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高一>导航 > 备考辅导

物理高一必修二知识点笔记归纳

2024-06-27 13:22: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物理高一必修二知识点笔记归纳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上学期间,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关键部分。

1.物理高一必修二知识点笔记归纳 篇一


  弹力

  (1)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说明:

  ①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过有的形变比较明显,有的形变及其微小。

  ②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简称形变。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说明:

  ①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弹性形变。

  ②弹力是一种接触力,必存在于接触的物体间,作用点为接触点。

  ③弹力必须产生在同时形变的两物体间。

  ④弹力与弹性形变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3)弹力的方向: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

  几种典型的产生弹力的理想模型:

  ①轻绳的拉力(张力)方向沿绳收缩的方向。注意杆的不同。

  ②点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点与曲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曲面接触点所在切面。

  ③平面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且指向受力物体;球面与球面接触,弹力方向沿两球球心连线方向,且指向受力物体。

  (4)大小:弹簧在弹性限度内遵循胡克定律F=kx,k是劲度系数,表示弹簧本身的一种属性,k仅与弹簧的材料、粗细、长度有关,而与运动状态、所处位置无关。其他物体的弹力应根据运动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或运动学规律计算。

2.物理高一必修二知识点笔记归纳 篇二


  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用Ep表示

  表达式Ep=mgh是标量单位:焦耳(J)

  (2)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

  W重=-ΔEp

  重力势能的变化由重力做功来量度

  (3)重力做功的特点:只和初末位置有关,跟物体运动路径无关

  重力势能是相对性的,和参考平面有关,一般以地面为参考平面

  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和参考平面无关

  (4)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弹性势能存在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中,跟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性势能的变化由弹力做功来量度

3.物理高一必修二知识点笔记归纳 篇三


  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的位移:平面直角坐标系通常设位移方向与x轴夹角为α

  2.曲线运动的速度:

  ①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②速度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可分解为水平速度Vx及竖直速度Vy,V2=Vx2+Vy2

  3.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速度是矢量,方向或大小任一的改变都会造成速度的变化,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一定改变)

  4.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4.物理高一必修二知识点笔记归纳 篇四


  时间和位移

  时间和时刻:

  ①时刻的定义:时刻是指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相对于位置、瞬时速度、等状态量,一般说的“2秒末”,“速度2m/s”都是指时刻。

  ②时间的定义:时间是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都是指的时间。

  位移和路程:

  ①位移的定义: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变化,是矢量。位移用又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又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

  路程的定义:路程是物体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一个标量。在确定的两点间路程不是确定的,它与物体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位移与路程的关系:位移和路程是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两者都和参考系的选取有关系。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的大小。只有当物体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是两者才相等。

5.物理高一必修二知识点笔记归纳 篇五


  坐标系

  1、坐标系物理意义: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从而,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

  2、坐标系分类:

  (1)一维坐标系(直线坐标系):适用于描述质点做直线运动,研究沿一条直线运动的物体时,要沿着运动直线建立直线坐标系,即以物体运动所沿的直线为x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例如,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位置可用离车站(坐标原点)的距离(坐标)来确定。

  (2)二维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适用于质点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例如,运动员推铅球以铅球离手时的位置为坐标原点,沿铅球初速方向建立x轴,竖直向下建立y轴,铅球的坐标为铅球离开手后的水平距离和竖直距离。

  (3)三维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适用于物体在三维空间的运动。例如,篮球在空中的运动。

6.物理高一必修二知识点笔记归纳 篇六


  物体与质点

  1、质点: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而言影响不大或没有影响时,为研究问题方便,可忽略其大小和形状,把物体看做一个有质量的点,这个点叫做质点。

  2、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

  条件:

  ①研究的物体上个点的运动情况完全一致。

  ②物体的线度必须远远的大于它通过的距离。

  (1)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物体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就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

  (2)平动的物体可以视为质点

  平动的物体上各个点的运动情况都完全相同的物体,这样,物体上任一点的运动情况与整个物体的运动情况相同,可用一个质点来代替整个物体。

7.物理高一必修二知识点笔记归纳 篇七


  1、受力分析:

  要根据力的概念,从物体所处的环境(与多少物体接触,处于什么场中)和运动状态着手,其常规如下:

  (1)确定研究对象,并隔离出来。

  (2)先画重力,然后弹力、摩擦力,再画电、磁场力。

  (3)检查受力图,找出所画力的施力物体,分析结果能否使物体处于题设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加速),否则必然是多力或漏力。

  (4)合力或分力不能重复列为物体所受的力。

  2、整体法和隔离体法

  (1)整体法: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受力分析时,只分析这一整体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隔离法:就是把要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的物体系中假想地隔离出来,只分析该物体以外的物体对该物体的作用力,不考虑物体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

  (3)方法选择

  所涉及的物理问题是整体与外界作用时,应用整体分析法,可使问题简单明了,而不必考虑内力的作用。当涉及的物理问题是物体间的作用时,要应用隔离分析法,这时原整体中相互作用的内力就会变为各个独立物体的外力。

  3、注意事项:

  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

  (1)弹力和摩擦力都是产生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因此要从接触点处判断弹力和摩擦力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根据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画好这两个力。

  (2)画受力图时要逐一检查各个力,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一定是无中生有的同时应只画物体的受力,不能把对象对其它物体的施力也画进去。

  易错现象:

  1、不能正确判定弹力和摩擦力的有无。

  2、不能灵活选取研究对象。

  3、受力分析时受力与施力分不清。

8.物理高一必修二知识点笔记归纳 篇八


  功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3.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1焦=1牛·米)

  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螺丝、盘山公路也是斜面)

  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P有/W=η

  7.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单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9.物理高一必修二知识点笔记归纳 篇九


  力的合成

  求几个共点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1)力是矢量,其合成与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一条直线上两力合成,在规定正方向后,可利用代数运算。

  (3)互成角度共点力互成的分析

  ①两个力合力的取值范围是|F1-F2|≤F≤F1+F2

  ②共点的三个力,如果任意两个力的合力最小值小于或等于第三个力,那么这三个共点力的合力可能等于零。

  ③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共点力才能合成(同时性和同体性)。

  ④合力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也可能等于某一个分力。

10.物理高一必修二知识点笔记归纳 篇十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

  ①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

  ①形变;

  ②改变运动状态

高一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