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孔融让梨”的传统故事。
2.知道同学之间互相谦让的事例。
3.知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
情感:
1.愿意向讲谦让的同学学习。
2.当自己谦让别人时感到心情愉悦,别人谦让自己时,有感激的情感产生。
行为:
1.在好处和方便面前想着别人。
2.与同学相处时,把好处和方便让给同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小学一、二年级“团结友爱”德目中,“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的要求编写的。
本课教材选用了《孔融让梨》这个流传久远的古代故事。
本课设五个栏目。
“想一想”栏目,设在课文前,起导入作用。通过让学生看“两只小羊过独木桥”的图,并思考一个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引出本课的主题。
“议一议”设两个问题:第一题,让学生站在孔融的哥哥、弟弟及家人的角度进行情感体验,体验一下被人谦让时的感受,达到激发情感的目的。这样利于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说一说”是在明理的基础上门辨析,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好处、方便时做到讲谦让。
“夸一夸”是通过夸身边同学讲谦让的事例,树立榜样,表扬鼓励讲谦让的同学。
“讲一讲”中课后作业,通过让学生把“孔融让梨”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进一步完成教学目标中“知道讲谦让的传统故事”的要求。
教法建议:
1.课上可以让学生通过模拟表演的方式,体会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谦让,可以怎样谦让。
2.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灵活的课件让学生自己操作电脑,帮助学生理解到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孔融让梨"的传统故事。
2.知道同学之间互相谦让的事例。
3.知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
情感:
1.愿意向讲谦让的同学学习。
2.当自己谦让别人时感到心情愉悦,别人谦让自己时,有感激的情感产生。
行为:
1.在好处和方便面前想着别人。
2.与同学相处时,把好处和方便让给同学。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为什么要讲谦让。
教育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讲述:
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两只小山羊,它们同时走到一座独木桥前,两只小山羊都想先到河的对岸去,它们同时走上了小桥。
2.教师开始演示课件一并继续讲述:(名称:小羊过桥)
(1)教师讲述:
两只小羊各不相让,结果怎样?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教师继续演示课件一:
课件内容:两只小羊各不相让,同时掉入河中。
3.教师提问:
两只小羊为什么都掉进河里了?(它们不懂得谦让)
4.教师小结:
两只小羊都想自己先过桥,谁也不谦让谁,结果都掉到河里去了。
5.请学生谈谈看了小羊过桥的事情,你有什么想法?
板书课题:六、好儿童讲谦让
二、学文明理
1.教师提问:
谁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如果学生没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可以播放录音故事。)
2.学生讲《孔融让梨》的故事,教师和其他同学一起补充。
3.出示课文P27的插图。
4.教师提问:
(1)当哥哥让孔融拿梨时,他是怎么做的?
板书:不抢先能让人
(2)他为什么只拿了一个小的?
板书:懂得讲谦让
5.孔融把大梨让给哥哥、弟弟,哥哥、弟弟会怎么想?孔融的爸爸妈妈又会怎样想?
6.小组交流自己的看法。
7.分组汇报。
8.教师小结:
孔融四岁就懂得讲谦让,爸爸、妈妈夸他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哥哥、弟弟跟他的关系更加亲密。(板书:关系亲密)而且,讲谦让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板书:美德)所以,《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到今天。
9.教师提问:
听完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懂得什么叫谦让了吗?
板书:好处方便
10.教师小结:
在好处、方便面前能够做到不抢先、能让人,就是讲谦让的表现。
11.再次演示两只小羊过桥的课件:
(1)教师提问:
同学们想一想,两只小羊怎样做就可以安全的过河了?
(2)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用课件演示小羊互相谦让安全过河的情景。
(3)教师鼓励学生:
在你们的帮助下,两只小羊顺利的过河了,你们也是懂得谦让的好孩子。
三、联系实际
1.请学生讨论:
(1)讨论题:
在学校里,同学之间互相谦让,有什么好处?
