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活动是安徽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教科书(非零起点)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三单元家庭电影我编辑”的“活动4完善电影作品”。
本活动是在前面的基础上,给影片配上字幕并终输出完善后的电影作品。整个活动分以下2个阶段来进行:1)添加影片字幕。2)输出家庭电影。
【学情分析】
字幕的添加方法应该不是难题,教师主要稍加引导即可,字幕的作用相信学生也能理解(结合平时看的电影或者电视剧中的字幕)。另外,通过让学生欣赏课本光盘中的家庭影片视频,让其进一步了解字幕的作用。输出电影的操作方法也不难,但是电影的输出格式有很多种,如何输出?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些知识点教师要给学生解释清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字幕添加的方法,能为字幕家庭电影添加字幕。
2.能够家庭电影的输出方法,理解多种输出格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给家庭电影添加字幕,体验字幕在影片中的作用。
2.通过输出家庭电影,体验输出影片的整个过程。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激发学生动手的欲望和制作兴趣,创造性的编辑、制作影片。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添加字幕、输出影片作品;
难点
添加字幕并设置字幕的显示效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屏幕展示:播放上节课完成的家庭影片及教师课前已添加字幕的影片,让学生进行对比比较,体验出字幕的作用。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影片。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为上节课完成的影片添加字幕并输出影片格式为.mpg,且要保存源文件,格式.vsp。
二、任务驱动、展开活动
说明:考虑到学生已经花了三节课的时间来认识“会声会影”,且课本上有非常详细的操作步骤。所以,本课时的操作一律采用“先让学生操作练习,然后教师简单演示、评价、总结”的模式来完成,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可以互相讨论。
三、添加影片字幕
任务1:给片头添加字幕:学生打开活动3保存的家庭影片文件,参考课本P104-105步骤为影片添加片头字幕。(教师巡视指导,并不断提示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师评价、总结:教师总体评价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并简单演示操作步骤,并强调注意事项(小蚂蚁部分提示)和大部分学生犯的操作错误等。
任务2:给片尾添加字幕:参考片头字幕的添加方法给片尾添加字幕。字幕内容:“制作:XXX,2010年7月”,并设置字幕的格式及放映时间。(考查学生举一反三能力)(教师巡视指导,并不断提示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师评价、总结:要求学生打开课本P105-106,对比操作步骤,找出自己操作的不足部分,教师简单演示操作步骤,并强调注意事项及大多数学生犯的操作错误。
任务3:添加影片主体字幕:参考课本P104-105步骤,给8段素材添加字幕,并设置文字格式和放映时间。(教师巡视指导,并不断提示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师评价、总结:教师先评价学生任务完成情况,然后边演示操作步骤边强调注意事项及学生容易犯的操作问题。
1、输出家庭电影
教师介绍:家庭电影编辑、制作好以后,要将影片输出为.mpg或其他视频格式,便宜保存和播放(结合课本P106“剖析室”)。
任务驱动:学生参考课本P106-107步骤,将影片输出为.mpg格式并保存源文件.vsp格式。(教师巡视指导,并不断提示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师评价、总结:教师总体评价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并提示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强调小蚂蚁部分提示。(结合课本P108-109“知识库”部分)
【活动小结】
注意事项:字幕格式及放映时间的设置、影片的三种编辑视图、如何将电影作品直接刻录到光盘等。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主要以操作为主,考虑到学生已经花了三节课的时间来认识“会声会影”,且课本上有非常详细的操作步骤。所以,本课时的操作一律采用“先让学生操作练习,然后教师评价、总结”的模式来完成。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只是少数学生觉得课本P108-109“知识库”中的内容比较难理解。下次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介绍,加深学生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