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公务员考试>导航 > 备考辅导 >甘肃

2022年甘肃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积累

2021-04-06 09:28:00 来源:中公教育
【导语】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下面©无忧考网为您精心整理了2022年甘肃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积累,供大家参考。

【篇一】2022年甘肃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积累


  古诗句中的传统节日:

  一、春节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俗称过年,是我国十分重大的一个节日。主要习俗有吃饺子、年糕等。故诗句中往往能够体现这些习俗,下面就将涉及春节的诗句进行汇总。

  1.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刘禹锡《岁夜咏怀》

  2.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孟浩然《田家元日》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4.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文徵明《拜年》

  5.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陆游《除夜雪》

  通过上述诗句我们可以看到,一般涉及到春节的诗句里面都出现一些比较典型的词语,比如:“新岁”、“岁除”、“屠苏”等,所以大家在看到这些词汇时,可以将这些诗句归为春节,而不是单纯去背这些古诗词。

  二、元宵节

  元宵节是农历的正月十五,在这一天会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和闹年鼓等,如果是关于元宵节的诗句一般会出现“灯火”等类似的词语,看到这些词语可把其归纳为元宵节。

  1.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2.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4.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5.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姜白石《诗曰》

  三、寒食节

  寒食节一般在清明节前一两天,据说是为了纪念晋国时期的一个名臣介子推,在这个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同时恰逢桃花盛开的时间,也会喝桃花粥。能够体现寒食节的诗句中一般会带有寒食二字或者寒字,比如:“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杜甫《小寒食舟中作》。所以能够体现寒食节的诗句是很好判断的,故在这里不再赘述。

  四、清明节

  清明节是一个由节气演变为节日的,并且清明节与寒食节相邻,在寒食节后一两天就是清明节。在清明节来临的时候,会有扫墓踏青、蹴鞠、放风筝、插柳带花等习俗。而在古诗词中能够体现清明的又比较多,下面我们就来看几首吧。

  1.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2.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王磐《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3.墦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5.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孟浩然《清明即事》

  五、端午节

  端午节是农历的五月初五,相传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在端午节的时候,人们一般会挂艾叶、插菖蒲、赛龙舟、吃粽子、带五色线、佩香囊和饮雄黄酒等。农历的五月份也正是石榴开花的季节,所以表现端午节的诗句中除了会有一些习俗外,往往还会现石榴花的字样。下面我们也是来看几首吧。

  1.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苏轼《浣溪沙·端午》

  2.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陆游《乙卯重五诗》

  3.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边贡《午日观竞渡》

  4.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李静山《节令门·端阳》

  5.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梅尧臣《五月五日》

【篇二】2022年甘肃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积累


  中国四大山脉:

  1、喜马拉雅山脉:位于青藏高原南巅边缘,呈弧形分布在中国与印度、尼泊尔等国的边境上,绵延2400多公里,平均海拔6000米,是世界上大的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是世界峰。由印澳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

  2、昆仑山脉: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中国四川省西北部,长达2500多公里,平均海拔5000-7000米,峰公格尔山海拔7719米。昆仑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古人称昆仑山为中华"龙脉之祖"。

  3、天山山脉:横亘在中国西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中部,平均海拔3000-5000米,峰托木尔峰海拔7455.3米。把新疆分隔成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是地理上一条重要界线。

  4、祁连山脉:绵亘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祁连山主峰海拔5547米。它是我国第一、二阶梯分界线,我国200毫米年降水量分界线,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公务员考试甘肃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