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件>导航 > 热点专题

六年级语文上册《小抄写员》课件【三篇】

2020-11-12 15:49: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课件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一种预计和构想,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巧设课件,激发兴趣,可以给语文学习动力。©无忧考网为大家准备了以下课件,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篇一】六年级语文上册《小抄写员》课件

  教材分析:

  《小抄写员》是我们小学六年级上册的一篇选读课文,这篇小说选自于经典之作《爱的教育》,故事感人肺腑,课文较长,小说对叙利奥的心理描写非常精彩。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仍有部分学生没有掌握方法。此外,对于心理描写体现人物形象的方法,在《穷人》一课中已经初步体会,对于写作方法的学习,仍需要进一步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叙利奥关心体贴父母,主动为父亲分忧解难的美德。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示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叙利奥关心体贴父母,主动为父亲分忧解难的美德。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示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让我们来做个人物竞猜游戏,图片出来以后,请你根据提示说说这是谁?

  2.这些人物都出自同一种文学体裁——小说。出示小说概念。

  3.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小说《小抄写员》。(板书)

  二、整体感知

  师:你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指名说。

  (方法指导:写人叙事文章,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式:谁在什么情形下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三、人物形象分析

  1.初步印象交流

  师:文中的叙利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懂事、体贴父亲、有责任心)(板书)

  这篇小说中,主要是通过哪方面的描写来体现人物形象呢?(心理描写)(板书)

  2.读书感悟

  师:就让我们走进叙利奥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出示要求:请你画出叙利奥面对父亲责备时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人物内心活动,感受人物形象,批注自己的感受,感情朗读。)

  3.交流:

  (1)叙利奥出世以来第挨骂,心里很难受。他想:“不能这样下去了,非停止不可。”

  预设:①我从中看出叙利奥想放弃。(师:你感受到他的迟疑了,就请你将他说服自己停下来的这句话读一读。)

  预设:②我感受到叙利奥受到父亲责骂时很委屈。(师:就请你将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这句话)

  预设:③我从他是第挨骂,看出他以前是个懂事的孩子,这次挨骂内心的感受也就更强烈。(你真是叙利奥的知己!我们都有过第做某事的经历,第的感受往往更深刻,更何况是一向懂事的叙利奥,请你将他第挨骂时的痛苦读给大家听。)

  (2)叙利奥一声不响地受着责备,忍住了就要流出来的眼泪,心里却很欢喜。

  预设:①我看出叙利奥为能帮助父亲感动高兴,即使受到责备,也一声不响。(你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联系上下文,会让我们理解的更深刻。那么就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预设:②我看出叙利奥心里很委屈。(就请你将他内心的委屈读出来)

  (3)“啊,不是这样!您不要这样说,爸爸!”叙利奥含着眼泪恳求说。他真想把经过的一切说个明白,可是话到了嘴边又咽了下去,心里反复说:“哎呀,不能说,还是一直瞒着下去,帮爸爸做事吧。学校的功课是非学好不可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帮助父亲养活一家人,稍微减轻父亲的疲劳。对,这样做对!”

  预设:①我“哎呀,不能说,还是一直瞒着下去,帮爸爸做事吧……,这样做对!”感受到叙利奥下定决心帮助父亲。”(他是一下子就下定了决心吗?不是,你从哪里看出?反复,同学们,假如你就是叙利奥,你来读一读这句话,告诉我什么就是反复?从这一遍遍的重复中,你感受到什么?内心是犹豫的、矛盾的,在说与不说中煎熬着,把这段话给你的同桌读一读,感受叙利奥内心的矛盾。同学们,叙利奥内心的这些话仅仅是简单的重复吗?不是!在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他要替父亲抄写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终于下定了决心要继续抄下去,就意味着将继续承担家庭的责任。谁来读一读,将叙利奥激烈思想斗争后的坚定读出来。指名读,同学们也试着读一读)

  预设:②我从“他真想把经过的一切说个明白”看出,叙利奥面对父亲的责备,很想把真相说出来。(就请你把他这种强烈想说的欲望读出来,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吗?)

