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24年广西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考点归纳 篇一
赋的来源:
“赋”字用为文体的第一人应推司马迁。在汉文帝时“诗”已设立博士,成为经学。在这种背景下,称屈原的作品为诗是极不合适的。但屈原的作品又往往只可诵读而不能歌唱,若用“歌”称也名不正言不顺。于是,司马迁就选择“辞”与“赋”这两个名称。不过,他还是倾向于把屈原的作品以“辞”来命名,这是由于屈原的作品富于文采之故。而把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作品称为“赋”。真正把自己作品称为赋的作家第一人是司马相如。而后,到西汉末年,文人们就常以“赋”名篇自己的作品了。“赋”的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最初的诗词曲都能歌唱,而赋却不能歌唱,只能朗诵。它外形似散文,内部又有诗的韵律,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
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在两者之间,赋又更近于诗体。从汉至唐初这段时期,赋近于诗而远于文,从主题上看,楚辞体作品主题较为单一,多为“悲士不遇”。而其形式也比较固定,都是仿效屈原作品体式,像屈原那样书写自己的不幸与愁思。屈原的《招魂》全篇的铺张夸饰,对汉大赋的影响不言而喻。赋自诞生之日便带有浓厚的文人气息,这就是受楚辞影响极深的原因。骚体赋,多采用楚辞的“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也常继用了楚辞的“引类譬喻”手法。
赋与诗的盘根错节,互相影响从“赋”字的形成就已开始。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更出现了诗、赋合流的现象。但诗与赋毕竟是两种文体,一般来说,诗大多为情而造文,而赋却常常为文而造情。诗以抒发情感为重,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清人刘熙载说:“赋别于诗者,诗辞情少而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
2.2024年广西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考点归纳 篇二
有源降噪的仪器系统:
有源降噪的仪器系统主要包括传声器、放大器、调相装置、功率放大器和扬声器。它是一种能够减少传声器邻区声压的电声负反馈系统。传声器将所接收到的声压转变为相应的电压,通过放大器把电压放大到反相装置所要求的输入电压,经反相装置将这个电压的相位改变180°,送给功率放大器,功率放大后推动扬声器使其产生与原来的声压大小相等而相位相反的声压,这两个声压彼此相互抵销,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为了有效地实现反声作用,使用的各种设备应分别满足下述要求:
①传声器:在使用频率范围内,作用声压和输出电压的相位改变应很小;有恒定的比例关系,即有平直的频响特性;灵敏度要高。
②扬声器:放大器的输出变压器和扬声器耦合时,电压常产生相当大的相位变化。为避免这种现象,反声技术所用的扬声器采用阻抗较高、而且用无变压器的直接耦合式的联结。为保证反声系统所用的扬声器为简单辐射器,应安装在内壁有高效率吸声处理的扬声匣内。为使扬声器在规定的频率范围内基本上保持平直的频响特性,可在其磁场结构的后部,加一层绸缎类的多孔性声阻。
③放大线路:要求频率响应平直,各级的相位变化不大;各级间不出现再生和正反馈。为了避免,可用使输出信号随频率增加而下降的办法。
3.2024年广西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考点归纳 篇三
工业噪声:
是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使用固定的设备时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有机器、机械的撞击和摩擦引起的(如织布机、磨球机、碎石机、冲床、打夯、电锯等),也有空气扰动、或者其他气流引起的(如通风机、汽轮机等)。
4.2024年广西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考点归纳 篇四
交通运输噪声:
是指机动车辆、铁路机车、机动船舶、航空器等交通运输工具在运行时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包括汽车、摩托车、轮船等的行驶和鸣笛声,铁路、城市轨道、机场附近列车和飞机的噪声等等。
5.2024年广西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考点归纳 篇五
公众如何参与噪声污染防治?
1、低碳出行降低噪声
日常出行尽量选择公共交通或单车、步行,减少机动车噪声污染。乘坐地铁等公共交通时,不使用外放声音,避免影响其他乘客。驾驶机动车不得违反规定鸣喇叭。
2、居家生活避免扰邻
日常生活中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娱乐活动时,应当控制音量,做好降噪措施。家用电器多比选,选用低噪声产品,注意设施设备规范安装,避免噪声扰民。家庭饲养宠物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宠物发出的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
3、公共场所文明体健
在公园、公共绿地、广场、道路等特定公共场所组织健身、娱乐等活动需使用音响器材时,应当合理安排时间,尽量选择远离学校、住宅、医院等敏感建筑物的区域,并采取降低音量等措施,避免干扰周围环境和他人正常生活。
4、住宅装修遵规守则
对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楼、商铺、办公楼等建筑物进行室内装修活动,应当按照规定限定作业时间,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轻噪声污染。若住宅小区业主管理规约中约定了严于前款规定的限制装修的时间的,则应按规约执行。
5、协商共治拟定规约
对于日常生活中涉及的可能产生噪声污染的行为,公众均有权利和义务与街道、社区、居委、物业等协商共治,共同参与制定噪声污染控制规约,提出降低噪声污染的措施,共同遵守并互相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