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标准状况下,11.2L的戊烷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
B.26g乙炔所含共用电子对数目为2NA
C.标准状况下,11.2L CCl4所含分子数为0.5NA
D.现有乙烯、丙烯、丁烯的混合气体共14g,其原子数为3NA
2.下列物质分别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后,既能发生水解反应又能发生消去反应,且生成的有机物不存在同分异构体的是( )
A. B.
C.CH3Cl D.
3.某烃的分子式为C8H10,它滴入溴水中不能使溴水因反应而褪色,但它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却能使其褪色.该有机物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2种,则该烃是( )
A. B.
C. D.
4.由乙烯推测丙烯(CH3CH=CH2)的结构或性质正确的是( )
A.分子中3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B.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能发生加聚反应
D.与氯化氢加成只生成一种产物
5.甲烷中混有乙烯,欲除去乙烯得到纯净的甲烷,依次通过盛有什么试剂的洗气瓶()
A.澄清石灰水、浓H2SO4 B.KMnO4酸性溶液、浓H2SO4
C.溴水、浓H2SO4 D.浓H2SO4、KMnO4酸性溶液
6.要检验某溴乙烷中的溴元素,正确的实验方法是
A.加入四氯化碳振荡,观察四氯化碳层是否有棕红色出现
B.滴入AgNO3溶液,再加入稀硝酸呈酸性,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C.加入NaOH溶液共热,然后加入稀硝酸呈酸性,再滴入AgNO3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
淀生成
D.加入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滴入AgNO3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7.已知卤代烃可以和钠发生反应,例如溴乙烷与钠发生反应为:
2CH3CH2Br+2Na―→CH3CH2CH2CH3+2NaBr;应用这一反应,下列所给化合物中可以与钠合成环丁烷的是
A.CH3Br B.CH3CH2CH2CH2Br
C.CH2BrCH2Br D.CH3CHBrCH2CH2Br
二、填空题(本题共3道小题)8.用一种试剂将下列各组物质鉴别开.
(1)和: .
(2),和C6H12(已烯): .
(3),CCl4和乙醇: .
9.(9分)乙炔(HC≡CH)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以乙炔为原料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可以转化成通式为CnHn的有机物,如下图:
以下化合物。完成下列各题:
(1)正四面体烷的分子式为 ,其二氯取代产物有 种
(2)关于乙烯基乙炔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 1mol乙烯基乙炔能与3molBr2发生加成反应
C. 乙烯基乙炔分子内含有两种官能团
D. 等质量的乙炔与乙烯基乙炔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不相同
(3)写出与环辛四烯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属于芳香烃的结构简式
(4)写出与苯互为同系物且一氯代物只有两种的物质的结构简式(举两例):
、
10.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实验,以验证烧瓶中有乙烯生成且乙烯具有不饱和性。当温度迅速上升后,可观察到溴水褪色,烧瓶中浓硫酸与乙醇的混合液变为棕黑色。
(1)烧瓶中除了浓硫酸和乙醇之外,还放入了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该实验中生成乙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瓶中盛装的溶液是___________,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瓶中盛装的溶液是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考虑到A中混合液反应的复杂性,如果没有B、C装置,D中溴水褪色的现象不能证明A的烧瓶中有乙烯生成且具有不饱和性,其理由是___________(填下列这项的序号)。 ①乙烯与溴水易发生取代反应 ②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
③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烯 ④浓硫酸氧化乙醇生成乙醛,也会使溴水褪色试卷答案
1.D
解:A.标况下,戊烷为液态,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故A错误;
B.26g乙炔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乙炔中含有1mol碳碳三键、2mol碳氢键,总共含有5mol共用电子对,所含共用电子对数目为5NA,故B错误;
C.标况下,四氯化碳为液态,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故C错误;
D.混合物的最简式为CH2,使用含有的原子数为×3×NAmol﹣1=3NA,故D正确;
故选:D.
2.B
解:A、分子中与﹣Cl相连碳的相邻碳上没有氢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A错误;
B、分子中能发生消去反应,且生成的烯烃只有一种,故B正确;
C、CH3Cl分子中只含有1个C,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C错误;
D、分子能够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两种烯烃,故D错误;
故选B.
3.A
解:某烃的分子式为C8H10,它滴入溴水中不能使溴水因反应而褪色,但它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却能使其褪色,说明含有苯环,结合C、H原子数目关系可知,属于苯的同系物,该有机物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2种,苯环上有2种H原子,乙苯苯环上有3种H原子,邻二甲苯苯环上有3种H原子,间二甲苯苯环上有3种H原子,苯环上有3种H原子,对二甲苯苯环上有1种H原子,故为邻二甲苯,故选A.
4.C
解:A.乙烯分子中C﹣H键与C═C键夹角为120°,丙烯相当于甲基取代乙烯氢原子,所以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直线,故A错误;
B.CH2=CHCH3中存在甲基,具有甲烷的结构,所以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内,故B错误;
C.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聚反应,故C正确;
D.丙烯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其产物有和两种,故D错误.
故选C.
5.C
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
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可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乙烯与澄清石灰水不反应,不能得到纯净的甲烷,故A错误;
B.乙烯可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引入新的杂质,故B错误;
C.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然后用浓硫酸干燥可得纯净、干燥的甲烷,故C正确;
D.乙烯可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引入新的杂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的异同,注意除杂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6.C
7.C
8.(1)KMnO4(H+)溶液;
(2)溴水;
(3)水.
解:(1)甲苯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使其褪色,而苯不能,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答案为:KMnO4(H+)溶液;
(2)三种物质与溴水混合,苯的密度比水小,有机层在上层,而溴苯的密度比水大有机层在下层,已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其褪色,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答案为:溴水;
(3)三种物质与水混合,甲苯、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分层现象不同,有机层在上层的为甲苯,在下层的为四氯化碳,乙醇与水混溶不分层,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答案为:水.
9.
略
10.1)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2)CH3CH2OH CH2=CH2↑+ H2O (2分)
(3)NaOH溶液 ,吸收SO2等酸性气体
(4)品红溶液、检验SO2是否除尽 (5)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