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5个选项中,有二项或二项以上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狄尔泰
B.梅伊曼
C.利特
D.拉伊
E.杜威
2.我国《教师法》中规定的教师待遇主要包括 ( )
A.工资待遇.
B.教师津贴
C.教师住房
D.教师的医疗保健
E.教师补贴
3.网络教育的特点主要有 ( )
A.开放式
B.筛选制
C.等级制
D.跨年龄段
E.跨时空
4.我国法律规定,中学生的身份是 ( )
A.国家公民
B.国家和社会未成年公民
C.国家和社会的成年公民
D.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E.接受教育的成年公民
5.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萨特
B.孔德
C.卢梭
D.马斯洛
E.涂尔千
6.教师的劳动特点主要体现在
A.群体性
B.复杂性
C.示范性
D.创造性
E.显效的长期性
7.我国选择中学课程内容所依据的原则是 ( )
A.基础性
B.具体性
C.社会性
D.操作性
E.适应性
8、我国中小学课程具体表现为 ( )
A.教学大纲
B.课程计划
C.教学目标
D.课程标准
E.教科书
9.我国中学班级管理的特点主要有( )
A.管理过程的教育性
B.管理目标的一致性
C.管理对象的特殊性
D.管理方法的多样性
E.管理工作的广泛性
10.我国《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 ( )
A.发展教育事业
B.提高民族素质
C.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D.保护教师权益
E.保护学生权益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1.生产力水平是教育发展的 ( )。它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水平。
2.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 ( )。
3.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 ( )再生产的手段。
4.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 ),使人的发展成为可能。
5.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 ( )。
6.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 ( )人员。
7.作为教材的主体,师生教学的主要材料是指 ( )。
8.教师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个人的了解和对学生 ( )的了解两个方面。
9.在课程评价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注重发挥评价促进学生 ( )、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10.教学过程是以 ( )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11.德育陶冶主要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 ( )三种形式。
12.我国教育目的主要由国家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 ( )几个层次组成。
13.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教育的起源,但他们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教育的 ( ) 属性。
14.我国义务教育分为初等教育和 ( )教育两个阶段。
15.我国<教师法>适用于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 ( )工作的教师。
四、简答题。每题5分。
1.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履行的义务有哪些?
2.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3.如何全面理解素质教育的基本含义。
4.什么是启发性教学原则,贯彻这一原则有什么要求。
五、论述题 每小题10分。
1. 什么是师生关系?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如何构建?
2. 联系实际论述当代科学技术与教育的关系
3. 案例分析题:
我国古代有一儿童叫方仲咏,自幼聪慧,尤有做诗天赋,其父爱慕虚荣,只管他在邻里间到处炫耀。这样,不觉间方仲咏长大成人,可遗憾的是,他的各方面才能却“泯然众人矣”。
请你用影响人身心发展因素的相关理论对这一案例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