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秋风过耳
春秋时,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小儿子季札德才兼备,最为寿梦宠爱。寿梦临终前表示,要改变传位给长子的制度,让季札继承王位,但季札表示坚决不受王位。于是寿梦把长子诸樊叫来,要他别忘了自己这一遗命。
寿梦去世后,继位的诸樊与弟弟余祭、余睐一起立下誓约:今后王位不再父子相传,而是兄弟依次相传,最后务必让最小的弟弟季札继位。
果然,诸樊死后余祭继位,余祭死后余睐继位。
季札忠心耿耿地辅佐兄长治理朝政,贤名远扬。
余睐临死时,按誓约将王位传给季札,但季札无论如何不能接受,并且真诚地向朝中人说:“父王离世前,我就表明不受王位。做人要行为正派,品格高尚,荣华富贵对我来说像吹过耳的秋风,我对它漠不关心。”
为了彻底表明自己的心迹,季札索性前往自己的封地隐居起来,直到余睐的儿子僚继位后,他才考虑重回朝中,帮助吴王僚治理朝政。
【篇二】
孤注一掷
宋末元初,元军大将伯颜率领元军一路快打到宋朝的汉口。宋将夏贵守在长江南岸,占据地利之势,使元军不能够渡江。伯颜故意放风说先攻下汉阳再由汉口过江,夏贵中计派兵工援汉阳的时侯,伯颜占领了沙芜口并挖开汉口大坝。元军的船进入长江向塞阳罗堡挺进。宋军将士不愿归降,他们说:“我们深受大宋的恩惠,必当舍命保全大宋,我们孤注一掷准备好要跟你们一决死战了。”伯颜见此情景下令进攻,但连攻三天也没有一点办法。于是元军谋划从南岸往宋军的后路包抄。第二天,伯颜的部将带着军队登上了南岸。宋军没有想到元军会从后面杀出来,终于挡不住元军的前后夹凹凸,全军大败,元军这才终于越过了长江天险。
【篇三】
乐不可支
东汉时,有个能文能武的官员,名叫张堪。他从小失去父母,却豪爽地把父母留下的钱财全部赠给侄儿。张堪十六岁到长安读书,由于他品学兼优,人们称他为“圣童”。当时地位很低的刘秀,对张堪非常赏识。后来刘秀当了皇帝,就重用张堪,并一次次升迁他。后来,任命他为蜀郡太守。
张堪当了两年蜀郡太守,又调任渔阳太守。在任内,他坚决打击为非作歹、鱼肉百姓的坏人,赏罚分明,说过的话一定办到,深受属下和百姓的爱戴。有一次,匈奴出动一万名骑兵侵犯渔阳,张堪亲自率领骑兵迎敌,结果杀退了敌人。从此,匈奴不敢再来侵犯,边境太平无事,百姓安居乐业。
张堪利用安定的环境,在狐奴一带开垦大量稻田,鼓励百姓耕种。经过几年的辛勤耕作,这里长满了庄稼,物产丰足,百姓富裕。当地的人们特地编了一首歌,颂扬张堪的政绩:
“这里的桑树修整得没有多余的枝桠,麦子饱满得一穗像是两穗,张君在这里当政呀,老百姓快乐到了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