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好的性格培养方法
一、良好和睦的家庭氛围
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可见,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如果孩子在父母的争吵声中长大,那这样的家庭环境会让孩子从小就产生心理上的阴影。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孩子,非常害怕与人交往的时候被拒绝。长期下来会形成消极孤僻,自卑内向的性格。
父母要多陪孩子交流沟通,多一些陪伴。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小说中第一句话就讲了“幸福的家庭皆相似,不幸的家庭却各有不同。”要想孩子的性格健康阳光,人格完善,家长就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和睦,幸福充满爱的家庭氛围。
二、父母要给孩子安全感
心理学家对于儿童心理的研究发现,一个人的安全心理早形成不是在出生时在孕期就已经有了,这也是胎教被重视的原因之一。宝宝在婴幼儿期就有需被重视的生理需求,也就是要满足自己的安全感。
长期不被重视的宝宝看起来都特别的孤独,他们也不知道父母是不是爱自己的。所以说,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永高质量的陪伴,还有全面的照顾。让他有安全感,从而形成健康乐观的性格。
三、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
有一句印度古谚语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一定要付出努力,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而且要让他成为一种习惯。在生活中培养孩子认真负责的行为。群里有位宝妈,就是从小让教育孩子只有付出辛苦的汗水,才能够换来优异的好成绩。同样在生活中,也让孩子懂得付出才能够有回报,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坚韧独立,积极努力向上的良好品质。
四、多鼓励赞扬孩子
卡耐基说,一个成功者,专业知识所起的作用是15%,而交际能力却占85%。现在“人际关系”已被列为基本情商之一,与人交往的良好性格,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的发展和人际关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的爸爸妈妈对宝宝的教育都特别的严厉,他们把自己当做是,可能因为孩子犯了一点小错误,就会对他训斥,甚至则打骂。还有的父母会把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坏情绪,发泄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这种家庭的小宝宝从小就会特别的自卑,经常生活在恐惧和焦虑中。对自己没有一点点的自信,他们也会变得悲观消极。性格也会变得特别的内向,长大以后很难和别人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所以说父母对孩子应该少批评,多赞扬鼓励。看到孩子有了进步,就要夸赞他们。从而让孩子形成勇敢自信,健康阳光的性格。
五、经常带孩子出去参加社交活动
伯恩特曾说,友谊建立在共同兴趣的基础上。多带孩子去社交场合中,孩子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会主动与人沟通交流。多和同龄的小朋友接触一起玩会产生信任感,没有了自卑和恐惧。爸妈也可以带着孩子去游乐场,或者是附近的公园广场,找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玩。也可以去孩子喜欢喜欢的兴趣班,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玩。也能让孩子学会很多社交技巧,培养出孩子开朗阳光的性格。
2.孩子性格的主要类型
1、固执叛逆型
有的孩子时常会表现得非常固执、叛逆、控制欲强,还很喜欢跟你说“不”,甚至有时候会把简单的事演变成一个麻烦。虽然这种类型的孩子时常会令你觉得疲惫不堪,但如果你能保持冷静,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为孩子制定行为规范,并试着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那么教育起来就会变得轻松多了。
2、活泼好动型
活泼好动型的孩子通常是具有攻击挑衅性的,他们往往会被看成是孩子们当中有“号召力”的人物。如果你经常用严格的行为限制来规范他们的行为,那么他们也有可能会被“驯服”,孩子就会变得温顺而热情;如果你能教给他们放松和情绪调节的方法,那么他们就能够学会如何应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3、散漫型
