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教育部长陈宝生:一“提”,二“改”,三“育”,四“用”,五“保”,六“尊”。
其中,一提指的就是提高教师的地位,提高教师的待遇。教师要坚守自己的岗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国家人才的光荣使命。陈宝生说,“明确公办中小学教师国家公职人员的法律地位”,对教师的地位有了一个全新的定位。
1993年,《教师法》“确保中小学教师的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水平,并逐步提高”,时至今日,从根本上说没有实现,可是两会期间又重新提上日程,这也许是教师工资上涨的一个暗示。教育部长陈宝生明确,提高教师的待遇,逐步完善教师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并加强监督,提升教师的幸福感。
二、《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
《计划》中明确提出,提高教师的地位待遇,加大财经经费投入,提高教师教育的支持力度,提升教师教育的保障水平。
提升教师待遇,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的话题,这也是教育部经常提及的一个问题,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逐步提升教师的待遇。什么是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满足感?怎样才能让老师们安心的教学?其实,有很多人不支持教师涨工资,为什么?主要原因有两个:
1、乱弹琴:不了解教师的职业特点。
对于教师的定义都不明确,就开始发表没有影的言论:教师有两个大假期——寒暑假,轻松!
教书育人,何以言轻松?
授课教研,何以言轻松?
严谨治学,何以言轻松?
……
有的网友说过,“教师不是机器,同样是人,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家庭。”很现实,其实,学校中,很多教师的形象很高大:舍己为人,无私奉献,默默无闻,克己奉公。
一节课需要反复的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法、备教法等等,还有课后的辅导,作业的批改,加之学生的管理。隔行如隔山,但是隔行不隔理,接触教育行业多了,自然了解的也就多了。
2、有偏见:教师的职业就是教书。
教书育人是一个教师的天职,满嘴应该是“之乎者也”,但是教师职业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不仅仅是为了教书而教书,学生管理,班级管理,品德教育等都属于教育的范畴。
三、《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
《意见》明确了强化师资建设,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严格落实各项津补贴制度,并加强督查。
四、《.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
《意见》提出了要明确教师特别重要的地位,尊师的首要前提在于提升教师的法律地位和社会地位,实际意义上,教师地位的提升,也是对教师职业的认可,也是对教师的一种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同时,《意见》提出要提升乡村教师的待遇,关注乡村教师的生活,完善中小学教师的待遇保障机制,并加强监督,提升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满足感。
五、再次明确“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在2018年5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教育部长助理郑富芝再次明确了提升乡村教师的待遇,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并加大扶持力度,再提出“逐步全面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这说明国家将会逐步完善教师的工资待遇机制,给老师们一个提升待遇的,同时也是对教师工作的关注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