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二年级>导航 > 最新信息

小学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原文、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2024-04-22 10:27: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情节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以下是©忧考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原文、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原文 篇一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2.小学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知识点 篇二

  会认字及组词:

  塘táng(池塘、水塘、鱼塘)

  脑nǎo(电脑、头脑、脑袋)

  袋dài(口袋、布袋、袋子)

  灰huī(灰色、灰尘、大灰狼)

  哇wā(好哇、走哇、哇哇大哭)

  教jiào(教室、教训、教具)

  捕bǔ(捕捞、捕捉、捕鱼)

  迎yíng(欢迎、迎接、迎头赶上)

  阿ā(阿姨、阿妹、阿爸)

  姨yí(姨妈、大姨、小姨)

  龟guī(乌龟、海龟、龟甲)

  披pī(披风、披着、披上)

  鼓gǔ(打鼓、击鼓、敲鼓)

3.小学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知识点 篇三

  会写字及组词:

  两liǎng(两人、两条、两半)

  哪nǎ(哪里、哪个、哪边)

  宽kuān(宽阔、宽敞、宽广)

  顶dǐng(顶住、头顶、山顶)

  眼yǎn(眼睛、眼珠、针眼)

  睛jīng(目不转睛、画龙点睛)

  肚dù(肚量、肚皮、肚子)

  皮pí(牛皮、皮肤、书皮)

  孩hái(孩童、小孩、男孩)

  跳tiào(跳高、心跳、跳远)

4.小学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知识点 篇四

  近义词:

  快活——快乐

  连忙——急忙

  摆动——摇动

  天天——每天

  反义词:

  长——短

  宽——窄

  快活——烦恼

  低头——抬头

  雪白——乌黑

5.小学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知识点 篇五

  多音字:

  大dà(大人)

  dài(大夫)

  长zhǎng(长大)

  cháng(长度)

  教jiào(教育)

  jiāo(教书)

  课文主题:

  本文是一篇童话,讲了一群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跟着妈妈一起捉害虫的故事,告诉了我们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要学会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6.小学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知识点 篇六

  词语理解:

  池塘:蓄水的坑,一般不大,也不太深。

  快活:高兴,快乐。

  摆动:来回摇动;摇摆。

  连忙:赶紧;急忙。

  碧绿:形容浓绿色。

  害虫:直接或间接对人类有害的虫类。

7.小学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朗读表演,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在感悟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昨天看到一张“寻人启示”,你们愿意帮忙找一找吗?

  出示启示内容,揭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以读汉字为主。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学生汇报,从哪几个自然段中可以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文章内容。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从哪句话可以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

  2、质疑,提出本段中不明白的词语和句子。

  3、理解“迎上去”指名表演。

  4、分角色朗读。

  (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三、四自然段。用笔标出能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的有关句子。

  2、指名说说青蛙的外部特征。

  3、请学生为青蛙画一张像。并将自己的作品贴到黑板上。

  4、分角色表演。

  四、再读全文,思考:学完本篇课文你还了解了哪些知识?

  1、课件演示: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指名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几幅图片按顺序贴到黑板上。

  3、指名说说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五、课外延伸,培养探索精神。

  1、学生汇报课外搜集的资料:其它小动物的成长过程。

  2、结束语:大千世界,充满着无数的奥秘,希望同学们能积极探索钻研,像帮助小蝌蚪那样解决更多的难题。

8.小学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八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是捉虫能手,懂得应该保护青蛙。

  2、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认识“矢”字旁,理解“蝌蚪、脑袋、快活、鲤鱼、捉食、乌龟、碧绿、肚皮、低头”等词语的意思。

  3、能按问题的提示扩写句子,把句子写具体,通过选词填空、连句,了解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4、会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后两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懂得保护青蛙人人有责。

  2、教学难点: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读通课文,学习本课的14个生字,认识“矢”字旁,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大概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一)直接揭题、读题。

  学习生字“蝌蚪”。

  (二)初读课文。

  1、要求:边读边把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把它读正确。

  这是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有趣在哪呢?自己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2、检查初读情况。

  生字词出示:蝌蚪池塘脑袋甩着鲤鱼乌龟披着短了蹲着碧绿肚皮鼓着

  (1)按照课文读一读,即带拼音。

  (2)看着黑板读一读,不带拼音。

  (3)字形的教学:你记住了哪些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或是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写,需要大家帮忙的?

