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公务员考试>导航 > 备考辅导 >福建

2023年福建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考点:古代不同时期的教育制度

2022-12-15 10:31: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公务员常识判断题型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如经济、文化、法律、科技、管理等等。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23年福建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考点:古代不同时期的教育制度,欢迎各位考生的参考学习。
156.jpg

1.春秋战国时期


  1.齐国的稷下学宫: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学府,是由官家举办和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是战国时期学府。

  2.孔子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突破了官府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教育对象从贵族推广到平民,其教育目的是“学而优则仕”,培养从政人才,用以补充世袭制,对以后两千多年的封建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育内容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2.汉时期


  汉代在“独尊儒术”政策的指引下,各级学校蓬勃发展,形成了较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以儒家经学主要内容的学校主要是中央的太学、鸿都门学、宫邸学和地方的郡国学。

3.隋唐时期


  隋文帝时在中央设置了国子寺。负责管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和算学五学。隋炀帝改国子寺为国子监,并始创科举制,科举制度的完备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整套学校体制。

4.宋代


  学校制度更为完备,在中央有太学、国子学等,宋代私人讲学的书院兴起。书院注重依照封建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在学习方法上也鼓励讨论、辩难和让学生自讲心得,风气比较活跃。

5.明朝


  强化了前代的科举制度。为了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实行八股取士。明代中期以来,书院比较兴盛,明朝后期东林书院以其评识朝政的活动而。

6.清朝


  前期的科举和学校,基本承袭明代的制度,在教育方面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
公务员考试福建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