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23年福建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素材甄选 篇一
热点背景:
实施新时代系列艺术创作工程、“公共文化新空间”行动计划、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计划、美好生活度假休闲工程、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工程……2023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上,文化和旅游部部长明确2023年工作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围绕全面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提出一系列创新举措。
公务员考试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文化与旅游密不可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载体,集物质消费和精神享受于一体。文化赋予旅游深刻内涵,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文化不仅是开发旅游的核心资源,也是旅游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内涵。
【综合分析】
一、文旅融合发展意义
1、文旅融合发展利于形成特色化的旅游物理空间。乡村文化融入乡村田地、屋舍,可以提升乡村资源的价值,提高乡村文化可视度,增强乡村间的差异性,促进乡村特色化发展。
2、文旅融合发展利于形成文明开放的旅游文化空间。文旅融合发展能够充实乡村文化内涵,提高村民的文化自信,村民在相对开放的环境下生活,有益于摒弃旧观念,培育文明新乡风,形成文明开放的旅游氛围。
3、文旅融合发展利于形成充满活力的旅游经济空间。乡村文旅融合能够借助文化盘活现有的乡村资源,提升乡村原有产品品质,创造新的旅游吸引物,形成集特色农产品、农家餐饮、特色住宿于一体的旅游供给,扩大乡村文创产业链,提升村民的文化获得感。
二、文旅融合发展面临挑战
1.文化旅游产品整合度低。文化和旅游具有自然的融合特性,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文化以不同的形式融入旅游产品,如民俗、故事和文化创作。但以往的整合一般属于自发整合,缺乏系统科学的理论指导。目前文化旅游产品存在诸多问题,没有完整的产品体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入,产品类型相对单一;二是缺乏创新,与市场需求结合度低。
2.文化旅游融资渠道单一。文化遗迹的保护性发展需要大量的财政支持。旅游业涉及很多行业,需要一些配套服务和设施,发展资金需求很大。而且旅游投资回报期长,融资相对困难。
3.文旅融合体系不够健全。虽然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属于两个不同的行业,但许多类别是整合的,相辅相成的。但在文旅融合的开发研究中,无论是业界还是学术界都只停留在分析整合现状的基础上,没有对文化旅游产业整合的思路、方法、结构等方法理论体系进行深入分析。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积极融合有多种层次,但两者在产业发展模式和结构上存在诸多差异。要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必须探索一条科学系统的整合之路。
【参考对策】
一、找准并明确产品主题,加强旅游地特色文化建设,树形象,立品牌,打造旅游目的地。差异化是旅游的灵魂,要接地气,即“在地”,别的地方无法或难以复制,重点是特殊的自然地理因素和历史文化传统、作业方式等。突出特色,鲜明主题,建标识、树形象、立品牌,整合附近资源产品,串点成线,扩线成面,打造旅游目的地。
二、高度重视旅游服务文化建设,从人本情怀出发,制规范,定标准,强软件,提供精细服务,让文化有“温度”。旅游经济是典型的体验经济,要通过主动提供精细化服务,让游客感受到文化的“温度”、服务的“温度”。
三、深入研究客源地文化,以市场为导向,打造、提供和调整旅游产品,不断拓展客源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找准、瞄准主要客源市场是旅游发展的关键一招,要深入调查研究,明确细分客源市场,按照主体客群的需要,结合旅游地的优势打造、提供适销对路的、游客喜闻乐见的旅游产品。
2.2023年福建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素材甄选 篇二
热点背景:
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此时,“机遇”二字,已被赋予新内涵——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绿色发展、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带来大量新机遇。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前行脚步坚定,在“时”与“势”的变与不变中,抓住机遇、主动作为、迎难而上,实现了新发展。
公务员考试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当前改革开放进入了深水区、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进入关键期、产业转型发展进入重要节点。然而,当今世界不确定的风险仍有很多,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着多样性的风险和挑战。越是艰险越向前,中国经济发展必须审视“时”与“势”,进行时机分析与形势估量,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笃定前行,把外部压力转化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强大动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中国的发展前景就会更加美好。
【综合分析】
正所谓“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危机中蕴藏着机遇,危与机同生并存的。许多国内企业在“危”中寻机实现了新发展。如杭州传统服饰公司与科研实验室合作,研制出抑菌仓,受到消费者的热捧;宁波服装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借助云洽谈,实现了业务出口。中国企业面对重重阻碍,不断尝试新方式、新方法、新手段寻求更多发展机遇,在面对风险和危机时,实现破局发展,赢得新生。因此,中国经济要迎难而上、危中寻机,从而渡过发展难关。
