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公务员考试>导航 > 备考辅导 >青海

2020年青海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预测

2020-07-15 09:54: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时事政治主要表现为政党、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在处理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活动。它关系到公务员考试的方方面面,因此要在备考时注意积累。®无忧考网为您用心整理了2020年青海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预测,希望对您的备考有所帮助。

【篇一】2020年青海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预测:再减负,让扶贫干部专心打好“收官战”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进入后冲刺关头,记者在调研采访中发现,不少基层干部压力很大。到底哪些事挤占了他们用于抓落实的时间和精力?大家反映较多的有三点:“以会议落实会议”和“陪会”现象未得到根本好转,督查检查过频问题屡禁不止,干部身兼数职太疲惫。

  “文山会海”并非新鲜话题,但随着脱贫攻坚进入收官阶段,“以会议落实会议”和“陪会”现象有抬头趋势。在一些贫困县,同样内容的会议,中央、省、市召开以后,县级乃至乡镇还要再开一遍,而且动辄要求各部门“陪会”。各种调度会、政策宣讲会、能力提升会等五花八门,以至于有干部调侃“不是在会场,就是在去会场的路上”。

  为验收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层层发文、层层填表报数、反复督查检查等,也被当成了常用的工作方法。云南省某贫困县下辖乡、镇政府,一年来平均每天收到脱贫攻坚方面的文件2份以上,乡(镇)、村两级平均每周接受督查检查1次以上。除去节假日,某贫困村一年来共接受省、市、县、镇脱贫攻坚督促检查50多次,干部苦不堪言。

  此外,一些贫困县设置“办公室”过多过滥,导致基层人员身兼数职难以应付。比如,云南某贫困县扶贫办主任就同时身兼七职,包括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脱贫摘帽指挥部综合协调组办公室副主任、脱贫攻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等。这些都要建工作台账,写工作方案,交工作报告等,整天忙得团团转。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虽然有些工作必不可少,但发文开会过多、督查检查过频、干部身兼数职等问题,增加了基层干部的工作负担。试想:如果基层干部整天忙着开会、写材料、迎接检查,哪有时间进村入户、访苦问贫?哪有时间推动具体的脱贫攻坚工作落实?

  脱贫攻坚收官之日临近,基层干部肩负“攻山头、炸碉堡、插红旗”的重任,“后的贫困堡垒”需要他们去攻克,“后一公里战线”需要他们去冲刺,绝不能让“文山会海”、过频督查、身兼数职等问题拖累他们奋勇冲锋,掣肘他们落实。各地要严格落实《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

  要治理“文山会海”和过频督查检查等问题,各地应吃透中央政策精神,进一步明确精文简会的标准和尺度,规范督查检查考核机制,让基层减负走向科学化、精细化、法治化。哪些会议和材料该减或不该减,哪些督查检查考核能少或不能少等,都需要明确标准。比如,一些地方明确要求不开应景造势、走过场、不解决问题的会议,提倡召开现场会、调度会等解决问题的会议,就值得借鉴;还有一些地方整合督查检查考核内容、时间、地点,鼓励“多考合一”“多检合一”,降低督查检查频次,也有利于促进基层减负落到实处和细处。

  至于干部身兼数职问题,各地应本着精简机构的原则,减少设立临时性机构,可设可不设的就不设立,一般性事务能够让具体部门承担的就让具体部门承担。同时,从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的角度来看,还是应该合理安排兼职岗位和工作量,适当增加编制和经费,及时向人手不足的地区增派干部支援。

  脱贫攻坚“收官战”并不轻松,要创造条件让基层干部能专心“应战”。紧盯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各种老问题和新表现,坚决防止“文山会海”、过频督查、干部身兼数职等问题反弹,防止形式主义束缚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才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

【篇二】2020年青海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预测:尽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习近平指出,近期,长江、淮河等流域,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湖泊处于超警戒水位,重庆、江西、安徽、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等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汛形势十分严峻。

  习近平强调,当前,已进入防汛的关键时期,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压实责任、勇于担当,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组织广大干部群众,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切实做好监测预警、堤库排查、应急处置、受灾群众安置等各项工作,全力抢险救援,尽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国家防总、应急管理部、水利部等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科学调配救援力量和救灾物资。驻地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要积极参与抢险救灾工作。

  习近平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在抓好防汛救灾各项工作的同时,精心谋划灾后重建,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要认真做好受灾困难群众帮扶救助,防止因灾致贫返贫。

【篇三】2020年青海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预测:运动入“云”端 健身新时尚


  近年来,互联网健身日益成为人们运动健身中的一个热点。2019年修订的《体育产业统计分类》中,在“互联网体育服务”增加了体育健身、体育网络视听、体育网络直播等内容,涵盖了“互联网+”在体育领域的多种新应用。在线打卡、训练直播、定制课程……健身爱好者们有了更多选择。

  “大家好,今天教大家五个动作提高你的平衡和稳定能力……”在互联网运动健身平台KEEP上,家住上海黄浦区的健身教练小冯通过镜头向他的学员们发出了邀约。

  “请问四足支撑伸展这个动作,脚往后伸展是脚尖伸直,还是往后蹬?”一位粉丝留言提问后,小冯给出的回答是,“脚尖不是重点,主要是保持腿伸直”。

  近年来,KEEP、咕咚、悦跑圈等健身类APP迅速发展,跟着屏幕学动作、练肌肉,打卡、竞赛,这样的场景越来越常见。截至目前,新浪微博“宅家健康运动计划”话题阅读量超过37亿次,从健身动作到饮食调节,“云健身”引发热门话题。

