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课件>导航 > 最新信息

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播种希望的日子》

2018-12-28 17:19: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课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它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学生的知识容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为语文教学打开了更加广阔的新天地。下面是©无忧考网整理分享的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播种希望的日子》,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会用“兴致勃勃”“流连忘返”等词语练习说话。

  2•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4•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的情感变化,体会爷爷的良苦用心。

  5•学习爷爷播种希望的行为与勇气。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的情感变化,体会爷爷的良苦用心。

  教学难点:

  1•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的情感变化,体会爷爷的良苦用心。

  教学准备:

  问父母或查资料,了解西瓜种植的有关知识。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疑促思,培养问题意识

  1•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播种”应该怎么读?为什么?

  通过讨论或查字典弄清:播种(zhǒng):撒布种子;播种(zhòng):用播种(zhǒng)的方式种植。

  2•解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都想到了那些问题?(学生思考:谁播种希望?为什么要播种希望?播种什么希望?播种希望的日子是什么时候?等问题。)

  3•请同学们自由度课文,弄懂以上几个问题,解决的方式不限,然后交流。

  二、了解课文,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文中画出要求会写的生字,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并在文中画出。

  2•汇报交流自学情况,重点学习要求会写的生字,读准7个要求会认的生字。

  3•梳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随堂解决一些问题,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下节课深入探讨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出声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内容。

  2•用自己的话,按一定顺序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布置作业

  1•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

  2•写会书后词语。

  五、板书设计

  1播种希望的日子

  垛场嫁锄翻浆旬宜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深思,读懂课文

  1•略读课文,说说你对哪个问题有了新的理解,要突出学生的个性感受。

  2•回报阅读情况:

  (1)读懂了“等待”是怎么回事?(西瓜生长要有一个过程,需要等待;爷爷的做法要让作者信以为真,也得有一个过程;其实,等待是一种希望,是愿望实现的过程。)

  (2)为什么说这个西瓜是爷爷从家里搬到瓜地里的?(因为在爷爷的家乡种不出西瓜;八月中旬也不是种瓜的时节;在树荫下不宜种瓜;西瓜生长再快第二天也长不出来,而且那么大。)

  (3)课文后一句话的理解?(种出西瓜看似一种游戏或骗小孩的把戏,却在作者的童年种下了希望和梦想,是他的童年充满情趣;而且爷爷的做法使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专心做事,就一定能成功。)

  二、读文猜想,丰富情节

  当“我”看到地里的大西瓜时,会怎么想?“我”长大以后,会明白什么?(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联系上下文,合理补充故事情节。)

  三、深入体会,加强对话

  1•你想对小作者说点什么?

  生活多么有情趣;爷爷帮助他实现了童年的愿望;他的童年是幸福的。

  2•你还想对小作者的爷爷说些什么?

  给孩子以希望,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是多么重要。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先自己重点练读作者和爷爷的对话;然后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再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读写结合,加强训练

  1•课文中哪部分写法值得借鉴,好好感悟?

  结合课文内容体会自然的开头结尾、生动的描写、简捷的对话、富有生活情趣的故事情节等。

  2•结合自己的作文,说一说你都受到了什么启示?

  联系自己的作文实际,有针对性地谈收获和感受。

  五、布置作业

  把课文内容以故事的形式讲给父母听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

  1—2播种希望的日子

  播种希望

  学会等待

  

篇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的情感变化,体会爷爷的良苦用心。

  2.学习爷爷播种希望的行为与勇气。

  3.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字;理解“庄稼、锄头、中旬、草垛、农场、泥浆、哄骗、如梦方醒”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兴致勃勃”“流连忘返”说话。

  4.体会冒号、双引号和省略号的用法。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1.幻灯片。

  2.四季农谚。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本课共有7个要求会认的字,9个要求会写的字,识字、写字的任务比较重,在教学中要尽量进行分散识字,抓住重点,各个击破,以便使学生掌握。例如关于需要认识的生字,在读课文时,要争取读准字音,采取认读生字卡片等办法,使学生掌握。关于要求会写的字,要在认读的基础上,结合理解课文来记忆字形,学习字义。

