐代:杜荀鹤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18.关于美人的古诗词 篇十八
《西施》
唐代:李白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19.关于美人的古诗词 篇十九
《西宫秋怨》
唐代:王昌龄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谁分含啼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
20.关于美人的古诗词 篇二十
《国风·郑风·野有蔓草》
先秦:佚名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