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我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过于帝王的登基、诞辰(清朝称皇帝的生日为万岁节)等。因而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今天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在我国,国庆节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的10月1日。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在政协第xx届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那么10月1日的国庆又是怎么回事呢?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xx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鲁迅的夫人许广平委员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
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
从1950年起,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了。
【篇二】
其实不是的。新中国诞生是在1949年的9月21日。也许你要问了,为什么国庆节不是9月21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第xx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鲁迅的夫人许广平提出:新中国成立需要国庆日,理应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
1949年的10月2日,政府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的10月1日为国庆日,并宣告这一天是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
后来,每年的10月1日,全国各地举国欢庆,这就是国庆节的由来。
【篇三】 祖国,
您五千年的岁月,
写满了数不清的纷争。
一次次的不屈,一次次的战胜,
勾勒出不变的中华精神。
我们,
在您的胸怀中生存了五千年,
于是,
骨子里便有了五千年不变的中华魂。
您的疆域,辽阔而雄浑,
如那拂晓高歌的雄鸡。
一次次的飞跃,一次次的奔腾,
您终于站成了东方巨人。
我们,
在您的肩上成长了五千年,
于是,
性情中刻下了五千年不变的“勤奋”。
五千年,
您依旧青春满怀,
五千年,您仍然步伐激昂。
我们,
将您的脚步追随了五千年,
于是,
见证了您五千年的沧桑。
您也曾经迷惘,曾经低沉,
但1949年民族的一声巨吼,
就使世界为之震动;
1978年的一声春雷,
推开了面向世界的大门。
在您那辽阔而美丽的大草原上,
羊群像珍珠撒满绿绒;
在您那充满希望的田野里,
麦浪滚滚把天地染得金黄。
在您那曲曲折折的海岸边,
一尾尾鲜鱼塞满了渔网;
在您那郁郁葱葱的森林里,
到处是祖国未来的栋梁。
当新世纪的钟声敲响,
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您的身上。
我看见,
丰收的硕果压弯枝头;
我看见,
机器转动得自由欢畅。
我看见,
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闪射着太阳的光芒;
我看见,
基因密码带领我们走进自然科学的殿堂。
我们和您一道迎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时代,
我们和您一起跨入了一个崭新灿烂的纪元。
我们明白,
我们的双肩将托负起您明天的希望;
我们清楚,
我们的双手将创造出您未来的辉煌。
祖国,
我们定将令您
永远屹立在
——世界的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