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资料
(一)举止礼貌的习惯
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礼貌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立志奋进的名言
细化目标: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3、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4、在理解别人的帮忙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5、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6、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7、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8、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9、集合做到“快、静、齐”,观看比赛礼貌喝采。
(二)诚实守信的习惯
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职责,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
细化目标:1、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发奋去做。2、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3、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话。胡雪岩名言
(三)尊重他人的习惯
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与受人尊重一样,尊重他人是我们的需要。
细化目标:1、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2、用心听对方说话,不好一边听一边思考自己的事。3、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好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4、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5、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
(四)守时惜时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时刻观念,从小懂得“时刻就是金钱”、“<时刻就是效率”,从小养成守时惜时的良好习惯。
细化目标:1、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2、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溜达玩耍。3、回家后,立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事当天毕。4、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
(五)懂得感恩的习惯
学会感恩是人性的体现,懂得感恩是职责的要求。懂得感恩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
(六)勤俭节约的习惯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目前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刻不容缓。
(七)遵守秩序的习惯
规则和秩序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则。没有秩序任何群众活动都无法开展。
(八)勤于动手的习惯
自己动手能够提高学生自理自立潜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