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高一>导航 > 最新信息

高一化学下册暑假作业

2019-06-25 14:30: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高一新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今天®无忧考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化学下册暑假作业》,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篇一】

  1.我国科学家首次合成的一种过渡金属的新核素18572Hf,具有延展性,不易被腐蚀,可应用于高科技领域等特点。185Hf可由180Hf转化而成,下列有关180Hf、185Hf的说法正确的是(C)

  A.物质的量相等的185Hf与180Hf质量相同

  B.核外电子数分别为108、113

  C.1mol180Hf比1mol185Hf的中子数少5NA

  D.180Hf、185Hf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不同

  解析:A.185Hf与180Hf的原子量不同,1mol的质量不同,A错误;B.核外电子数=质子数=72,B错误;C.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之差=质量数之差=185-180=5,C正确;D.180Hf、185Hf原子序数相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相同,D错误;答案选C。

  2.某主族元素R的正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4,由此可以判断(D)

  A.R一定是第四周期元素

  B.R一定是ⅣA族元素

  C.R的气态氢化物比同周期其他元素气态氢化物稳定

  D.R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H2R

  3.除第一周期外,关于同周期主族元素的下列变化规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

  A.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B.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

  C.从左到右,元素正价数从+1递增到+7,负价由-4递变到-1

  D.从左到右,元素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减弱,酸性增强

  解析: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氧化性增强,还原性减弱;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正价数从+1递增到+7,负价由-4递变到-1。由此可得B项错误。

  4.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C)

  ①氧原子•O•••••②过氧根离子[••O••••••O••••••]-③氢氧根离子[••O••••••H]-④钠离子[Na]+⑤氢离子H+⑥铵根离子[H••N••H••H••H]+⑦铝原子•Al••⑧溴离子[••Br••••••]-

  A.①②③⑥⑦B.①③④⑥⑦⑧

  C.①③⑤⑥⑦⑧D.②③④⑦⑧

  5.核电荷数小于18的某元素X,其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为n,最外层电子数为(2n+1),原子核内质子数是(2n2-1),则下列有关X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A.正价为+3价

  B.其最低负价可能为-1价

  C.氢化物易溶于水

  D.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解析:由题给已知条件,采取代入法进行推断。当n=1时,不合理;当n=2时,最外层电子数是5,核内质子数是7,该元素为N;当n=3时,最外层电子数为7,核内质子数为17,该元素为Cl。根据N和Cl的性质推知,B、C、D均正确。故选A。

  6.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若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7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阴离子的半径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X>Y>Z>W

  B.X、Y、Z、W元素的氢化物分子间都可以形成氢键

  C.Y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在常温下可以相互转化

  D.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W>Z

  解析:首先判断出W为Cl,再由位置关系判断出Z为S,Y为O,X为N。阴离子半径大小为Z>W>X>Y,A错;NH3分子间,H2O分子间可形成氢键,而H2S、HCl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B错;O2在放电条件下生成O3,O3转化为O2的反应,在常温下缓慢、高温下迅速,C错;酸性HClO4>H2SO4,D正确。

  7.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X、Y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4。W-的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金属单质Z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可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X与Y能形成多种化合物,一般条件下都能与Z的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发生反应

  B.原子半径大小:X<Y,Z>W

  C.化合物Z2Y和ZWY3都只存在离子键

  D.Y、W的某些单质或两元素之间形成的某些化合物可作水的消毒剂

  解析:结合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及X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可知X为碳元素;X、Y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4,则Y为氧元素;金属单质Z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可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Z为钠元素;又因W-的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结合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故W为氯元素。A项,碳和氧形成的化合物主要为CO、CO2,其中CO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错误;B项,原子半径:C>O,Na>Cl,错误;C项,化合物Na2O中只存在离子键,而化合物NaClO3中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错误;D项,O3、Cl2、ClO2等均可用作水的消毒剂,正确。

  8.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B)

  A.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

  B.灼热的木炭与CO2的反应

  C.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

  D.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

  解析:A、D都是放热反应,C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符合题意。

  9.化学反应速率的研究对于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将肉类食品进行低温冷藏,能使其永远不会腐败变质

  B.在化学工业中,选用合适的催化剂一定能提高经济效益

  C.夏天面粉的发酵速度与冬天面粉的发酵速度相差不大

  D.茶叶的包装袋中加入的还原性铁粉,能显著延长茶叶的储存时间

  解析:A项,低温冷藏只能降低肉类食品的变质速度。B项,催化剂的使用只能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产量,而不能确保经济效益的提高。C项,夏天温度高,面粉的发酵速度加快。D项,还原性铁粉能与茶叶包装袋中的氧气反应,降低氧气浓度,从而显著延长茶叶的储存时间。

  10.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本质原因是(D)

  A.电解质溶液中有电离出的自由移动的离子B.有导线将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连接

  C.在不同金属的两极间存在电势差D.在原电池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11.比较形状和质量均相同的两块硫磺分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实验现象,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A.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B.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C.如硫完全燃尽,则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燃烧所用时间不同

  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温度比在空气中高,是由于硫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多

