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一、激趣解题,走近文本。
首先,说一说这一课我采用的解题方式。课题即文眼,能闪亮地传递给读者以文本的第一信息。我利用学生一年级曾经学过的一篇课文,从孩子们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而引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兴趣。通过童话般的引导,让孩子们随着宇航员叔叔走进神奇的太空,进入课文学习。有了这一步思维与想象力的渗透,让师生一同进入“慢慢读,欣赏吧!”这样渐进文本的愿望。
二、解读教材,洞明学情。
《太空生活趣事多》是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一篇精读课文。本课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并且把造成“奇特”的原因巧妙地安插在第三段:“因为在宇宙飞船里,水失去了重量。”这就是失重,也就是造成睡觉、喝水、走路、洗澡都很奇特的原因。这些有趣的事情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我设计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把课文读好。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较多,在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认读,帮助学生不断巩固。对于课文内容不用和学生讲得太多,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能够明白太空生活这么有趣的原因是失重就可以了。
三、理念引路,方法确定。
一堂语言课不仅应该是书声朗朗的,而且应该有默默地静思,应该有读读想想、读读划划,虽然我们面临的仅仅是二年级的孩子,但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开始培养他们的读书习惯和读书能力,使他们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会怎样读书,形成能力和感悟。根据教材和低段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我在课堂上设计渗透默读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对课文的批划过程中,完成对课文的初步解读,同时掌握寻找重点词句的方法,通过交流“太空中哪些事很有趣呢?”,让学生自主引用文本,辨析文本,理解文本,从而达到营造主动、互动、合作和生动的课堂学习氛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智慧。
四、细化过程,优化学习。
在导入课文之后,先进入生字词的巩固训练,识字教学仍然是二年级学习的重点。本课生字较多,我遵循识字的语境性和再现性的原则,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展开每一步教学环节。
在熟练生字词的基础上初读课文,然后围绕课文中心“趣”字展开。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说趣,充分表达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在感知趣--说趣之后,进入到本环节读趣。朗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学生有了初步的情感体验的上,放手让学生自主地选择段落尽情充分地体味语言,培养语感,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教育。在这个环节里我采用自由练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朗读方式,使课堂互动起来,提高教学效果。
五、即时反思,促进教学。
在这节课中,我力求体现三个教学追求:
1、充分尊重学生,创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轻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同学,支持鼓励评价的原则。
2、读思结合、读悟结合,让学生在充分阅读文本中学习课文,形成能力。
3、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然而他们的学习需求有的可以表述出来,而更多的是内在的,因此我站在学习者的位置制订学生的心理需求,力求按照他们的学习设计教学策略,从而体现老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篇二】
一、教材简说
《回声》是一篇生动形象的科学童话。文中配有插图。本课的主人公小青蛙,它不明白为什么有一只小青蛙在调皮的学它说话。在青蛙妈妈投石击水,用水波和声波相比的巧妙指点下,小青蛙才明白回声的原理。小青蛙的思想感情是随着对回声的认识而变化的。要引导学生读出变化的语气。同时激发孩子学科学、爱科学的欲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巩固“呱”“哩”等6个生字,会写“圆”“围”两个字。②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③感悟“捡”“扔”“激”“碰”“荡”等词语的用法。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赞美、奇怪、欢快、亲切的语气。
②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自主读书,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
(3)德育目标
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4)创新目标。
①培养学生再造性想象,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赞美、奇怪、欢快、亲切的语气。
②感悟“捡”“扔”“激”“碰”“荡”等词语的用法。
②圆、围这两个字达到四会。
(2)教学难点
①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四、教法学法
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读出小青蛙和青蛙妈妈的各种语气,在教学中采用了导读法。例如:在整体感知课文时进行师生互读。在教学1--3自然段时,对重点句子进行范读、赛读、对比读。在教学4-6自然段时,让学生默读、带动作读、小组里边读、分角色读、齐读、带头饰表演读。俗话讲“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在阅读教学我把读贯穿于全文。为了突破难点,在教学4—5自然段时,我采用了直观演示的方法。让学生轻而易举的理解回声是怎样形成的。
本篇课文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例如:在教学1—3自然段时,让学生自己选择朗读的方式,并且说说都读懂了什么?在教学4—5自然段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青蛙妈妈是用什么方法让小青蛙知道回声是怎么回事?并且自己选择朗读的内容。这种学习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五、教具的选择与使用目的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头饰。一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是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六、教学程序设计
这节课我是分六大部分进行的。
1、看图谈话,设悬导入。
我设计两个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习动机。并为讲授新课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2、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利用猜字游戏复习巩固生字。
采取同桌互读和猜字谜的办法来巩固生字,符合低年级儿童思维的特点,并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巩固生字的目的。