做好经济工作,要牢牢把握好中国经济的“时”与“势”。从“时”上说,今年要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从“势”上看,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的特征更趋明显,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瞄准企业运行负担重的问题,出台实施约2万亿元规模的减税降费举措;瞄准供给侧出现的结构性问题,大刀阔斧破除无效供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近年来,咬住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我国推出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加快落地,打通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脉,助力中国经济向着中高端水平阔步前进。
大国经济,气象万千,沧海横流,浩荡前行。“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历史的机遇稍纵即逝。当前,中国经济的巨轮面临着惊涛骇浪,更要乘风破浪、行稳致远。稳中求进,把握好世界发展大趋势;危中寻机,抓住经济转型的大机遇;砥砺前行,坚定向稳向好的发展信心。中国经济必须审时度势,抓住机遇、主动作为、迎难而上,助推中国经济巨轮行稳致远。
3.2023年福建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素材甄选 篇三
热点背景:
技能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
20xx年7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从健全完善政策制度体系,实施“技能提升”“技能强企”“技能激励”“技能合作”行动计划等方面部署了20条主要任务。
公务员考试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技能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实施“技能中国行动”,不仅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技能就业的需求,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技能力量,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项重要创新实践。
[原因分析]
实施技能中国行动:
是经济发展有需要。“十三五”期间,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开展了多项提升技能培训,实现高质量就业。但是,从实际情况看,技术工人短缺问题仍比较突出,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提升劳动者素质和技能,对于解决好新成长劳动者的就业问题、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实施技能中国行动,就是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根本立足点,落实就业优先政策,通过实施“技能提升”“技能强企”“技能激励”“技能合作”等行动计划,促进实现高质量就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是工作实践有基础。近年来,技能劳动者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关爱,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技能人才工作实现新突破。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各地党委政府更加重视技能人才工作。20xx年以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先后与湖北、云南、河南、安徽、河北、吉林、新疆、山西、西藏等9个省(区)签署技能人才工作领域部省共建协议,创新开展技能立省、技能强省、技工大省等实践探索,积极推动技能社会建设。这些都为实施技能中国行动提供了实践基础。
[具体措施]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健全完善政策制度体系。
二是大力培养技能人才,实施“技能提升”行动。总结和运用“十三五”期间技能人才培养的成功实践,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技能人才需求为导向,以推进技能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采取提质扩面、重点突破、协调推进等方式,持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支持技能人才创业创新,推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均衡发展。
三是支持行业企业发展,实施“技能强企”行动。聚焦制约技能人才工作的短板弱项,推动行业企业与院校和培训机构整合资源、加强合作,推行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健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发挥行业企业等市场主体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企业开展大规模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活动,支持企业自主开展技能等级认定。
四是发挥激励引领作用,实施“技能激励”行动。做好技能比赛评选表彰活动,同时,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进一步激发广大劳动者从事技能工作的积极性。在大力开展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的同时,通过提升技能人才待遇水平、落实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健全技能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机制,进一步提升技能人才的待遇,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五是融入世界技能运动,实施“技能合作”行动。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借鉴和吸收世界先进国家培养、使用、评价技能人才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持续做好世界技能大赛参赛工作,加强职业资格证书国际互认。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加强技能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