  预设:③在叙利奥的心里,替父亲分担家庭责任是重要的。(那就请你读一读这段话,让我没感受到他强烈的责任心。谁还要不同的体会)

  (4)叙利奥听了心里像刀割一样。父亲竟不管自己了!就是过去连咳嗽一声都担心得不得了的父亲。“啊,爸爸!没有您的爱,我是活不下去的!——我全说出来吧,不再瞒您了。只要您仍旧爱我。无论怎样,我一定像从前一样用功。啊,这我算是下了决心了!”

  预设:①我从叙利奥听了心里像刀割一样,感受到他内心很痛苦。(就请你将他内心的痛苦读出来。你还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

  预设:②我感受到叙利奥离不开父亲的爱。(那就请你将叙利奥对父爱的渴望读出来,你知道叙利奥为什么对父爱的渴望如此强烈吗?父亲曾经很爱他,如果你是叙利奥,除了生病时的担心关怀,你的脑海中还能想起哪些父亲爱你的温馨场面?指名说,然而这一切都不存在了,因为父亲说“我早就不管他了”所以这是叙利奥对父爱强烈的渴求与呼唤,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

  ③这我算是下了决心了,我看出他下定决心,不再帮父亲抄写了。(那就请你将他内心的坚定读出来)

  四、揭示主题

  1.师:面对父亲次的责备,叙利奥为什么忍受内心的煎熬,坚持下去,不把真相说出来呢?

  2.师:可是一个晚上,当叙利奥再次抄写时被发现了,就让我们看看父亲发现真相之后的表现:

  出示相关段落幻灯片。

  3.师:终于,叙利奥可以安心地睡了,看着甜甜入睡的儿子,此时父亲会想些什么呢?请你拿起笔,写一写此时父亲的心理活动。

  五、升华主题,拓展延伸

  1.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人物心理描写的品析,认识了懂事、体贴父亲、责任心强的叙利奥这一人物形象。心理描写只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之一。2.拓展。

  在小说中往往会通过不同的描写方式去塑造人物形象。希望同学们课下品经典小说,感人物形象!让小说伴我成长!

  板书设计:

  小抄写员

  犹豫、懂事

  委屈、有责任心

  伤心、体贴父母

  反思:

  在课堂上,考虑到小学生对小说常识了解不多,简单介绍了小说的基本知识。在整体感知故事内容时,注重方法的引导,使学生能掌握大意,并将方法运用到其他文章。

  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展开想象、联系上下文等方式去理解、感受叙利奥心理活动的句子,为了使学生的理解更深刻,对叙利奥所有心理描写语句设计引读环节,使学生对人物形象理解的更深刻。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因此在学生感受到心理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后,让学生想象续写父亲内心的想法,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既学习心理活动写法,也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认识。

  但是课堂上感觉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在朗读中,学生没有充分地读出叙利奥反复挣扎的矛盾心理,这是教师的指导方法欠缺。课堂评价语言太单一。没有进行多元评价,激励作用不够,使得学生兴趣不高。

  

【篇二】六年级语文上册《小抄写员》课件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文章主人公强烈的家庭责任感。

  2.通过学习了解叙利奥的内心变化,体会叙利奥家庭成员之间深深的爱。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叙利奥内心的痛苦原因。

  2.理解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自己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弄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名字要读顺口。

  3.思考下列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叙利奥是怎样的孩子?他的家庭怎样?

  (2)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3)叙利奥为家庭做了些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人物身份及部分词语解释。

  3.指名逐节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四)给课文分段。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贫穷的家庭->替爸爸抄签条->心理难过->消除误会)

  2.按照这个顺序将课文分为四段。

  (五)作业。

  抄写词语。(课内完成)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叙利奥痛苦的内心活动的?

  (二)学习第3段课文中叙利奥心理活动的.内容。

  1.想一想,叙利奥心理难过的原因是什么?

  2.找出第3段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叙利奥的内心活动?画在书上。

  3.心理活动的内容共有六个自然段,用一个词组成短句来进行概括,写出每一段的小标题。

  (三)学习课文中插叙部分。叙利奥在写签条时有许多内心活动,作者是用插叙的手法来表现的。

  1.找出文中哪些部分是插叙部分。

  2.导读4、5、6自然段。

  (1)第4、5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2)想一想,当叙利奥被父亲误会时,想到些什么?