这种类型的孩子在理解他人和融入活动时会比较困难,是属于慢热型的宝宝。教育这种类型的孩子需要你极大的精力和耐心,你需要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提高他们的敏感性和增强自我关注能力。
4、自我型
这类型的孩子比较喜欢独处,他们的需求很少,可能第一眼你会感觉这类型的孩子比较讨人喜欢,因为他们乖巧听话,但过一会你就会发现,孩子很难适应环境的变化,也不容易变得活跃。对于这一类型的孩子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同时你也要与孩子建立亲密的联系,这样孩子在社会群体中才能生活得更加轻松愉快。
5、高度敏感型
这种类型的孩子对所有的事物都会比一般的孩子更热心、更容易产生好奇;而且性情急躁,难以满足,有时会让你产生哪履薄冰的感觉。制定清楚明了的行为限制是对这种类型的孩子的教育方法,同时父母也要更多的投入感情,学会理解他们,鼓励他们的自发性,如果教育得当,这种性格的孩子会具有超强的创造力、观察力和同情心。
3.孩子从小应培养的五种良好品质
1、信任
对他人有基本的信任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也是其他品质特性得以发挥的基础。如果孩子对他人没有信任,那么他在自信心的形成和与他人建立交往关系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困难,也会体验到很多痛苦。
培养孩子对人的信任感,可以从日常的小事做起。例如,搂抱孩子的时候让他有强烈的安全感,让他对周围陌生的世界产生信任,从而让他渐渐地在内心建立起对人的信任。
对小婴儿来说,让他产生信任感的方法就是满足他的基本需求,饿了就给他奶吃,尿了就换尿布,烦了就抱起来走走。还有,经常跟他说话、给他唱歌,用眼神跟他交流,告诉他“宝宝,妈妈爱你”。总之,不要忽略婴儿的需求,也就是不要让他对这个陌生的世界产生恐惧感,让他在一个舒服、安心的环境里建立起基本的信任。
对幼儿来说,建立信任感的有效方法就是多给他一些关注。很难相信,在一个冷漠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会信任他人。随着孩子身体和智力的发育,他已经不满足于吃、喝、换尿布这些事情,他开始产生独立的思想和行为。父母要对孩子的情绪变化多给予关注。孩子的性格各异。如果父母的行为模式符合他们的性格特点,他们对父母的信任就会多一些,表现出来就是对父母的依恋多一些,反之亦然。举例说,有的孩子喜欢安静,如果父母总是给予他过多的刺激,每天让他做很多运动,会引起他的厌烦。所以,首先你要了解孩子的气质类型,让他感到你很了解他,给他想要的东西,才能让他对你产生信任。
2、耐心
那些耐性好、忍受力好的孩子获得成功的机会要比其他孩子多。
怎样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做事长久、有耐心的人呢?首先,父母要切记自己是孩子的榜样,单纯的孩子还没建立自己的行为模式,他是一个默默的`观察者,今天父母做事的习惯就是明天他做事的标准。如果父母做事无规律,一会儿扫地,一会儿洗碗,还没有放下扫把就去拿抹布,你能期待孩子做事井井有条吗?
你还可以通过和孩子交谈帮助孩子认识问题,培养耐心。幼儿虽然不能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但已经能明白你表达的意思。如果孩子因为搭不好积木而发脾气,把积木扔掉。作为父母你可以跟他谈谈,告诉他你知道积木搭不起来他很不高兴,但是把积木扔掉也解决不了问题。不要认为和孩子交流没有意义,其实他能听懂,至少他会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不对的。这样做的效果比你为孩子的坏脾气生闷气,或者责怪他好多了。
孩子还没有建立时间观念,因此让他们学会耐心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比如说,你正在收拾乱七八糟的玩具,孩子却要出去玩,这个时候你不要说“等10分钟”。你要告诉他“等我把玩具全部放到玩具箱才出去”。孩子会看着你把玩具一个个放到箱子里,而不是缠着你要出去玩。
3、责任感
做一件事情有始有终是责任感的基本体现。事实上,在你还没有察觉时,孩子已经开始观察和学习责任感了。记不记得1岁左右的孩子把奶瓶摔到地上,妈妈捡起来递给他,然后再摔——再捡——再摔——再捡。那个小小人儿在这个看似恼人的游戏中学习责任感。这样说很多人都不相信,在摔和捡的重复过程中,他开始对原因和结果这两者的关系有模糊的理解,认识到奶瓶掉到地上是他摔的结果。既然这么小的孩子可以了解行为和结果的关系,那么父母可以适当地培养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从而让他们意识到责任感的问题。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可以从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入手。很多妈妈认为孩子会越帮越忙,自己5分钟能做好的事情,孩子半个小时都做不好,所以不让孩子做事情。其实你不妨变通一下。如果时间特别紧张的话,可以选择让孩子做简单的事情,其他的事情你自己做。但是,如果不想要一个没有责任心的孩子,就千万不要做一个万事包办的妈妈。孩子小的时候,可以让他把小纸头递给爸爸,大一些时让他收拾自己的玩具。这些都是小事,但对培养孩子责任感起的作用不可忽视。
