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三年级>导航 > 热点专题

小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三篇

2018-12-17 09:38: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1、掌握基准键键位和手指的分工。2、掌握正确的打字姿势,养成良好的键盘操作习惯。3、学会使用“明天打字员”软件。教学重难点1、正确的指法、熟练的输入。2、速度、准确率、键位识记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后有同学们问老师:怎样才能像老师那样双手自如地使用键盘输入字符呢?其实,并不难,要熟练地使用键盘一要有正确的指法,二是要刻苦练习。指法是一种击键、按键的手指动作规范,正确熟练的使用键盘必须要遵循指法规则。

  二、新授

  1.基准键掌握基准键的操作方法是我们正确使用键盘的关键所在,基准键是确定其他键的位置的标准,他位于主键盘区,分别是八个键(板书:基准键:A、S、D、F、J、K、L、;)。其中F和J上面有凸出的小横线,它的作用是通过手指触摸定位的(板书:分别给F和J加着重号)。

  2.手指分工告诉学生在使用键盘的时候,要双手并用、每个手指都用自己的用处,不要单手、单指操作。打字姿势说明:正确规范的操作姿势,有利于快速、准确的输入不易产生疲劳。(教师说明,学生跟着做)(1)坐姿端正,身体正对键盘,双脚自然平放在地面上。(2)肩部放松,上臂的肘部轻轻靠近身体,手腕自然放平,不要弓起,不要接触键盘。(3)上身稍向前倾,胸部与键盘距离一般在20厘米左右。(4)坐位高低适当,屏幕中心略低于水平线。(5)手指微曲,轻轻的放在各个基本键上。其中左右手食指分别放在F和J上,双手大拇指放在空格键上。学生摆好姿势,教师检查纠正。

  3.操作要求在掌握了打字姿势和手指分工后,我们要通过练习,来巩固熟练,在练习之前我们要给同学们提几个要求:(出示要求)(1)坐姿端正,肩部放松,两脚平放。(2)指尖击键,用力适度,击键快准。(3)严格指法,记牢键位,多打多练。(4)眼睛看屏幕或文稿,练习“盲打”。[练一练](1)单击“开始”按钮,将指针依次指向“程序”,单击“明天打字员”命令,打开“明天打字员”窗口。(2)进行指法训练。练习过程中巡视,纠正学生的姿势和指法。

  三、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哪些键;学会大字的正确姿势还练习了基准健的指法。收获很大,继续努力我们就能正确熟练的使用键盘了。


【篇二】


  教学目标:1、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2、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生活的情况,学会通过观察童年题材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都有各自特点。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1、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2、认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同美感;3、描述童年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不同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教学过程:

  一、导人(板书课题)

  1、引导学生分析现在的童年生活。(请一两名学生将将自己美好的童年故事)2、师小结:看得出,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珍藏着许多童年的美好往事。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艺术家们的内心世界,去看一看他们眼中的童年是什么样的呢?

  二、新授

  1、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欣赏到的四幅从古至今、风格各异,但又都是表现童年题材的艺术作品。看一看,你喜欢哪一幅呢?(学生观察并思考自己喜欢的作品是哪一幅)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喜欢的作品,选择相对应的小组重新坐好。2、引导各组学生为本组评选出组长。3、出示四张自学提示卡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式学习。4、共同欣赏分析:(1)《端阳婴戏图》苏焯(宋)这幅画是用哪种绘画方法表现的?描绘的是哪个时期的人物?画中描绘的是哪个节日?他们在做什么?你可以通过表演的方式再现画中的情景吗?(学生表演)(2)《翻身奴隶的儿女》于月川画面中的人物是哪个民族的?她们在做什么?这幅画所描绘的内容发生在什么年代?一幅为国画工笔重彩,用笔细腻。一幅为国画小写意,用笔洒脱。二者都具有“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中国画特点。(3)《战斗中成长》秦大虎、张定钊(重点分析作品的思想内涵)解决问题:(小组成员以抢答形式回答问题,其他小组补充)这幅画的表现方法有何特点?画中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场面?看到这幅画你联想到了哪部影片?战士和你们的童年有什么不同?(4)《冬天的阳光》王今栋(重点分析艺术表现形式)解决问题:(学生自设问题,共同解决。)从这幅作品中,你看懂了什么?你还想了解关于这幅作品的哪些知识?

  三、总结

  1、学生总结: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童年有了哪些新的理解。2、教师总结:这些艺术作品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艺术家的情感,体会到了艺术的形式美,它更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历史的画卷,使我们对不同年代的美好童年有了不一样的理解。课后,你还可以问一问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想,他们一定非常愿意和你一起去回顾自己童年时代的美好往事。童年永远是人们热衷的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在每个不同的年龄段体味到人生不同的快乐。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童年的那段时光留给我们的往往是纯粹、难忘,同时也是美好的记忆。

  四、课后作业:与自己的家人交流童年的往事与感受,并创作一幅童年题材的绘画作品。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估计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宽数学书的厚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师:你是怎么想的?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三年级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