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的关键时期召开的十分重要的大会。
A.新时期
B.新阶段
C.新征程
D.新时代
答案:D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和()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A.美好生活不充分不平衡
B.幸福生活不平衡不充分
C.幸福生活不充分不平衡
D.美好生活不平衡不充分
答案:D
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特征是()。
A.“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C.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D.中国*领导
答案:D
4、首次详细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著作是()
A、《雄辩术原理》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学》
答案:C
5、的“白板说”是由英国学者谁提出的()
A、卢梭
B、斯宾塞
C、培根
D、洛克
答案:D
6、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
A、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词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D、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
答案:A
7、首次详细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著作是()
A、《雄辩术原理》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学》
答案:C
8、的“白板说”是由英国学者谁提出的()
A、卢梭
B、斯宾塞
C、培根
D、洛克
答案:D
9、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
A、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词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D、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
答案:A
10、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差异性
答案:D
11、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高表现是()
A、预见性
B、目的性
C、创造性
D、选择性
答案:C
12、提出“白板说”的是()
A、华生
B、洛克
C、卢梭
D、格塞尔
答案:B
13、“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答案:B
14、能否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则是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
A、条件
B、关键
C、重要补充
D、因素
答案:B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
B、《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C、《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课程标准”
答案:D
16、能够跨越年龄、跨时空的教育是()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成人教育
D、网络教育
答案D
17、“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答案:B
18、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A、哲学观念
B、人性假设
C、理想人格
D、生产和科技发展水平
答案:D119、“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答案:B
20、古诗句“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描写的心理现象是()A.空间错觉
B.时间错觉
C.运动错觉
D.视觉错觉
答案:B
21、我国教育目标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答案:C
22、当前,流生问题与()问题这两种倾向妨碍了教育目的的实现和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
A、片面追求升学率
B、乱收费
C、唯学历教育
D、辍学
答案:A
23、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A、既从事体力劳动,也从事智力劳动
B、从事智力劳动或从事体力劳动
C、接受工人、农民再教育
D实行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答案:D
24、我国开始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是在()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答案:B
25、《学记》中“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答案:A
二、案例分析题
1.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有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难度很大。据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都是那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这种差异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问题:对于新课程改革遇到的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采取哪些有效的方法,才能使所有学生在课程改革中受益?
【参考答案】对于新课程改革遇到的这个问题,应该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中,要重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还应重视个别差异,加强个别指导,每个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其天资、禀赋、兴趣、性格等心理品质差别很大,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会了,可以“不听”
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上课不到十分钟,王谨同学又在翻来覆去摆弄试卷,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过了一会他又在下面翻找着什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百”了。“王谨!”我大声喝道,“你在干什么?”他脸陡的涨红了,旋即说:“我不想听!”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竭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愤懑。“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去休息吧!”我故作轻松地说。他可能考虑到当时的态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办公室,尽管极不情愿。
问题:当学生不愿听时,怎么办?这时如何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我认为课堂上提倡教学民主非常重要,师生之间的“换位思考”是协调师生关系的关键;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敞开心扉,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只有走进他们,深入其中,知其所想,给其所需,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教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才是学生为欣赏的。学生不愿意听就不能*他去听。
3.一位学生档案袋中的老师评语
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总是默默无言,老师为他写道:“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一个聪明文静的孩子。每作业,你总是那么认真,每一节课上,你是那么专心。什么时候,能让老师听到你甜美的声音?”亲切的语言像和煦春风,不仅让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消失了,而且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良好的心理体验之中。
问题:请你分析一下这位老师评价的成功之处。
【参考答案】教师用评语的形式给予学生评价,充分发挥了质性评价的功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之处,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使评价成为学生走向成功的起点。
三、论述题
1、管理教学工作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学工作计划
1、建立学校教学工作的计划体系
2、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学校、教研组和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二)教学工作的组织(教务处:编班、排课、校历、作息时间、学籍)
(三)教研组工作的管理
1、教研组的主要任务,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工作,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和教学工作能力,建立良好的教师集体,培养良好的教风,改进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2、教研组的设置3、教研组长的选用4、加强教研工作的指导,搞好教研组的建设
(四)教学工作的检查与指导
(五)提高教学工作质量
1、明确的指导思想2、完整的工作体系3、对形成教学总理的诸要素实行管理4、对教学工作全过程实行管理5、教学工作质量检查与质量分析评价。
四、教学设计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编排了“我的角色与责任”主题单元,其中一节是《我是谁》,主要内容如下:
我们应该如何当好自己的角色?
在家-做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好帮手”
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得“小标兵”
在学校-做团结友爱、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
在社区和公共场所-*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在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勇于创新的“小主人”
学生情况: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班级人数为45人。
设计要求:
(1)请写出本课的教学目标;
(2)请写出本课的教学方法;
(3)请简述本课的教学过程;
答案: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当好自己角色的愿望。2.知识与技能:知道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同的角色。
3.过程与方法:认识到不同角色对自己所提出的不同要求。
【教学方法】
1、以问题的形式切入,给学生更多自己思考的空间。2、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入,自我介绍
1、出示谜语,引入
师:今天我先来考考大家,出一个脑筋急转弯,看看谁是我们班聪明的孩子:两个爸爸加两个儿子为什么只有3个人?谁能告诉我?
