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 在我八岁那年的春节,我执(zhí)意要父亲给我做一个灯笼。因为在乡下的老家,孩子们有提着灯笼走街串巷(xiànɡ)熬年夜的习俗。在我们看来,那就是一种过年的乐趣和享(xiǎnɡ)受。
父亲说:“行。”
我说:“我不要纸糊的。”父亲很纳闷:“不要纸糊的,要啥样的?”我说:“要亮的。”其实,我是想要有玻璃罩的那种。腊(là)月二十五那天,我去东山坡上的大军家,大军拿出他的灯笼给我看。他的灯笼真漂亮,木质(zhì)的底座上,是四块玻璃拼制成的菱(línɡ)形灯罩,上边似乎还隐约勾(ɡōu)画了些细碎(suì)的小花。我知道,父亲是农民,没钱买灯笼。但我还是想,父亲会给我做一个,只要能透出亮就行。
父亲说:“行。”
年三十的早上,我醒得很早,正当我迷迷糊糊地想再睡会儿时,突然被一阵“沙沙沙沙”的声音吸引了过去。我努力睁开眼睛,只见父亲在离炕(kànɡ)沿很远的地方,一只手托着块东西,另一只手在里边打磨着。我发现父亲正在打磨一块冰,姿势很像洗碗。父亲每打磨一阵后,就停下来在衣襟(jīn)上擦擦手,再把双手捂在自己的脖子上暖和一会儿。
我说:“爹,你干啥呢?”
父亲说:“醒了?天还早呢,再睡一会儿吧。”
我又说:“爹,你干啥呢?”
父亲把脸扭(niǔ)过来,有点尴尬(ɡānɡà)地说:“我也想给你做个玻璃灯笼,可哪有玻璃呢?后来我就寻思着给你做个冰灯吧。这不,冰冻(dònɡ)了一晚上,我正给你做着呢!”
父亲笑了笑,说完,又拿起了那块冰,洗碗似的打磨起来。
父亲又把手放在自己的脖子上取暖。我说:“爹,你冷不冷?来这儿暖和暖和吧!”随即,我撩(liāo)起了盖在身上的被子。
父亲急忙走过来,帮我掖(yē)好被子,连连说:“我不冷,我不冷,小心别冻着你……”
听了父亲的话,看着他那冻得发红的双手,豆大的泪珠从我的眼里滚了出来。父亲刚才给我掖被子的时候,我分明感到,他的手真凉啊!
那一年春节,我提着父亲做的灯笼,和小伙伴们玩儿得很痛快。伙伴们都夸(kuā)我的冰灯好。没过几天,冰灯就化了。但是,我的心里却一直珍藏着那盏冰灯,那是一盏美的灯。
【教学设计一】
1、认读会认字,掌握会写字以及新词。
2、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3、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并体会包含的感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理解重点句子,体会浓浓的父子之情。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其余学生用笔画出本课生字及词语。
2、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出示本课生字:
指导书写“巷”的笔画笔顺。
4、指名认读生字,并做到口头组词。
5、出示文中词语,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练习。
6、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在一个农村,一位慈祥的父亲为了满足儿子有一个透亮的灯笼的心愿,在年三十前一天的深夜,忍受着刺骨的冰冷,赤手为儿子打磨、制作冰灯,这盏冰灯一直在儿子心里珍藏着的事)
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3、各个小组在小组内先相互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反馈学习情况。
4、各个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5、把内容相近的段落合并为一段,并给课文分段。
6、反馈分段,概括段意情况。
第一段:(1-4)写了我在八岁那年过春节时,执意要父亲给我做一个透亮的灯笼,父亲答应了。
第二段:(5-13)写了父亲在那年年三十的前一天夜里,冒着刺骨的严寒,赤手为我打磨一盏冰灯,我感动地哭了。
第三段:(14)写了那一年春节,我提着冰灯玩得很痛快,这盏冰灯在我的心里珍藏着,那是一盏美的灯。
7、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
四、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一课时,我们知道了由于我小时候执意要父亲给我做一个透亮的灯笼,父亲为了满足儿子有一个透亮的灯笼的心愿,在年三十前一天的深夜,忍受着刺骨的冰冷,赤手为儿子打磨,制作冰灯的感人的事情。
五、作业:
1、辨别生字,并组词:
盏()街()享()糊()隐()
浅()封()亨()胡()稳()
钱()勾()勺()玻()坡()
2、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解课文第一~三段;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1-4)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段,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找出描写别的小孩灯笼的句子,全班朗读。
3、我的要求过分吗,父亲答应了,说明了什么?
(我的要求过分,因为父亲是农民,没有钱买灯笼,他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是因为父亲十分疼爱我)
4、“执意”是什么意思?父亲纳闷什么呢?(非要不可,父亲认为我是要那种纸张糊的灯笼,所以当我说不要纸张糊的灯笼时,他感到不理解,但他还是答应了我的请求,可见父亲对我十分疼爱我)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5-13)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段: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小组讨论:看到父亲做冰灯,“我”为什么哭了?
3、用横线画出课文中反映出父亲做冰灯不容易的句子。
比较句子:⑴父亲正在打磨一块冰。⑵父亲正在离炕不远的地方打磨一块冰。
4、找出你感动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并将体会写在句子的旁边。(一、两句话即可)
5、学了这段文章,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6、你能说说你的父亲平时是怎么关心、爱护你的吗?
