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学习目标]
1、针对吹泡泡能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吹出有大有好的泡泡。2、能够从提出的问题中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3、知道科学是什么。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4、培养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想知道,爱提问。
[教学准备]1、洗涤剂、洗衣粉、肥皂、甘油、水等配制吹泡泡的溶液。2、各种粗细不同的吸管。3、铁丝或铝丝。学生准备盛吹泡泡溶液的容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讨论“什么是科学?”只有科学家那里才有科学吗?吹泡泡游戏里也有科学吗?教师演示:吹泡泡。谈话:关于吹泡泡,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教师将学生提出问题及时记录下来,并进行整理,合并同类项。)大家提出的问题哪一个适合我们这一节课研究呢?(根据问题的可行性选择出要研究的问题。)怎样才能吹出有大有好的泡泡?学生尝试配制吹泡泡溶液,选择吸管吹泡泡。比一比,谁的泡泡大,为什么?拓展:吹泡泡、玩泡泡的新花样。思考:说一说吹泡泡都经历了哪些过程?谈话:吹泡泡经历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吹泡泡里有科学。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三、讨论:我们身边哪里还有科学?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讨论:科学是什么?(1)分组讨论。(2)学生汇报。(3)教师总结。
2、提问:说一说你是怎样吹出有大有好的泡泡的?(1)同桌互相交流。(2)指名回答。
二、实践活动:教师带学生去室外比赛吹泡泡。
【篇二】
[学习目标]
1、情感与态度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从小爱创造的情感,通过创造体验,让孩子们建立创造就在生活中的态度。2、行为与习惯通过参与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爱提问、善思考、勤动手、会创造的行为习惯。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注意环境保护和爱惜资源的行为习惯。使学生乐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3、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一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知识,学会一些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技能。4、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去体验发明创造给人们带一来的方便,感受到创造的快乐。尝试在生活中,从不同的侧面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有创造
1、看录象: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发明家小时候的故事。请大家认真看,仔细听。2、小结、讨论:贝尔小时候是一个调皮的孩子,长大了成了一个发明家,发明了电话机。在故事中,他改进了水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他是怎样改进水车,进行发明创造的?(相机板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展示生活中的小创造:有人认为发明创造是科学家才能做的事,其实,在我们生活中随处都有创造。你们看,这些都是我们小朋友的小创造。(介绍面罩雨披等)他们是怎么创造出来的?4、读读儿歌:创造并不难,发现了问题并解决问题就是发明创造。发明创造的小决窍,就在于问。就是有疑问,能发现问题。陶行知爷爷在一首诗里是这么说的:(范读、齐读)
二、创造来自发现
过渡: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日常生活、学习中遇到的事情,你发现了哪些不方便需要解决,能不能来问问大家?1、学生自由提问过渡:小朋友都是生活的有心人。有些小朋友提的问题还很有价值。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2、集体讨论:下雨天,带进教室的雨伞滴水,怎么处理?3、小结:小朋友真行!一个问题,你们能想出这么多不同的办法来解决。你们都做了一回发明家,都是生活中的小创造者。4、下面请每一小组选一个你们都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老师这儿的,也可以是刚才小朋友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讨论一下解决的办法。比一比哪一组的想法多,想法好。5、交流:你们小组想解决哪个问题?都有些什么办法?要求:一组交流时,其他组认真听。如果有不同意见还可以补充。
三、我也能创造
1、拿出你准备的废旧物品。我们利用我们会创造的小手去把废物变成宝贝,让它来美化我们的生活,服务我们的生活。同学们想一想,你能利用它们做些什么有用的东西?怎样来做?先请小朋友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与同桌的小朋友交流一下。2、指名交流:谁愿意把你变废为宝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你们觉得他这样做怎么样?能给他提些建议吗?
四、课后延伸
看来,我们小朋友都是一个个的发明家,老师相信你们都会有小创造的。课后请小朋友完成你的小创造,下节课我们举行小创造博览会,进行交流、评比。
【篇三】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云的形状和颜色判断哪种云会下雨。2、初步了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
知识与技能:1、认识常见的几种云,知道哪种云可能会下雨。2、知道制作简易雨量器,并知道怎样使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研究和制作雨量器。2、愿意和雨水亲近,体验大自然的感觉。
[教学准备]学生自带大的塑料瓶、胶带、蜡笔、剪刀。教师准备喷壶、白纸。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从观察自然界的云朵引入教学。通过观察云朵,思考:什么样的云会下雨?讨论:什么样的云会下大雨,什么样的云会下小雨,什么样的云不会下雨?指导学生了解积云、卷云、高层云一般不会下雨;积雨云、云层云有可能会下雨。
2、怎样才能知道一场雨下得有多大。学生根据经验或者感受,也许不能准确描述一场雨到底下得有多大。因此,要引入雨量器的概念,使学生知道雨量器是测量雨量大小的科学仪器。
(1)讨论本地一般雨下得有多大?鼓励学生说出他们是日常生活经验中得到的雨量的概念,如看水花和积水等。
(2)介绍用小尺、刻度来测量雨的大小的方法。讲解雨量器是用来测量雨的一种工具。
(3)了解雨量器的制作方法和制作过程;教师演示如何将胶带贴在塑料杯上。
(4)讨论为什么在有的雨量器的底部经先倒进一些水。
(5)学生把刻度贴在杯子上后,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6)把学生带到选好收集雨的地方,模拟雨云用喷壶向雨量器里“降雨”。
(7)指导学生读出雨量的大小。当学生带着他们的雨量器回教室的时候,提醒他们走路时要小心,免得溅出“雨水”。学生应该把他们的雨量器放在一个平坦桌面上,在与眼水平的位置上读出降雨量。
(8)指导学生回家用自制的雨量器测出下下雨时的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