生:一个人既是爸爸又是儿子,他同时充当了两个角色。师:你真聪明!当一个人面对不同的人时,一般会有着不同的角色。
2、自我介绍,引出新课。
师:面对你们,我是谁?并板书:我是谁?生:安老师。
师:对,听着大家亲切的称呼,我感到非常幸福。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几张照片,请你说一说照片中的我又是谁?
(课件)(1)我带女儿和妈妈去看望我的姥姥,我是谁?生:女儿、妈妈、外孙女(2)去年我带女儿去乐亭大钊纪念馆参观,我是谁?生:妈妈、参观者(3)在今年的文艺汇演上我和李悦同学正在演唱评剧,我又是谁?生:演员
师:大家的眼力可真棒,说的真好。你们看,生活是这么的丰富多彩,我在不同的场合下,变换着不同的角色。
那你们呢?生活中你有可能是谁?先同桌交流,再说一说,好吗?
小组讨论交流,而后说一说(告诉学生:在??我是??)随机板书:学校、家里、社会
同学们你们看,我们在生活中有这么多不同的角色,每个人都扮演了很多不同的角色。
二、讨论交流如何当好老师和学生的角色
1、老师
大家说的真好,老师这还有一张照片,请大家看一看,这是我们上周五上英语课时的情景,在这张照片上,我扮演的是什么角色?生:老师(课件)
师:同样今天在这里我还是扮演老师的角色,那我很想知道你们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子的?我想听听你们的意见,因为我想当好老师这个角色。生:各抒己见(和蔼可亲、严厉、关心我们、)
师:同学们真诚的话语给了我很多启示,我一定会采纳你们的意见,努力当好老师这个角色的。
2、学生
师:我是老师,你们是生:学生
师:你又认为怎样做才是一名好学生呢?生:各抒己见
师:同学们的发言是多么精彩啊,如果按照你们刚才说的去做,相信大家都是好学生。
三、讨论身边的人的不同角色从而去感受责任
师:那么我们周围的人每天在社会中都扮演着什么角色?请同学们看书,再联想一下身边你熟悉的人,说说他们是怎样当好自己角色的呢?
1、学生讨论交流,然后发言。
2、在不同的场所,大家的角色是不一样的。随着环境和参照对象的不同,角色的也在变换着,当好自己的角色是我们的职责。
四、角色体验、活动互评
1、讨论
师:那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当好自己的角色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讨论。(课件)出示各种角色,学生讨论,交流。
场景角色
公共汽车上司机乘客
家里妈妈爸爸儿子(女儿)
运动会上运动员裁判员安全服务员观众
超市顾客销售员医院
医生护士病人
每个小组可就一、两个内容发表意见。
2、师:同学说的非常棒,讲出了每个角色的责任和义务,那让我们来演一演好不好?根据老师给出的角色牌,你们小组成员自己创设场景,来演一段情景剧,好吗?
组长领角色牌,开始活动,(角色设计正反面都有)
3、展示活动,大家互评,体验角色。
师:你能看出他们表演的是什么内容吗?你觉得他们扮演好自己角色了吗?为什么?谁来点评一下?(反面的角色:作为演员演得好,作为乘客没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师:老师也想演,哪位同学想和老师一起演?我是一名售货员,你是一名顾客。我们设计的场景是在商店里买东西的情景(卖出的是残次品,退货的情景)请学生来点评,我们扮演好了自己的角色了吗?表示感谢。
五、总结延伸
1、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在扮演好自己角色的同时,不要忘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啊。
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我是谁”这个话题,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相信同学们都能在生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课件)
(1)在家庭做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
(2)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
(3)在学校做团结友爱,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
(4)在社区和公共场所*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5)在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勇于创新的“小主人”。
2、师:今天的课后作业:请同学们以小记者的身份到现实生活中去看看,我们周围的人据老师给出的角色牌,你们小组成员自己创设场景,来演一段情景剧,好吗?
我是谁
学校
家里角色——责任
社会
五、教育写作
结合材料及学科知识写出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
(1)柳传志说过一句话“卖一台联想电脑,就相当于是帮别人卖掉一个视窗,帮英特尔卖了一个芯片。
(2)崔永元说,我们给别人打工,由于无知识产权,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只能打工。
(3)前商务部长*也说过一句话:中国需要卖掉8亿件衬衣换一架波音飞机
作文分析:
三段材料可以分为两层:(2)为一层,重点是说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重要性。(1)和(3)为一层,主要从具体例子上说明中国产业发展中的困境:缺乏高含金量的自主创造,中国产品附加值低,且为别人做嫁衣裳。联系此题乃是对教师认识和能力的考察,不难想到此题立意乃是“创造力、创造思维”的培养和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高素质社会主义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