3、师生合作,朗读感悟,研究体验。
首先创设情境,师生互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师生合作,培养了孩子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然后图文结合,小组合作,研读1---3自然段。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读完了在小组内交流,说一说都读懂了什么?老师对重点句子进行朗读指导,达到有感情的朗读。新课标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让学生自主的选择朗读方式。为了避免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教,设计了一个这样环节,让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教师适时点拨。接着实验演示,突破难点,研读4、5自然段。先让学生讨论青蛙妈妈是用什么方法让小青蛙知道回声是怎么回事?然后进行演示青蛙妈妈投石击水和小青蛙的叫声,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桌互说水和声波的变化。用水波和声波相比的巧妙指点下,让学生明白回声的原理。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悟语言。了解回声的形成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采取了演示法,呈现学生面前的是一幅幅真实、直观的画面。让学生直观的感知回声形成的过程,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后,带上头饰演读课文并进行拓展练习。
4、指导写字。
引导学生观察,说说都发现了什么?教师示范写字。学生描红,练习书写。教师巡视,鼓励写的好的和写的有进步的学生。并挑选学生写的字在实物投影上展示。
5、总结全文。
6、体验性作业。
【篇三】
【说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力求采用自主、合作地学习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依据新课标要求和设计理念,再结合教材重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一课时可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说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会用“温和”说句子。
3.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雹子和雪;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教育学生爱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说教法】
低年级阅读教学应把词句训练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合作的精神。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三种教法:
1.直观演示法。
通过生生互动演示、师生互动演示,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参与训练,激活思维,读懂课文的词句。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这节课,我制作了优秀的课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去诱发学生的情感。是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
3.鼓励欣赏法。
在小组中、班集体中的点评,主要是鼓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羡慕,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学习的信心。
【说学法】
1.自主学习法。
2.合作学习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了以上两种学法的指导。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地听、说、读、问、评、议等去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根据阅读教学的特点,坚持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说教学】
在此基础上,第一课时充分利用互动的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研读全文。
一、巧设悬念,初步感知。
由师生互相介绍自己,引出“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是谁,可是有个小朋友却不知道自己是谁,我们帮他猜猜好吗”?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地集中,迫切地想知道谜底。紧接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猜出谜底就是“水”。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你喜欢这篇课文吗?将你感兴趣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3.全班交流,教师随机指导认读生字、新词。
此环节是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进行交流,整体感知课文,达到生生互动。
三、师生合作,小组研读全文。
1.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向别的小组同学提问。但是,你必须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而且,这个答案必须在书上。
2.学生自由读课文,准备问题。
3.小组交流问题。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仔细地读每一句话,精心地设计问题。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集思广益,完善问题,进一步达到生生互动。
4.学生一问一答,教师根据学生问题随机重点指导。
教师通过本课的三种教法,对学生进行词句训练。如:利用直观演示法理解关联词“一……就……”;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区别“落下来、打下来、飘下来”,理解“暴躁”等词语;通过想象和联系生活实际,学会用“温和”说话。并将鼓励欣赏法贯穿始终,如:你听得真仔细;如果你的声音再大一点就更好了。
在这一环节中,从始至终教师在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会知识,充分体现了小组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师为主导,生为主体。
5.梳理全文,完善板书。
6.学到这里,你还想了解哪些课文里没有的有关水的知识呢?学生自由提问。
此环节,教师并不急于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将问题延伸到课外,并教给学生寻找答案的方法,达到再探新疑的目的。
四、扩展练习。
出示三项作业,学生任选其一。
1.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举例子说说,再写下来。
2.收集有关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和带来灾害的资料。
3.说说人类想出了哪些办法使水只做好事,不做坏事。你还有别的办法吗?
学生在学习上是有所差异的,此选择性作业涉及到“说”、“写”、“收集”三方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说效果】
按照上述教学方法施教,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通过生生互动自己就可以解决,对于学生的难点则需通过小组互动和师生互动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