  解析:纯氧中氧气浓度大于空气中氧气的浓度,所以,硫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更快,所用时间也短。但是,两种情况下放出的热量一样多。

  12.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A)

  A.鉴定蔗糖水解产物中有葡萄糖:直接在水解液中加入新制Cu(OH)2

  B.鉴别织物成分是真丝还是人造丝:用灼烧的方法

  C.鉴定苯中无碳碳双键:加入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D.鉴别乙烯和苯:将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分别滴加到少量乙烯和苯中

  解析:蔗糖的水解用稀硫酸作催化剂,直接向水解液中加入新制Cu(OH)2,Cu(OH)2与硫酸反应生成CuSO4,破坏了Cu(OH)2,无法鉴定。

  13.已知:2CO(g)+O2(g)2CO2(g)ΔH=-566kJ•mol-1,

  Na2O2(s)+CO2(g)Na2CO3(s)+O2(g)ΔH=-226kJ•mol-1。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CO的燃烧热为283kJ

  B.如图所示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C.2Na2O2(s)+2CO2(s)2Na2CO3(s)+O2(g)ΔH>-452kJ•mol-1

  D.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09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6.02×1023

  解析:A选项中燃烧热单位错误,应为kJ•mol-1;B项图中没有表示出ΔH=-566kJ•mol-1时,对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物质的量的关系及聚集状态,B项错;由于2Na2O2(s)+2CO2(g)2Na2CO3(s)+O2(g)ΔH=-452kJ•mol-1,固态CO2转化为气态CO2需吸收热量,所以2Na2O2(s)+2CO2(s)2Na2CO3(s)+O2(g)ΔH>-452kJ•mol-1,C项正确;根据盖斯定律,将已知的两个热化学方程式分别编号①②并作×①+②运算得:CO(g)+Na2O2(s)Na2CO3(s)ΔH=-509kJ•mol-1,可知当放出509kJ热量时,消耗1molCO(g),电子转移数为2×6.02×1023,D项错误。

  14.TiO2在光照射下可使水分解:2H2O=====TiO2光2H2↑+O2↑,该过程类似植物的光合作用。如图是光照射下TiO2分解水的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该装置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同时也能转化为化学能

  B.铂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氧化反应

  C.该装置工作时,电流由TiO2电极经R流向铂电极

  D.该装置工作时,TiO2电极附近溶液的pH变大

  解析:该装置光分解水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电子的转移经过R,又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铂电极上生成氢气的反应为2H++2e-===H2↑,是还原反应;TiO2电极上生成氧气的反应为4OH--4e-===2H2O+O2↑。所以,TiO2电极附近溶液的pH减小;电子由TiO2电极经R流向铂电极,电流方向正好相反。

  15.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能使A(g)+B(g)C(g)+D(s)正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D)

  A.减小C的浓度B.增大D的用量

  C.减小B的浓度D.增大A或B的浓度

  解析:在恒温恒容条件下,正反应速率取决于反应物的浓度。减小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都会使反应速率减小,而增大固体反应物的用量不会改变反应速率。所以不可选A、B、C。

  16.市场上有一种加酶洗衣粉,即在洗衣粉中加入少量的碱性蛋白酶,它的催化活性很强,衣物上的汗渍、血迹以及人体排放的蛋白质、油脂遇到它,皆能因水解而除去,下列衣料中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A)

  ①棉织品②毛织品③腈纶织品④蚕丝织品⑤涤纶织品⑥绵纶织品

  A.②④B.①②③

  C.③④⑤D.③⑤⑥

  解析:依据题给信息,该碱性蛋白酶能够使蛋白质水解,所以毛织品和蚕丝织品因属于蛋白质类制品而不能使用这种加酶洗衣粉。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汽油、柴油和植物油都是碳氢化合物

  B.乙醇可以被氧化为乙酸,二者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C.甲烷、乙烯和苯在工业上都可通过石油分馏得到

  D.含5个碳原子的有机物,每个分子中最多可形成4个C—C单键

  解析:本题考查有机物基础知识。碳氢化合物是指烃类物质,而植物油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属于酯类物质,A项错误;乙醇发生去氢氧化可得到乙醛,乙醛可进一步被氧化为乙酸,醇和羧酸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酯化反应,B项正确;甲烷、乙烯等都是在石油裂化和裂解过程中得到的重要化工原料,C项错误;含5个碳原子的有机物,若形成环状化合物,如环戊烷,则最多可形成5个C—C键,D项错误。

  18.某烃分子中有40个电子,它燃烧时生成等体积的CO2和H2O(g),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

  A.C4H8B.C4H10O

  C.C5H10D.C4H10

【篇二】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3×17=51分)

  1.下列各组中属于同系物的是()

  A.12C与14CB.金刚石与石墨C.CH4与C2H6D.H2O与D2O

  2.下列为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中,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蔗糖B.油脂C.葡萄糖D.蛋白质

  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8的氧原子:B.Mg2+的结构示意图:

  C.硫化钠的电子式:D.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C2H4O2

  4.第xx届联合国环境大会的主题为“迈向零污染地球”。下列做法不应提倡的是()