(2)小组讨论后,选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教师小结:
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大家就像一家人,学习、活动时都会觉得很愉快。
板书:亲如一家非常愉快
2.请学生演一演:
遇到下面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1)出示三张插图。
内容:栏目三"说一说"中的插图。
(2)教师描述插图中的情境:
情境一:
下课了,小明和小强同时来到饮水桶前,都想喝水。
情境二:
丽丽和小军一起打球,打了一会儿,小刚来了也想打球。
情境三:
春游结束了,同学纷纷登上回学校的汽车,后上来了两位同学,可是,车上只剩下一个座位了。
(3)学生讨论后,进行表演。
(4)同学、教师共同评价,对于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3.请学生夸一夸
(1)同学中谁能谦让?请你夸夸他,说说他是怎样做的?
(2)师生共同夸奖平时能做到讲谦让的同学。
(3)请得到夸奖的同学谈谈自己为什么这样做。
(4)教师奖励每位讲谦让的同学一朵"谦让花"。
4.请学生想一想
在日常生活中,学校生活中,家庭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讲谦让?
5.学生思考后回答。
6.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补充或表扬。
四、全课总结
在今天的学习中,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出色,不仅懂得了什么是谦让,还学会了谦让,我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学校生活中一定会比今天课上的表现还出色,大家的关系会更加亲密,就像一家人一样,大家说对吗?
【篇二】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2.知道热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是一种美德。
3.知道同学之间友爱互助的事例。
情感:
1.同情有困难的同学,愿意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2.体验帮助同学、伙伴时的高兴心情。
行为:
主动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伙伴。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一、二年级“团结友爱”德目中的有关内容和要求编写的。热心帮助有困难的人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具有这种品德的人,能在别人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热情的帮助。
本课课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讲主人公“我”主动热心帮助同学的两件小事。第二部分,通过老师和“我”的对话,说出为什么“我”爱帮助同学。
本课设有五个栏目,即“说一说”“议一议”“学一学”“想一想”“夸一夸”。
“说一说”栏目,设在课文的前面,起导入作用。
“议一议”栏目是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学一学”栏目是学儿歌。学会儿歌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为什么要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想一想”栏目,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帮助有困难同学的具体行为指导。
“夸一夸”栏目,意在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号召大家向这些同学学习,形成一种主动帮助有困难同学的风气。
教法建议:
1.在教学“想一想”栏目时,不要强求学生回答的答案是的,应鼓励学生设计多种答案。
2.教学中要充分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感受。
3.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课上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学生学校生活中的实例。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孔融让梨"的传统故事。
2.知道同学之间互相谦让的事例。
3.知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
情感:
1.愿意向讲谦让的同学学习。
2.当自己谦让别人时感到心情愉悦,别人谦让自己时,有感激的情感产生。
行为:
1.在好处和方便面前想着别人。
2.与同学相处时,把好处和方便让给同学。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热心帮助有困难的人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具有这种品德的人,能在别人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热情的帮助。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乐于助人的情感。
教育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提问:
你看到过同学有困难吗?当时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此问题为栏目一中的问题)
2.教师小结并过渡:
同学们都很热心,在同学有困难时,能够主动帮助。老师认识一位同学,他和你们一样也很爱帮助同学,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帮助同学的。
二、明理
1.教师演示课件一(内容:学习课文的思考题及课文全文)
2.学习课文的思考题目:
(1)小新的同学遇到了哪些困难?
(2)小新是怎么做的?
3.学生回答问题。
板书: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4.教师提问:
(1)小新为什么要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2)得到帮助的同学会怎么想?
板书:高兴温暖
5.教师小结:
遇到困难的同学都会很着急,小新同学能够替同学着想,主动帮助同学解决困难,得到帮助的同学会非常高兴,心里感到很温暖。老师和同学都夸小新爱帮助同学,同学十分感激小新。
6.请学生讨论问题:
(1)如果同学之间都能做到互相帮助,有什么好处?
(2)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引导并板书。
板书:关系密切团结友爱
7.教师用"学一学"中的儿歌强化观点。(文字片)
同学生活在一起,
你帮我呀我帮你,
互相关心多温暖,
团结友爱真亲密。
过渡语: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知道大家非常爱帮助同学,那么,遇到下面的情况,你们知道怎么办吗?
