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一】2020年注册测绘师考试《综合能力》复习要点:我国海道测量
海道测量是海上交通的先行。我国自古海上运输就相当发达。早在殷商时期就有沿海航行。海道测量随着海运的兴起而发展起来。公元265年,魏晋时期刘徽撰《海岛算经》中已提出测算海岛高度和距离的方法。宋代已测有简略的海图。据《萍洲可谈》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或以十丈绳钩取海底泥嗅之,便知所至。”说明当时已有测天定位和测量深度、底质推测船位的方法。明代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历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经30余国,最远曾达非洲东岸,沿途进行了简易测量,绘有着名的《郑和航海图》。明代是我国历海图测制的兴盛时期,测有《渡海方程》中的附图、《东南海夷总图》、《西南海夷总图》、《漕运图》、《海运图》等。
1840年鸦片战争后,列强舰船肆意自由进出我国海域,在我国海区进行海道测量。1921年,我国成立海军海道测量局,开始了现代的海道测量工作。但到1949年的27年间仅测图60余幅,测深4万余公里,海道测量工作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
194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海道测量局成立,从此,我国海道测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一边进行基础建设和人才培养,一边开始为海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测图。1958年开始了大规模的海区基本测量,9年间测水深图520幅,测深里程78万公里。1978年后,海道测量工作又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开始大量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组建了海洋测绘研究所,建造了大型的远洋测量船,引进和研制了多种先进的海道测量仪器装备,我国海道测量工作又步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篇二】2020年注册测绘师考试《综合能力》复习要点:我国邻近海域及其类型
我国邻近海域有4个海,从北到南分别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渤海位于渤海海峡以西,由华北海岸、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环抱,出口不宽,属内陆海。自辽东半岛的老铁山西角与山东半岛的我国海道测量蓬莱角连线为界,东接黄海。出口处有庙岛群岛屏障,并分割成许多水道,最宽处也不足24海里,为我国内海。面积约7.7万平方公里。渤海是浅海,石油、盐、水产资源丰富,沿岸有天津、秦皇岛、营口等海港,为京、津和华北地区门户。
黄海为我国大陆与朝鲜半岛之间太平洋的边缘海,南以长江口北角与济州岛西南角连线为界与东海相连,东南经朝鲜海峡通日本海。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属大陆架浅海,水产、矿产和油气资源丰富,沿岸有我国的大连、烟台、青岛、连云港,朝鲜的南浦,韩国的仁川、木浦等港口,是我国北方的海洋要区。
东海为我国大陆东侧太平洋西部边缘海。南以南澳岛东南角与台湾岛南端连线与南海毗连。东经琉球群岛各海峡通太平洋。面积约77万平方公里。海区岛屿众多,水产资源丰富,沿岸主要港口有我国的上海、宁波、舟山、福州、厦门、高雄、基隆,日本的长崎、佐世保、鹿儿岛、那霸等。东海位于我国海区中部,为太平洋西部边缘海航路要冲。
南海为我国大陆南侧太平洋西部边缘海。东为菲律宾群岛,西为中南半岛,南有加里曼丹岛,东北经巴上海峡出太平洋,西南经马六甲海峡通印度洋。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南海岛屿众多,水产和油气资源丰富,主要港口有我国的广州、香港、湛江、榆林,菲律宾的马尼拉、苏比克湾,越南的海防、胡志明市、金兰湾,柬埔寨的磅逊,泰国的曼谷,以及新加坡港等。南海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联系亚洲和大洋洲的交通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