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诗词鉴赏>导航 > 最新信息

韦应物的赠别诗《寄李儋元锡》赏析

2019-08-02 10:03: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寄李儋元锡》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大约作于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年)春天。李儋、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寄赠以答。下面就和©无忧考网一起来了解来了解下韦应物的《寄李儋元锡》,欢迎阅读!




  《寄李儋元锡》


  唐•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先从叙别开头,写去年春天在花里相逢而又分别的情景。颔联“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写自己的烦恼苦闷。联系诗作背景可知,当时长安发生了朱泚叛乱,唐德宗仓皇出逃,国家的前途命运堪忧。“世事茫茫”既指国家的前途一片渺茫,又指个人的未卜前途。作为一个朝廷命官,作者曾派人北上探听消息,直到写这首诗时还未得到任何音信,诗人的心情是十分焦虑的。当他看到眼前美好的春光时,既想起了当年分别的友人,又为国家的形势所担忧。所以,这美好的春天给他带来的仅有忧愁苦闷而已。这两句以情叹景,把诗人那种茫然、黯然而又百无聊赖的复杂心绪准确地刻画出来。


  颈联写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思想矛盾和苦闷,真实地概括出当时有志官员的矛盾心情。因为身多疾病,便想到了归隐;但如此做法就有愧于受苦受难的百姓。在这样进退两难的处境下,诗人需要友人的慰勉,因此便盼望友人的到来。




  扩展阅读:韦应物的人物简介


  韦应物(737—792),长安人。唐玄宗时为三卫郎。建中二年(781)为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江州刺史。贞元初(785左右)为苏州刺史,后世称为“韦苏州”。所作词仅存《三台》、《转应》数曲。


  韦氏家族主支自西汉时已迁入关中,定居京兆,自汉至唐,代有人物,衣冠鼎盛,为关中望姓之首。不但贵宦辈出,文学方面亦人才迭见。《旧唐书》论及韦氏家族说:“议者云自唐以来,氏族之盛,无逾于韦氏。其孝友词学,承庆、嗣立力量;明于音律,则万里为最;达于礼仪,则叔夏为最;史才博识,以述为最。”这些韦姓人物,还只说到中、盛唐以前。中庸前期的韦应物,则可以说是韦氏家族中作为诗人成就的一位。


  韦应物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乡人苦之。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少食寡欲,常“焚香扫地而坐”。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扩展阅读:韦应物的代表诗作摘抄


  秋夜寄邱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答李瀚


  林中观易罢,溪上对鸥闲.


  楚俗饶词客,何人最往还.


  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为此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长安遇冯著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诗词鉴赏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