三、导行
1.想一想:
如果遇到下面情况,你该怎么办?
(1)教师演示课件二
内容:"想一想"中的两幅插图。
(2)教师讲解图意
图一:有位同学做数学作业,找不找尺子了。
图二:有位同学因脚扭伤没来上学。
(3)学生小组交流想法后进行汇报。
(4)师生共同评价谁的做法好,对同学的好想法师生共同鼓励。
2.夸一夸:
班里谁经常帮助同学,大家夸夸他。
(1)学生和老师一起列举本班乐于助人学生的事例。
(2)请学生作小记者,采访被夸奖的同学当时是怎么想的?
(3)对于受到夸奖的同学可以进行精神或物质的奖励,以巩固学生的这种好行为,为全班同学树立榜样。
3.帮一帮(此内容为备课教师补充的内容,目的是解决学生思想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
下面同学的做法对吗?为什么?请你帮帮他们?
(1)教师介绍情境,并出示图片。
情境一:
美术课上,小红的同学忘带彩笔了,小红想把自己的彩笔借给同学,可是又有些不舍得,因为这是爸爸给他新买的。
情境二:
在操场上,张强看到一位同学摔倒了,刚想上去帮助可又停住了脚步,他想这位同学又不是我们班的同学。
(2)同学谈看法。
(3)教师小结:
同学们的建议都很好,相信这些同学听了你们的建议一定会感谢你们,他们也会像你们一样爱帮助同学。
四、全课总结
1.教师总结:
为了记住今天学习的内容,我们再读读刚刚学过的那首儿歌:
同学生活在一起,
你帮我呀我帮你,
互相关心多温暖,
团结友爱真亲密。
2.师生共同朗读儿歌结束全课。
【篇三】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老师爱学生。老师的教导是为学生好,听从老师教导进步快。
2.知道听从老师教导是尊师的表现。
情感:
愿意听从老师的教导。
行为:
尊敬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小学一、二年级“孝亲敬长”德目的有关内容和要求而设置的。
本课课文是讲述华罗庚尊师的故事。使学生懂得老师爱学生,老师的教导是为学生好,所以学生要听从教导。
本课设五个栏目。
第一个栏目“说一说”,设在课文前边,起导入作用。
第二个栏目“议一议”,此栏目设两个问题,紧接课文,起提示作用,帮助学生以回答问题的方式,概括课文中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第三个栏目“讲一讲”,这是联系实际的题,从华罗庚的例子中,概括出道理,再用自己的例子,说明此道理,进一步理解学生听老师教导的好处。
第四个栏目“评一评”,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白听老师教导的具体做法。
第五个栏目“读一读”是将本课所讲的道理及行为要求融于儿歌中,帮助学生理解观点,指导行为。
教法建议:
1.重视了解学生在听从教师教导方面的情况。课前品德教师可以向各科教师了解学生的情况,了解情况时可以将老师们列举的学生中好的事例录制成录音,课上播放。
2.教学时,可以将本课中内容联系紧密的栏目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例如:课文与栏目二“议一议”内容联系紧密,建议一起使用。
3.注意引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例如:课前教师可以让一些平时能够听从老师教导的学生稍做准备,课上向同学讲述自己由于听从老师教导取得进步的事例,教育其他学生,激发其他学生乐于听从老师教导的愿望。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老师爱学生。老师的教导是为学生好,听从老师教导进步快。
2.知道听从老师教导是尊师的表现。
情感:
愿意听从老师的教导。
行为:
尊敬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
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尊敬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懂得这是尊师的重要表现。
教学难点:
教学中要注意与一年级、中高年级的尊师教育相联系,又要把握好本课的侧重点。
教育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导语: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家里要听父母的话,那么,请大家说一说在学校里要听谁的话呢?(听老师的话)
2.提问:
为什么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呢?(因为老师是为我们好)
板书课题:五、老师为我好
3.小结并过渡:
同学们的想法都很有道理。我国的数学家华罗庚爷爷,少年时期就是听了老师的正确教导,改掉了学习上的毛病,这对他后来成为数学家都有很大帮助。不信,我们一起来看看华罗庚爷爷中学时候的故事。
二、学文明理
1.演示课件一(课文全文:华罗庚的故事)
2.提问:
华罗庚爷爷上中学时,老师发现他学习上有一个什么毛病?