4、自信心
通过学习独立行为,孩子逐渐变得非常有主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为自己寻找一个合理的理由。一个充满自信的人通常不需要别人的肯定,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充分的理由。
同样,让孩子建立自信心的途径就是让他独立完成适合其年龄特点的一些事情。1岁左右的孩子,让他自己学习用勺子吃饭,再大一点让他自己穿鞋子。注意刚开始尽量让他做简单的事情,孩子做不好太复杂的事情,连续的挫折会打击孩子的自信。让孩子练习自己穿鞋子时,给他穿带粘贴扣的鞋子,因为系带子太复杂了,他可能掌握不了。到了合适的年龄,试着让孩子为自己的事情做决定。比如说吃冰淇淋,你可以让他自己选择是吃巧克力口味的还是吃草莓口味的,让他从小事开始为自己作主。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不要让自己成为孩子成长的障碍。孩子小时非常依赖父母,等他逐渐长大,父母要一步步放开约束,让他为自己作主。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如果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犯错误,那说明父母管得太死,他根本没有尝试的机会。所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要像放风筝一样,逐渐放松手中的线,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5、知觉他人的感受
知觉他人的感受是建立良好社交关系的基础。拥有成功人际关系的关键是了解他人的感受,然后做出适当的回应。3岁以前的孩子不会顾及他人的感受,他们只能从自身出发感受世界。如:一个2岁的男孩打了同伴的头,父母不应该太过于责备他,因为他不知道同伴会感到痛,而这又是因为他自己感受不到被打头的痛苦,理所当然也不知道别人的感受。
虽然孩子还没有知觉他人感受的能力,但父母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这种感受。就像上面的那个例子,父母可以这样告诉打人的孩子:“如果他打你的头,是不是很痛呀?”或者“你忘记了,上次小明打你,很痛,你都哭了。”通过自身的感受来理解他人的感受,这样比较容易被孩子接受。另外,遇到类似的情况,父母可以重复讲述他人的感受给他听,慢慢地他就会了解别人的感受了。
作为父母,也许你不能给孩子富裕,不能给他英俊和美丽,但是你能给他一个成功的人生。如果你能够从小事做起,给他信心、耐心、责任感、自信心、知觉他人的感受的品质,那你就给了他一个成功的人生。
4.孩子性格培养的方法
1.让孩子学会性格当中的独立
现在家庭很多都只有一个小孩,多的也就两个。因为孩子少,很多家长就开始了包办,孩子过于依赖父母,时间一长孩子性格当中的独立也就渐渐消失不见。父母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独立,让他们从学会生活自理开始,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每一件细小的事情都可以帮助到孩子,在不知不觉当中孩子也就拥有了性格当中的独立部分,当他们面对问题时,独立的性格会帮助他们冷静思考,找到解决的办法,赢得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包括成功和幸福。
2.尊重孩子的隐私和个人空间
有些父母觉得孩子是自己生的,孩子也就不能有任何隐私,必须什么都向父母坦白,有像笑话里说的一样“孩子跟妈妈说不能看日记是隐私,妈妈说:想要隐私,你出生的时候都没穿裤衩。”虽然这只是一个笑话,但是母亲的这种做法了行为真的很不对,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那就得从尊重孩子的隐私和个人空间开始,不然孩子的.性格当中就会出现不信任,猜忌等不良成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做孩子言行的好榜样很重要
家庭是孩子好的学习课堂,而父母则是孩子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父母拥有阳光、健康、独立、自信的好性格成分,那孩子们也就能从父母身上学到这些,而相反的,父母们身上所具备的是胆小、自私、内向等不健康的性格的话,那孩子从父母们身上学到这些成分的可能性几乎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应该努力做孩子的好榜样。
4.帮助孩子在挫折中学会成长
没人有能一帆风顺地成长,就算是家庭环境再好的孩子,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也会遇到挫折,父母们如果不能在孩子的性格当中培养他们面对挫折的能力,那孩子将来走上社会之后,他们就不能承担起挫折带来的伤害,而出现性格当中的消沉和不自信,影响到他们健康的人生。
孩子犯错没有什么,只要知错能改,在错误当中吸取教训就行,过于指责孩子没有任何意义,帮助孩子从错误和挫折当中走出来才是父母们的正常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