  (4)我说你做:师说脑袋生指着脑袋师说甩着生做动作(可以用手表示)蹲着、肚皮、鼓着、短了

  (5)送生字回家。

  过渡:大家已经能够把生字很正确地念下来了,那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吗?全体起立,如果有错了,你就坐下来读。

  (6)反馈读错的情况,集体纠正。

  (7)你能把这些生字按照课文内容组成一段简单的文字吗?

  生说,也就是故事的大概内容。

  (三)完成课后作业:

  第1题,写出同偏旁的字。师按照学情做进一步的指导。

  第二课时

  要点: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一)小蝌蚪的样子。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划。

  找出:大大的脑袋,青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2、读一读句子。

  3、画一画小蝌蚪的样子(为了画面的美观你可以加进一些事物)。

  4、说一说你自己所画的图。

  5、练一练。

  小蝌蚪游来游去。

  (1)小蝌蚪在哪里游来游去?

  (2)小蝌蚪在哪里怎样地游来游去?

  (二)小蝌蚪的形态变化。

  1、过渡。

  师:小蝌蚪游啊游,身体发生了变化。请你在课文中找出来,用上自己喜欢的记号。

  (1)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

  (2)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又长出两条前腿。

  (3)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随机认识“短”

  (4)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2、仿造春蚕的不同时期图画一画青蛙的生长过程。

  3、交流,既评一评。

  4、改一改。

  5、说一说。

  参照课后五:

  选词填空,说说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又先后接着

  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长出了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小青蛙。

  6、读一读。

  (三)青蛙的样子。

  1、读一读,找一找。

  师:小蝌蚪变成了青蛙,青蛙长什么样,你能在课文中找出来吗?用不同于小蝌蚪的记号标出。

  生:四条腿,宽嘴巴。

  生:披着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生: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服。

  2、说一说。

  师:能把青蛙的特征连起来说一说吗?

  生:青蛙有四条腿,嘴巴是宽宽的,披着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3、背一背青蛙的形态句。

  (四)作业布置:课堂作业本2、5、6

  第三课时

  要点:指导分角色朗读全问,再次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完成课堂作业本。

  (一)巩固练习:

  1、复习新词,听写词语。

  2、排列顺序:

  ()小蝌蚪的尾巴变短了。

  ()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

  ()小蝌蚪甩着长长的尾巴游来游去。

  ()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

  ()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

  3、填空完成。

  青蛙四条腿、()嘴巴、披着(),露着(),鼓着()。

  (二)分角色朗读全文。

  1、分组读。

  2、抽组读,评议。

  3、选择喜欢的角色读。

  (三)读了课文,你来猜一猜这个故事为什么要到我们的课文里来?

  教育意义:要保护青蛙,知道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看待事物要正确,不要听到一点就判断事物。

  (四)随堂练习。

  完成课堂作业本作业。

9.小学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篇九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边看图边学文,了解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教育学生自觉保护青蛙和蝌蚪。

  这篇课文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可用自读、对读、轮流读和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练习。重点体会并读好以下几个地方: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的快活心情;对鲤鱼妈妈有礼貌的问话;叫妈妈时高兴激动的心情;鲤鱼、乌龟和青蛙妈妈说话时慈爱的语气。

  课后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小蝌蚪成长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课文掌握的程度。

10.小学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篇十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看图学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上课伊始,我神秘地告诉学生,刚才在学校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在同学们诧异声中,教师用幻灯打出《寻人启事》,把学生的吸引到课堂中来。

  二、看视频,整体感知课文

  视频出示这一课的动画,全文配文字,利用课件,将本课中的图与文对照起来展示给学生,学生读起来兴味盎然,一些不理解的生字就可以借助图来理解,如“迎”和“追”字,图上鲤鱼和蝌蚪面对面,这就是迎上去,乌龟和蝌蚪是一个在前一个在后,这就是追过去。对文中这两个生字学生更好的理解。看动画,也能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

  要注重学生的读,在读课文中,让他们带有表情的读。例如:看到鲤鱼阿姨时,急切的心情;看到乌龟时,高兴的心情等等,要求他们读自然段时,加入这些表情。

  2、贴——据文贴画,贴中取乐

  教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在讲课文的'过程中,我贴出对应的图片。这样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

  3、说——以对话为主,进行朗读训练

  这篇课文,有许多的对话,让学生通过表演,来经行对话练习。多鼓励他们说,加上表演,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更有表情地说。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许多遗憾。比如:学生读懂了课文,但对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不够多样,在分析课文不够深入,创新性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坚持把读的权利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

  总之,只有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凭借教材的优势,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才能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相信,只要在阅读教学中用心去引导,孩子们一定会喜欢阅读,喜欢语文的。

二年级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