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公务员考试>导航 > 备考辅导 >浙江

2019浙江公务员申论热点预测:如何摒弃对科普达人的偏见

2019-04-24 09:46:00 来源:中公教育
【导语】公务员申论考试为考生提供了一系列反映特定实际问题的文字材料,要求考生仔细阅读这些材料,概括出它们反映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实际方案,最后再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较详细的阐述和论证。为了方便考生及时有效的备考,那么,®无忧考网为您精心整理了2019浙江公务员申论热点预测:如何摒弃对科普达人的偏见,供各位考生的关注。

  背景链接

  2019年3月,记者采写一篇科普报道,一位研究员在接受采访后坚决不肯署名。问及原因,对方说:“如果让领导和同事们知道了,感觉我好像成了科普达人,不太好。”听起来,“科普达人”的身份在他的工作单位似乎并不怎么受待见。

  公考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做科普不是不务正业,应该尽快建立相关激励机制,形成科普与科研同等重要的集体认知。

  [综合分析]

  近年来,科普的外部环境已经开始逐渐好转。从政府层面到媒体宣传,都在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参与科普活动。在一些国家科技项目中,也已经开始有一些关于科普的制度性设计。然而,科技界的内部环境却改变甚微,科研人员被认为是“科学传播的第一发球员”,做好科普原本应当是其职责之一。但为何在一些科研人员眼中做科普却并不那么光彩?

  究其根源,还是“科研人员做好科研才是本分,做科普是不务正业”的观念作祟。在现行的科研和人才评价指标中,占据核心地位的是论文、著作和项目,科普贡献多少并不在考核范围内。在这样的评价指挥棒影响下,重科研轻科普的集体认知也就慢慢形成了。

  长此以往,科研人员几乎不能从做科普中获得行业认同以及物质奖励,自然也就少了积极性。即使有人愿意做科普,更多是源于自身的兴趣、责任感以及从受众那里获得的成就感。但对于最重视声誉的科研群体来说,这样的动力常常敌不过科学界的不理解所带来的压力。

  科学研究早已走出“书斋”,伟大的选题不仅仅源于灵光一现,更源于广袤的自然和火热的生活;伟大的成果不仅仅体现在把论文写在纸张上,更体现在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写在历,写在人心上。历乃至今天,东西方很多伟大的科学家,都是大众科普的引领者。只要每个科学家、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都贡献出分内的科普力量,中国科普的局面就会大不一样。

  [对策措施]

  一是完善并落实相关鼓励科普的政策。将科学传播的业绩考核办法视为科研人员职称评定、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细化实质性的操作细则和硬性规定。

  二是建立相关激励机制。改变“做科普是不务正业”的观念,形成科普与科研同等重要的集体认知。真正让科研人员能没有压力,挺直腰杆地去做科普。

公务员考试浙江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