  (3)爸爸在叙利奥心中是怎样一个人?

  (4)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4、5自然段。

  (5)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6)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3.导读13、14自然段。

  (1)叙利奥是怎样被爸爸发现的?

  (2)爸爸发现自己误会了叙利奥时,心情怎样?可以用哪一个字来概括?

  (3)从哪里可以体会出叙利奥这种快乐的心情?

  (4)带着快乐的感情朗读13、14自然段。

  4.说一说插叙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四)小结。

  第三课时

  (一)默读全文,概括中心思想。

  小说通过叙利奥偷偷给父亲抄签条这件事,真实地反映了叙利奥善良的心理。

  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这篇文章为什么那么令人感动呢?

  (二)分析重点细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习第3段“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

  (1)请同学朗读“心理活动”,并思考:叙利奥的心理活动有什么变化?其中哪写得具体?

  (2)默读。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几层意思?作者是怎样注意细节描写的?

  2.在爸爸不理睬时,叙利奥为什么难过?

  (1)默读。

  (2)说一说,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3)从这些细节中,我们不难看出叙利奥的心理实际上是痛苦的,可是为什么叙利奥还要继续写签条?

  3.学习第4段课文,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1)请同学们用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学第4段,先找出哪些地方是细节描写,再说说你是怎样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的。

  (2)学生自学。

  (3)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4)讨论:叙利奥做了什么梦?为什么?

  (三)总结。

  (四)作业。

  1.思考课后练习第2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小抄写员

  贫穷的家庭->替爸爸抄签条->心理难过->消除误会

  [教学理念]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读”教学模式,重在追求阅读主体的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小抄写员》这篇课文蕴涵着丰富而强烈的人文素养,反映浓浓的家庭亲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深刻的思想、正确的道理、感人的形象、优美的语言等人文素养来熏陶、感染、塑造学生的灵魂,终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设计特色]

  一、突出“研读”教学,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读研过程,实现思维互助,产生情感共鸣,充满了人文情怀,培养了研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通过组织性和启发性的语言,引导、点拨、调控、帮助学生研究性阅读,营造课堂教学的佳氛围。

  

【篇三】六年级语文上册《小抄写员》课件

  一、理清思路,抓住内容(各部分均应强调朗读)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故事中,父亲对儿子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充满希望——严厉训斥——

  3、哪一部分让你受感动?为什么?用心读一读。

  4、结尾好在哪里?

  二、分析心理,体会感情

  1、认识文中内心活动描写的两种方式。

  (1)有提示语;

  (2)无提示语。

  2、在遭到父亲第严厉责怪之后,叙利奥是怎么想的?

  3、尽管受到父亲严厉的训斥,叙利奥仍然坚持抄写签条,他可能是怎样想的?

  三、品读结尾,体会写法。

  讨论:早上醒来的时候,叙利奥“忽然发现床沿上靠近自己胸口的地方,横着父亲白发苍苍的头。原来父亲夜里就这样把头贴近了儿子的胸口,这时睡得正熟哩。”你从结尾的描述中读懂了什么?启发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1、父亲的头靠在儿子的胸口,以表示父亲对儿子的愧疚和疼爱。

  2、父亲表面上对儿子冷淡,实际一直为儿子担心,几个月来没睡一个好觉,现在父亲终于可以睡一个安稳觉了。

  3、儿子能为父亲分担家庭责任,父亲可能从儿子的身上感受到一种依托。

  4、父亲醒来后,父子俩会说些什么?体会结尾言已尽而意无穷的作用。

  揭示:这就叫“言已尽而意无穷”。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四、激发想象,拓展思维,开展辩论。

  叙利奥还会抄写签条吗,为什么?