3.小结:
老师指出华罗庚有时做作业时,做题粗心写字潦草。
4.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讨论题内容:栏目二"议一议"中的内容。
(1)王老师是怎样教导华罗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2)华罗庚是怎样听从老师教导的?结果怎样?
5.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讨论以上问题。
6.学生分组进行汇报。
板书:认真听及时改进步大
7.小结:
华罗庚懂得老师批评他是为他好,所以他认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有时遇到难题就打草稿,做对后再抄在作业本上,结果他进步很大,做题又快又正确,字也写得工整了。由于华罗庚从小养成了学习做事认真的好习惯,为他成为数学家打下了基础。
三、深入明理并导行
1.联系实际,深入明理
(1)教师请学生举自己的一个例子,讲一讲"听老师教导进步快"。(此问题同栏目三"讲一讲"的内容。)
(2)学生在小组中讲自己的事例。
(3)小组代表讲本组中典型的事例,加深对本课观点的理解。(注意:教师听学生发言时,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谈听从教师的教导进步大的道理,如学习上,思想上,小干部的工作上等等,使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应当听从教师正确的教导的道理。)
(4)教师播放课前的采访录音,表扬平时做到了听从老师教导的学生,激励同学们向受表扬的学生学习。
2.评论选择,指导行为
(1)教师演示课件二:(名称:评一评;内容:需补充)
内容:栏目四"评一评"中的内容。
(2)学生评议谁做到了听老师要求,按老师要求做。另外,请学生指出两个做得不好的同学的毛病。
(3)教师小结:
小明上课不仅听清了老师的要求,而且按要求去做,所以作业做得很好。
板书:按要求做
小玲虽然听清了要求,但不按要求去做,而小兰根本就没有听要求,因此这两位同学的作业都没有做好。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就会养成不会听讲的坏毛病,还会影响学习成绩。
3.再次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1)请学生列举自己没听清老师要求影响自己进步的事例。
(2)请学生谈自己今后的做法。
三、全课总结
1.提问: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明白什么道理?
2.学儿歌,结束全课
为了记住今天学习的内容,我们一起来学一首儿歌。
3.演示课件三:(儿歌:老师像妈妈)
内容:栏目五"读一读"中的内容。(内容逐条出现,内容有旁白,可以反复播放,即如简单的节奏声音,屏幕上实质开关声音的按钮,可以随时关掉声音)
4.学生跟着电脑读,学生自己读。
5.教师进行全课总结:
在学校里,老师经常会对同学们提出一些要求,看到同学有了缺点和错误老师会及时指出或批评,老师这样做是为了同学能更快的进步。希望同学们今后都能听从老师的正确教导,各个方面取得更大进步。
板书设计:
五、老师我好
认真听
及时改进步大
按要求做
探究活动
(一)
开展“比一比,谁的进步大”的活动。
活动过程:
1.教师利用本队会时间宣布开展此项活动,并提出活动要求。
要求: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工作中,认真听取各科教师的意见、建议、批评、要求,争取在各个方面取得进步。
活动时间:一个月
2.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
3.一个月后,召开班队会,参加人员除了本班学生、班主任外,还可以邀请本班的一些其他任课教师。
(1)班长或中队长主持会议,宣布“比一比,谁的进步大”的活动汇报会开始。
(2)学生用各种形式汇报自己在老师的帮助下取得的进步。
(3)参加班队会的各学科教师表扬近由于认真听取老师教导进步大的同学。
(4)班主任总结发言。
(二)
老师,您好
一、主题与构思
在教师节来临之际,以轻松、活泼的活动形式,让老师们过一个愉快的教师节,同时,同时,也进一步增加同学与老师之间的交流。
二、活动准备
1.买好饰品、礼物及奖品,并布置好教室,将礼物一一送到各个教师那里,并邀请他们参加活动。
2.安排好节目,并进行排练。
3.班会活动形式:文娱小节目,如诗朗诵,表演唱游戏(师生、同学)等。
三、主题会实录
(一)开场白:
A: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B:今天,也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A:是啊,又一个9月10日来临了,而这个9月10日,是我们高中的第一个教师节。
B:因此,我们想在这里对在座的老师说一声:
合:老师,您好!