  A.推广电动汽车,践行绿色交通B.回收电子垃圾,集中填埋处理

  C.水果保鲜,可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土D.净化工业尾气,减少雾霾生成

  5.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乙酸与乙醇可以发生酯化反应,又均可与金属钠发生置换反应

  B.乙烯、氯乙烯、聚乙烯均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分馏、干馏都是物理变化,裂化、裂解都是化学变化

  D.纤维素、聚乙烯、光导纤维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6.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一般常用电解法冶炼的金属是()

  A.钾、钠、铝等最活泼金属B.锌,铁等中等活泼性的金属

  C.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D.金、铂等最贵重最不活泼的金属

  7.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成CH3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B.CH4→CH3COOH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

  C.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键

  D.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8.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9.锂海水电池常用在海上浮标等助航设备中,其示意图如图所示。电池反应为2Li+2H2O===2LiOH+H2↑。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金属锂作负极

  B.电子从锂电极经导线流向镍电极

  C.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海水作为电解质溶液

  10.下列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乙烯与水反应生成乙醇B.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

  C.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D.乙烯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CO2

  11.Q、X、Y和Z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这4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的原子半径比X的大

  B.Q的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Z的强

  C.Q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的性质,Q与Z可形成化合物QZ4

  D.X、Y和氢3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都只有共价键

  12.下列能说明苯环对侧链的性质有影响的是()

  A.甲苯在30℃时与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三硝基甲苯

  B.甲苯能使热的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甲苯在FeBr3催化下能与液溴反应

  D.1mol甲苯最多能与3molH2发生加成反应

  13.下图是2SO3(g)⇌2SO2(g)+O2(g)的能量变化图,据图得出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化学反应过程中既有能量的吸收又有能量的释放

  B.2SO3(g)⇌2SO2(g)+O2(g)△H=-(a-b)kJ/mol

  C.1molSO2的能量比1molSO3的能量高

  D.若某容器内有2molSO3充分反应,吸收(a-b)kJ热量

  14.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g)+B(g)2C(g)△H<0,A、C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x=1

  B.反应进行到1min时,反应体系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C.2min后,A的正反应速率一定等于A的逆反应速率

  D.2min后,容器中A与B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为2∶1

  15.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HI(g)+Cl2(g)2HCl(g)+I2(s)。下列事实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断裂1molCl-Cl键同时形成1molH-Cl键B.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改变

  C.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改变D.容器内气体颜色不再改变

  16.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四种元素形成的单质依次为m、n、p、q;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r、t、u,其中u能使品红溶液退色,v的俗名叫烧碱。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W>Z>Y>X

  B.t与r反应时,r为氧化剂

  C.生活中可用u使食物增白

  D.Z分别与Y、W组成的化合物中化学健类型可能相同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按系统命名法的名称为3,3-二甲基-2-乙基戊烷

  B.在一定条件下,乙酸、氨基乙酸、蛋白质均能与NaOH发生反应

  C.分子式为C5H12O的醇共有8种,其中能催化氧化成醛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

  D.乙烯和苯均能使溴水因发生化学反应褪色

  二、填空题(共有五个小题,除标明以外,每空2分,共49分)

  18.Ⅰ.反应A(g)+B(g)C(g)+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是_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H=________(用E1、E2表示)。

  Ⅱ..有一种燃料电池,所用燃料为H2和空气,电解质为KOH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3)OH﹣移向_____极(填“正”或“负”)。

  (4)正极反应式为_____。

  Ⅲ.某温度时,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试填写下列空白:

  (5)从开始至2min,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

  (6)向其中充入1molHe(g)(He不参加反应),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填“加快”“减慢”或“不变”,)

  19.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下图是人类从海水资源获取某些重要化工原料的流程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B是______________(填实验基本操作名称)。

  (2)操作B需加入下列试剂中的一种,最合适的是_________。

  a.氢氧化钠溶液b.澄清石灰水c.石灰乳d.碳酸钠溶液

  (3)工业上制取金属镁时是电解熔MgCl2电解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

  (4)上图中虚线框内流程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

  20.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A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E是具有果香气味的液体。A、B、C、D、E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如下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产物被省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丁烷是由石蜡油获得A的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之一,它的一种同分异构体中含有三个甲基(),则这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D物质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2)反应B→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B+D→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速率比较缓慢,实验中为了提高该反应的速率,通常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任写一项)。

  21.为验证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某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装置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装置B和装置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当装置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

  Ⅳ.……

  (1)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的作用。

  (2)装置A中发生的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B的溶液中NaBr完全被氧化,则消耗Cl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

  (4)为验证溴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碘元素,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元素X、Q、Y、Z、M、R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3:4,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之比为3:4;R-、Z+、X+离子半径逐渐减小;化合物XR常温下为气体,Q和Y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相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单质R的一种工业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M和R的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的是(用化学式表示)。

  (3)下图表示由上述元素中的某两种元素组成的气体分子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前后的转化关系,写出该转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X、Y、Z、M四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A,已知A,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还能和氯水反应,写出A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5)科学家认为存在QX5这种物质,且预测其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气体,所得水溶液呈弱碱性,已知QX5中含有离子键和极性键,写出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3分)

高一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