四、学习课文后一段
1、全班齐读末段。
2、你是怎么理解后一句话的?(冰灯虽然化了,但是父亲那浓浓的父爱却永远地珍藏在我的心中,文中“美的冰灯”指的是父亲对我的关爱。作者将永远记住父亲的爱。)
五、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六、作业:
1、回答问题:为什么说父亲做的冰灯是美的灯?
2、摘抄你感动的句子,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3、扩句。
⑴()火车()穿过()山谷。
⑵()喜讯()传到()学校。
⑶()少先队员()挥舞着()花束。
【教学设计二】
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思想感情,感受亲情的温暖。
2、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写人的方法,并学习通过抓重点词语,边读边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使学生学会感受亲情,回报亲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亲情的温暖。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写人的方法。
【设计理念及教学策略】
1、教学中交给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展开想象,走进人物内心。
2、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单元教学重点。所以我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父亲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来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进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通过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亲情,并学会回报亲情。
4、有意识地将书中的导学系统“泡泡图”及课后问题融入教学过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学习资源。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进入文本
1、猜谜游戏导入。你周围有这样一个人。你小的时候喜欢把你高高举起,你长大些会陪你看电影、玩游戏,他的眼神慈爱又严厉,他的怀抱温暖又有力,他是谁呢?
2、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走进这篇描写父爱的课文。
[设计意图:以谜底为父亲的猜谜游戏步入文本,一方面自然引出课题,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
(二)忆一忆,走近文本
1、齐读课题。复习字词。
2、回忆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借鉴老师出示的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抓住文中关键词语是一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好方法。
[设计意图:这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所以开课直接切入重点,让学生重温课文主要内容。但三年级的孩子直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较难,通过复习词语的环节交给学生概括的方法。]
(三)品一品,感悟文本
1、默读课文5-13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感受深的语句,用心体会,试着把想法、感受写在旁边。
2、学习第5自然段
(1)这一段写的就是父亲做冰灯的(过程)。请学生找到父亲做冰灯时的关键词。(托着、打磨、擦擦、捂)
(2)大年三十的早上,父亲就起来做冰灯了。此时,父亲心里在想什么呢?抓住这些词语,展开想象谈一谈。
(3)透过父亲做冰灯的动作,我们能深深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那份爱。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词,展开合理的想象,能够走进人物的内心。
(4)父亲长时间用双手打磨这块冰,这是一双怎样的手呢?
(5)寒冬腊月,滴水成冰,父亲开始做冰灯了,刚做一会手就冻红了,他却只捂一会儿手就又开始打磨了。来,你读。
好不容易,冰灯完成一半了,父亲的手早已冻得又麻又红,可他一想到儿子提着灯笼的快乐身影,就又开始打磨了。你再读。
终于,冰灯要做成了,父亲的手简直冻得失去了知觉,但为了满足儿子小小的心愿,他仍不肯休息。我们一起读。
[设计意图:朗读有助于真切地感受课文,增强语感,以声传情。教学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朗读,引导学生把自己当做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体验,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培养他们的语感,加强情感和美的熏陶。]
3、父亲就这样忍受着寒冷,打磨着冰灯,透过父亲做冰灯的动作,我们深深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那份爱。板书:父爱子
4、除了父亲的动作,在5——13段中,你还画了哪些让你感触深的句子?
5、学习第9自然段
(1)刚才我们学习的时候,抓住了人物动作的关键词,展开合理的想象,能够走进人物的内心。用这种方法谈谈你对这段的体会。
(2)父亲那么爱儿子,不畏寒冷给儿子做冰灯,为什么还尴尬呢?
(3)其实文字的背后还隐藏着作者这样的生活经历。配图介绍:这就是的作者马德,他出生在河北农村。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一辈子全靠种地为生,他小时候的生活非常的贫穷。
[设计意图:介绍作者生活背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字背后的情感。]
(4)指导读第9自然段。
6、谁还能再谈谈自己画得那些感触深的句子?根据学生汇报的顺序学习其它自然段内容。
7、父亲的爱就在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我们透过文中对父亲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感到了父亲对儿子那份浓浓的爱。(泡泡图)
[设计意图:总结学法,并渗透写作方法的教学,让他们了解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作用,鼓励学生在以后的作文中进行尝试。]
8、出示文中对话描写,师生合作读。
9、学习13自然段
(1)从儿子关切的话语中我们感受到,文中不仅有父亲对儿子那份无私的爱,也有儿子对父亲的爱。(板书:子爱父)
(2)引读13自然段。看到这此情此景,只有8岁的马德流泪了,他为什么流泪呢?
(3)指名读,练习评价。
10、学习14自然段
(1)这样不易保存的灯,为什么是一盏美的灯呢?
(2)这是一盏凝聚着父爱子、子爱父的浓浓父子深情(板书:深情)的灯,所以我说(“那是一盏美的灯”)。正因为这样,这盏冰灯永远珍藏在了作者心中。
[设计意图:本单元重点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本课内容时,以“感动”为切入点,抓住感受深的句子统领全文,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词语,从而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四)说一说,升华文本
1、多年以后,作者仍然铭记着这盏灯,铭记着这份爱。也许就是在父爱的激励下,他成为一名小有名气的作家,写下许多让人感动的文字,有《把自己亮在暗处》、有《住在爱的温暖里》等。这一本本散文集都是我们精神上的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作者的成就,再次感受父爱的激励作用,体会亲情的温暖,从而完成情感上的教学目标。]
2、父爱有时是一个拥抱,有时是一个微笑,有时是……把你眼中的父爱化作一首小诗珍藏起来吧。
[设计意图:创编诗歌,将父爱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3、父爱同样是伟大的,无私的,不需要回报的,因为父爱就是儿女心中那盏美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