  2.朗读指导

  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种西瓜无疑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在朗读的过程中,怎样才能读出一个种西瓜小孩内心的快乐,等待西瓜长大时的焦急,收获西瓜时无比兴奋的心情呢?这就需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激发出他们内心的同感,从而准确地把握“我”那一时刻的心情。

  同样,爷爷明知不可能,却又想保护孙子那份纯真质朴的愿望,他的语言当然充满了对孙子的关爱。

  3.阅读教学

  (1)课文的题目是《播种希望的日子》,不言而喻,“播种”在全文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播种”是全文的中心线索,是“我”牢牢记住这件事的关键,是爷爷对那份童心真诚呵护的体现。正是因为有了播种的愿望,才有了那样一个种西瓜的美丽故事。于是,这一老一小在一个并不适合播种的土地上、季节里竟然种出了又大又圆的西瓜。阅读中,教师要注意与学生一起联系刚刚学过的《等我也长了胡子》,对比两篇文章有哪些不同。

  (2)课文的对话描写也十分有趣。当“我”兴致勃勃地说出了自己的愿望时,爷爷快活地眨了眨眼睛说:“那么让我们赶快播种吧!”虽然这段对话十分简单,却把颇具个性的人物很准确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爷爷非常了解小孩子的童心需要保护、需要激励,所以当他明知道自己的家乡是不能种西瓜的,这也不是种西瓜的季节,还是带着孙子立刻在同样不适合种西瓜的树荫下,开始了他们播种希望的行动。这样的行为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很多成年人来讲是很难做到的,对于爷爷来说,也是十分需要耐心和诚意的。

  有的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爷爷明知道各种条件都不允许种西瓜,却还采取近似天真的行动呢?这恰恰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是对童心的一种真诚的呵护,可以联系《等我也长了胡子》对比着学。

  (3)没有播种常识的“我”并不懂得“等待”是怎么一回事,天真地以为西瓜籽在种下去以后会很快有所收获。可是当“我”近乎愚蠢地将西瓜地变成了一片泥浆时,却仍然没有看到西瓜苗的影子。天真的儿童形象此时跃然纸上。“我”的迫切与真诚,打动了爷爷,苦等了一个下午也没有结果的“我”竟然在一觉醒来后看到一个自己“种”出的又大又圆的西瓜,兴奋的心情溢于言表。这可能是“我”童年中记忆为深刻的事情了,虽然多年以后“我”已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但仍然在“我”的心头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文章的后一段不仅从侧面写出了爷爷的行动对一个孩子的深深的影响,同时字里行间流露出这个当年种西瓜的小孩子对爷爷的深深的感激与眷恋。

  (4)适当进行表达训练,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文中的“我”和爷爷说句话。

  4.活动提示

  (1)“读一读,写一写”。这些都是学生应该掌握的词语,旨在促进学生积累词语,增加词汇量。其中“浆”在书写时要注意与“桨”区分。

  (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词语”。这道题旨在训练学生进行词语搭配,通过填上恰当的修饰性词语,使得表达更生动具体。同时可以适当地加以课外延伸,只要恰当就可以,不要要求的答案。

  (3)“用字典、词典解决问题”。旬:十天叫一旬,一个月有三旬,分称上旬、中旬、下旬;十岁也成为一旬。这是造句的练习。首先要弄懂两个词语,然后再进行造句。

  (4)“讨论交流”。这道题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合作探究,增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把这些问题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明白一些农业耕种常识,同时深入理解作者对爷爷那份深深的感激之情。

  5.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农业耕作的常识相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来说可能掌握得会多一些,但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学生来说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我们要将此作为教学的重点,只有当学生真正理解了不宜种瓜的农业常识以后,才能更深地感受到爷爷对“我”的关爱。

课件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