A:教师,您好!--高一(1)班庆祝教师节中队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诗朗诵:
B:一支粉笔,指点知识王国的迷津;
A:一块黑板,记下老师无限的深情;
B:一个讲台,映着老师高大的身影;
A:三尺教鞭,开辟通向理想的路程;
B:此时此刻,我们有许多的心声要向老师吐露。
请欣赏诗朗诵--《一份真心的祝福》
一份真心的祝福
时光飞掠而去
而园中的鲜花
已经开放
啊!老师
千言万语
不足以形容我的谢意
您给予我的那片燃烧的阳光
我将为这珍贵的拥有
而永远骄傲
老师,我诚恳地祝福您
您用知识的泉流浇灌祖国的花朵
您用满腔的热血铸成了类的灵魂
成长的书籍
页页相系着关怀和期许
是您引领着我们
在知识领域里尽情地挥洒
舒展着年轻的挚情
记取那灿烂的一页
感谢您授予的一切
仅以诚挚的心
祝福您
纤细的粉笔的线条
在一小块黑色的领地上
铺设着时代的路轨
谢谢您,老师
从您的道道皱纹里
我走出天真和幼稚
或许有千里冰封
或许有万里雪飘
您的圣洁和温暖却使我们相信
生活没有冬天
永远感激您,祝福您
教诲如春风
思情似海深
一份真心的祝福
给我敬爱的老师
数载寒窗,永沐恩泽
(三)男生独唱:
B:在很多时候,尤其是喜庆场合,人们都喜欢用歌声来传达内心的情感。
A:今天,我们班的:"情歌王子"也要来一展歌喉,为教师献礼,有请陶频为我们带来一首《爱好潮水》,掌声欢迎。
(四)女生二重唱:
A:嘿,真不愧为我们班的"情歌王子",唱得还真不赖呢!
B:哎,你们女生还有什么节目吗?
A:当然有啦,我们还童趣十足,为老师们献上一首儿童歌曲呢。
B:那就快请吧!
A:好!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这首儿童歌曲--《我爱米兰》(老师窗前有一盆米兰),大家欢迎!
(五)游戏一:
A:下面,让我们稍微放松一下,来做个游戏吧。既然今天是教师节,不好,让我们师生来合作一番,大家说好不好?(好!)那就让我们来做一个"心有灵犀"的游戏,来考考我们同学与教师之间的默契吧!
游戏过程:师生共同完成猜成语
第一轮: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表演成语,老师猜
第二轮:老师通过肢体语言表演成语,学生猜
(六)游戏二:
A:请问各位同学,在新环境中,你们各自的好朋友是谁呢?既然你们是好朋友,那你们到底对对方了解多少呢?不好,让我们来做另一个心灵感应的游戏吧!游戏过程:两位同学组成一组,确定一人为答题的对象,两人同时回答主持人的问题(写在题板上),回答的答案相同相近的多的一组获胜。
题目如下:
1.生日时,你会买什么送给对方?
2.你讨厌什么?
3.起床你第一件事做什么?
4.你喜欢什么?
(七)结束语:
A:您的知识如同春风
B:您的教诲如同雨露
A:使我破土而出
B:使我茁壮成长
A:老师,您是希望与幸福的播种人
B:您的付出,您的辛劳,我们永记心房
A:我们想说一声,
合:"老师,您辛苦了!"
A:"老师,您好!"--高一(1)班庆祝教师节中队主题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