  正方:会。理由如下:

  1、他已经有能力帮助爸爸抄写了。

  2、他会和爸爸一起安排好学习和抄写的时间。

  3、爸爸年纪越来越大,家里开支爷越来越大,他必须这样做。

  反方:不会。理由如下:

  1、爸妈心疼他,不让他抄写。

  2、一家人的希望都在他身上,他只能一心一意读书。

  五、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

  2、理解“彻底。鸿毛、兴旺、寄托、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等词语。

  3、理解文中含义深的语句,如:①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②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二)能力训练点

  1、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抓住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阐述问题的思路。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讲解课文,让学生理解本文的语言之美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之美。

  六、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点拨、引导法。

  (二)学生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研讨。

  七、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论点之间的关系。

  (二)难点

  理解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三)解决办法

  对于比较复杂的句子,可让学生画出关联词语,反复读,然后依据表达的意思逐层加以分析,从而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

  八、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首先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为人民服务;然后通过自学、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弄清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后,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深刻领会文中所讲的道理。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简介张思德。

  (可让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先说一说对张思德的了解,教师适当作一下补充。)

  怀念张思德

  巴山蜀水多英雄,思德本是苦寒衣。

  革命事业无贵贱,伐薪烧炭一心红。

  虽言安邦赖股肱,平凡岗位亦建功。

  石峡峪里埋忠骨,领袖名篇传域中。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主席参加了一名普通战士的追悼会,他不仅亲笔写了挽词,而且发表了的演说《为人民服务》。这位被领袖追悼的普通战士,就是张思德。几十年间,“为人民服务”这一光辉的口号同张思德的名字一起响彻了中华大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思考:本文以什么命题?(中心)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2、检查初读情况。

  (可指名让学生试着说一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三、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

  1、探究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1)从这段话中找出与中心联系密切的一句话。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勾画句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

  (学生大都会勾画出‘完全”和“彻底”两个词语。“完全”就是,除了为人民服务之外,再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就是做到底的意思,不达到目的决不休止。只有做到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才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革命者,一个人活着才有意义。)

  (3)教师小结:这段话点明了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根本宗旨。

  (4)齐读。

  2、探讨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

  (1)读课文,勾画这段的中心句。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2)教师引导:作者围绕这个中心句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先引用司马迁的话作论据,然后具体讲了什么样的人死得毫无意义,什么样的人死得有价值;后,肯定了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重。)

  (3)理解司马迁的话。

  (可在理解句子含义之前,抓住“固”、“或”和“于”几个词语来理解。“固”本来;“或”,有的;“于”,表示比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句子的意思,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要轻。)

  (4)谈一谈生活当中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例子。

  (可让学生先组内交流一下,然后选几个有代表性的事例在班内交流。如董存瑞、雷锋、孔繁森、赖宁……)

  (5)教师小结:这段话主要讲了人死的两种不同意义及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揭示了革命的生死观。

  四、布置作业

  1.熟读生字,理解文中的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指名读1、2自然段。

  2、说说这两部分内容各讲了什么意思。

  二、合作探究

  1、学习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部分是围绕哪几句话来论述的?

  (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2)理解复杂句子的意思。

  (投影出示: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就照你的办。)

  ①指名读、齐读。

  ②每句话讲的是什么?

  (第一句讲有了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第二句讲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第三句讲,凡是“说得对”、“对人民有好处”,不管是谁的批评和意见,我们都会接受、照办。)

  ③读这段话,注意句中三组关联词语。

  (3)结合本段意内容,谈一谈党的队伍日益壮大的原因。

  2、学习第四都分(第四自然段)。

  (1)指读,思考:共同的革命目标是什么?

  (取得全民族的解放,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2)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该怎样做?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互相爱护”)

  (3)抓住“死得其所”,正确理解“不怕牺牲”。

  (这“里讲了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要不怕牺牲,当人民利益需要的时候,勇敢地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生命;另一方面,要尽量地减少不必要的牺牲,不要因为莽撞、蛮干造成本来可以避免的牺牲。)

  3、学习第五部分(第5自然段)。

  自读课文,思考:我们要为什么人开追悼会?开追悼会的意义是什么?

  (这部分内容较简单,可让学生自学之后,直接说出自己的看法。)

  三、总结、扩展

  1、朗读课文,体会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的?

  (要使学生体会到课文所讲的五个问题,都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标准,从不同侧面说明怎样才能做到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2、联系实际,谈学习体会

  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战争年代的英雄人物和和平年代涌现出来的模范,谈一谈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把自己觉得需要记住的语句抄写下来。

课件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