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件>导航 > 最新信息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精读与略读》

2019-04-02 11:35: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课件是授课教师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重要体现,它反映了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水平、教学思路、教学经验,这也是为什么同样的一个问题,由不同的教师来讲授会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之所在。下面是®无忧考网整理分享的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精读与略读》,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一

  一、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学生自主学习的文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二、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课文,感知并读懂课文,理解词句,体会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习选择哪些读书方法和怎样略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师要抓住精彩之处引导、点拨,把文章中所交给的读书方法通过讨论总结出来。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二.指导自读课文

  1.揭示课题。

  2.审题:

  (1)什么叫“精读”?什么叫“略读”?

  (2)你通常会采用什么方法?

  轻声自读课文,要求:(1)要有一定的速度;

  (2)弄清这篇课文写了哪几方面,主要写哪几件事?

  (3)在自己认为有收获的句子下面作记号。

  组织交流。

  3.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课文,注意正确、流利。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哪些句子让你受益匪浅?为什么?

  5.相机出示句子,指导理解:

  (1)俗话说的“一目十行”,就是指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快速阅读方法。

  提问:(1)“一目十行”失什么意思?

  (2)走马观花是什么样的?

  (3)你这样读过哪些文章?有什么帮助

  (4)这样的方法给了你什么好处?

  通过略读,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知道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基本内容,从而确定它是否须要精读,或哪些地方须要精读。

  提问:(1)这句话你同意吗?

  (2)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3)这个“须要”是指什么?为什么这里用的是“须要”而不是“需要”?

  1.齐读。2.浏览课文,思考。

  1.按要求轻声自读课文

  2.小组交流学习结果。

  3.指名汇报。

  4.指名补充。

  5.听读,评议。

  6.听读,思考。

  7.指名交流。

  8.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解重点语句,体会思想感情,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设计:

  精读与略读

  选择哪些读书方法

  怎样略读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读书的重要,了解读书基本方法,学会精读和泛读,努力取得的读书效果。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所讲的几点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读书的重要,了解读书基本方法,学会精读和泛读,努力取得的读书效果。

  教学对策:

  在学生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细读、深思、多品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我们已学过一些介绍读书方法的课文,如《读书莫放“拦路虎”》、《读书做记号的学问》等文章,把握好的读书方法,可以事半功倍。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种读书方法。

  2、板书:精读与略读。

  设计意图:谈话引入意在运用旧知识的迁移,提醒学生课文的类型,让学生知道学习的方向。

  二、研读课文,探究方法

  1、默读课文,在文中自己有收获的地方圈圈画画,并批注感想。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意在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并从中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2、汇报交流,读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1)什么是精读?

  (2)什么是略读?

  (3)哪些句子让你受益匪浅?为什么?

  3、相机出示句子,指导理解

  (句子一)“俗话说的‘一目十行’,就是指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快速阅读方法。”

  提问:(1)“一目十行”是什么意思?

  (2)走马观花是什么样的?

  (3)你这样读过哪些文章?有什么帮助?

  (4)这样的方法给了你什么好处?

  (句子二)“通过略读,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知道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基本内容,从而确定它是否须要精读,或哪些地方须要精读。”

  提问:(1)这句话你同意吗?

  (2)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3)这个“须要”是指什么?为什么这里用的是“须要”而不是“需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自主探究弄清什么是“精读”与“略读”,以锻炼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在交流中学会总结分享自己的收获,体验收获的喜悦。

  三、小组学习,指导读书。

  1.用略读的方法阅读12课后面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

  2.再用精读的方法阅读文章的重点部分,阅读时可圈圈画画。

  3.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不仅是为了检查学生是否真的读懂了课文,并能否学以致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见解。完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总结全文

  只要我们善于把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就能取得的读书效果。

  设计意图:通过后的总结使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

  五、作业

  用略读的方法阅读自己喜欢的一篇课外文章或一本课外读物。

  设计意图:课外延伸可巩固学生刚学的读书方法,使之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板书设计:

  精读和略读

  精读和略读

  结合起来

  读书效果

课件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