  一、在线授课,手机约课

  拓展健身场景,提升群体参与感,符合现代生活节奏

  “以前办过几次健身房的卡,后都不了了之。”从事金融行业的上海市民黄美玲是一位资深健身爱好者,在过去的健身经历里,曾遇到过健身房“跑路”,也曾因为课程无趣未能坚持下来……后来,她开始跟着健身类APP课程在家练动作、跑步打卡。

  “但一个人练久了也无聊。”这两年,黄美玲又有了新的选择——参与网络健身平台的小型线下课程:团课。

  随着互联网与健身行业深度融合,小型化、“便利店化”的线下健身模式红火起来。通过超级猩猩、乐刻等健身类小程序、APP,只需手机“点单”就能预约各种健身课程,固定团队定期“开团”,改变了传统健身房办卡、预付费的模式,更加灵活方便,还叠加了社交、电商等属性,赋予健身更多乐趣。

  团课再次激发了黄美玲的健身热情:“这种课程比较有弹性,也可私人订制,还能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如今,她考取了相关证件,自己也成了一名兼职健身教练。

  “互联网的介入,可以实现健身信息数据化,更好地为用户提供定制化服务。”乐刻运动创始人韩伟说,通过合理的信息采集和会员反馈,可以判断用户的运动喜好,从而进行精准推送。

  在北京大学国家体育产业研究基地副主任何文义看来,无论是线上锻炼,还是线下组队,都体现了互联网对健身行业发展的赋能,“打破了传统健身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健身爱好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训练,参与线上交流和比拼,充满了群体参与感,也更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

  二、多元场景,多样选择

  拉动体育器械消费,改变运动习惯,助力健康生活方式养成

  今年上半年,线下健身场所暂时关闭。“对于我们来说,虽然场地没有开业,但教练和用户一直都在。”超级猩猩有关负责人介绍:疫情防控期间,公司开展了线上直播与线上“陪训营”项目。“陪训营”项目为期14天,每个班由职业教练全程陪伴,进行线上运动指导和饮食监督,包括定量训练与线上陪练。这种形式留住了不少用户,截至4月底,1500多个“陪训营”吸引了超1.5万名用户参与。

  “那段时间,用户都宅在家里,课程设计也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超级猩猩有关负责人举例,他们关于腿部肌肉的训练课中就用到了抹布,鼓励用户在健身的同时擦地板。

  线上服务创新让公司在特殊时期实现了平稳运行。如今,尽管线下门店逐渐恢复营业,但线上课程的热度一直没有衰减……

  “跟着屏幕运动,效果肯定不如线下,但对很多运动基础不太高的用户来说,也获得了新的体验。”韩伟说,前一段时间,乐刻运动也推出了线上产品;一位来自河北深泽县小直要村的家庭主妇在学习了线上健身课程后,还向公司发来了感谢信。

  “线上布局与尝试,打造了多样化消费场景。”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压力,也拉动了体育器械销售,更对健身行业未来的发展有一定启发。

  “现在线上课程越来越丰富,我也越来越倾向于选择线上课程。”上海的一位健身爱好者、媒体人周女士说,过去她是一个团课爱好者,但现在,她更喜欢跟着直播练,或选择结合户外、室内于一体的更综合的健身方式。

  三、需求增长,服务升级

  注重内容建设,加强创意设计,保持用户的新鲜感和体验感

  近年来,大众健身需求日益增长,越来越多人对运动健康等话题产生关注。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免费的健身指导视频日渐丰富。

  王雪莉觉得,免费视频可能会给互联网健身企业的发展带来冲击,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付费课程想要取得竞争力,必须有足够的不可替代性,“比如,利用社交属性,采取积分、排位等激励手段。”王雪莉说。

  “事实上,现在很多人健身的目的除了锻炼身体之外,也有社交属性。”何文义认为,互联网一定程度上扩宽健身行业的内涵,用户参与健身的同时,也更注重利用健身平台的社交功能。

  “因此,互联网健身平台要发展,必须注重内容建设。”何文义说,一旦单纯健身的新鲜感、时尚感减弱,平台的用户黏性势必受到影响,为了保持对用户的吸引力,平台势必要有足够多的创意设置,“就像玩游戏一样,必须要有一关一关的关卡。”

  黄美玲对此表示认同。经历了健身房训练到个人训练,再到上团课,在她看来,长期保持付费健身习惯,除了健康需求和成本因素外,不断更新的项目与模式带来持续的新鲜感、体验感也很重要。“比如,在写字楼旁的教室里练动作,大落地窗,我们在里面练,别人在外面看,还会跟着跳起来。”黄美玲说,这样的氛围是她坚持下来的动力之一。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显示:到2022年,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国民比例要达到37%,到2030年,这个数字要达到40%。“现阶段,很多人意识到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有了健身的动力。”王雪莉认为,对于包括互联网健身企业在内的体育产业来说,应该抓住国民对健康的关注,发展自身、服务社会;对于企业来说,必须以更优质的产品服务来满足大众的需求。

公务员考试青海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