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人教版)《劳动》第四册。
【设计理念】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交往。是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教学中,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应是学生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教师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依据以上新课程理念。设计本节课教学。
【教材分析】
《制作拉花》一课是由简单的文字和五组图示构成的。简要的文字作中介。过渡到做法。列出了制作拉花的五个步骤:①裁成方形。折成三角形;②剪花瓣;③来回剪;④做上几片轻轻展;⑤粘成串。语意明确。图画清晰。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对简单的手工制作方法己基本掌握。并有浅显的剪纸技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己具有。能通过简单的手工制作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学会制作拉花的方法、步骤。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3.实践目标:能动手制作简单的拉花。美化环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
折补以后“来回剪”是教学重点(要求剪痕疏密均匀。剪痕越细密越长、略带弯曲。拉出的花就越大)。
【教学难点】
“轻轻展开”是教学的难点。只有轻轻展开。才不易拉断剪出的花纹。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几种不同样式的拉花。几个做好的纸花原样。录音机。多媒体。
学生准备:边长为10-15cm正方形彩纸10张。剪刀一把。
铅笔一支,胶水。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疑,引发动机
(一)设境激趣。导入新课课前教师用样式各异的拉花装饰教室。营造气氛。让学生对拉花有直观形象的认识。
导语:同学们看到教室里的漂亮拉花后。想不想亲手制作一串拉花。把你的房间布置得更漂亮些?
今天老师就满足同学们的要求。我们来学习“制作拉花”。
(板书:九、制作拉花)(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问题意识1.启发谈话:请同学们四人一组观察老师发给的纸花原样或自学课本上的方法。试着剪一个纸花。想怎样剪就怎样剪。看你能想出几种折吞方法?
学生自学、讨论。分小组试着剪纸花。
2.启发学生上讲台边说边用视频展示仪演示制作方法。学生总结方法的同时教师板书:折三角。剪花边。来回剪,轻轻展。教师再出示课件(课件略)。让学生对制作纸花的方法有直观形象的认识。
3.请学生再说说其他折要方法。并自选一种方法再试着剪纸花。剪完后认真观察能发现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依据教学目标。创设一种特定的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入好奇、生疑的情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课本只提供了一种折叠方法。‘。想怎样剪就怎样剪”为学生能否想出多种折要方法提供了创造思维的空间,避免了制作的单一性。
(三)明确研究目标。诱发探究动机1.通过刚才同学们讨论交流,你在剪纸花时发现了什么问题?请每一小组选代表发言。
2.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课件:
(1)为什么有的拉花拉不开?
(2)为什么会把拉花剪成了对称的两半?
(3)来回剪时会把花纹剪断该怎么办?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运用“发现法”及“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探究实践。学会发现。通过合作研讨、相互观察、讨论交流等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
二、自主探究,寻求答案
教师出示一串拉花问:怎样剪才能剪出“既剪不断又拉得长”的漂亮拉花呢?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设计意图】:本环节折导学生合作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探究,寻求答案
教师出示一串拉花问:怎样剪才能剪出“既剪不断又拉得长”的漂亮拉花呢?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设计意图】:本环节指导学生合作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多维互动,合作解疑
(一)组间交流让学生在小组交流。说说在剪的过程中应怎样剪才能剪出既剪不断又拉得长的漂亮拉花。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二)小组研讨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教室里的拉花。想一想。制作一串拉花又该怎样做呢?
2.学生认真观察后总结方法。
教师板书:粘成串(三)多媒体出示儿歌裁纸成方折三角。随意画线剪花边。两边来回剪又剪。做上几片轻轻展。两两相对粘成串。
学生读儿歌,加深理解。掌握方法。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教师运用“发散与集中”教学策略,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先掌握制作一个纸花的方法步骤,再掌握制作一串拉花的方法。能体现教学的层次性。使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学生通过观察、探究。总结出制作拉花的方法。教师再出示儿歌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提高学习兴趣。
四、操作实践。形成技能
I.同学们。你们按照制作拉花的方法。分小组合作完成一串拉花。比一比哪一小组做得又长又美?
学生四人一组制作拉花。
2.录音机放一段优美抒情的音乐。学生边听音乐边制作拉花。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完成一串拉花。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边听乐曲边制作拉花。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寓教于乐。
五、激励创新。发明创造
I.作品评价:请同学们评价哪一组做得好。为什么?
学生比较后谈肴法。
2.激发创新:刚才我们剪的是几个角的纸花?你还能剪多个角的纸花吗?试一试。
学生试着剪多个角的纸花。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相互评价发展审美观念和评价能力。让学生再试着剪多个角的纸花,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六、课后实践,发展智能
1.提问: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总结:只要同学们今后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动脑筋。就会学到更多的知识。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节日里。都亲手制作一串拉花。把你们的教室装饰得更加美丽,使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丰富多彩!
3.布IN作业: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制作一串拉花。挂在自己的房间里。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学有所思。思有所获”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参加课后实践。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拉花。发展学生初能。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注意培养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采用“探究实践、互动创造”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先让学生学会制作一个纸花的步骤。再掌握制作一串拉花的方法。能体现教学的层次性。学生年龄虽小。但心灵手巧。个个都能剪出漂亮的纸花。并试着剪出了多个角的纸花。达到了学以致用、学会创造的目的,发展了学生的智能。教师在课堂上始终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寓教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