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是音乐的三大要素之一。人类原始的音乐活动就是从节奏活动开始的。有人形象地比喻说:“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旋律是音乐的肌肤。”也有人说:“如果旋律是生命的血液,节奏则是心脏的跳动和脉搏,它推动着血液的运转。”可见,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在儿童音乐教育中强调节奏感的培养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如何才能让孩子们高高兴兴、轻轻松松地抓住节奏中美的东西,这就需要教师们的正确引导。
低年级节奏教学: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切感受到小学低年级的节奏教学,应着重加强学生的节奏练习。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去引导,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知识融入音乐实践中,从感性入手,深入浅出,逐步提高,那如何让低年级学生去体验音乐中的节奏,下面我结合平时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听说节奏训练
对于低年级初学节奏时,我一开始就对他们进行听说节奏练习。
⒈ 听节奏,让学生用耳朵去聆听,去感知各种各样的节奏,我播放平时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如:火车声、汽车声、风铃声、钟声、走路声等),让学生把节奏哼了出来。
2. 说节奏,结合刚才听了的声音节奏外,还让学生说说平时生活中还听到了哪些声音的节奏。此时孩子们就会畅所欲言,不知不觉中对节奏就有所感悟,慢慢增强了学生的节奏感。
因此,听说节奏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听辨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音乐良好的感受能力,动口能力等,也为以后的视唱练耳打下基础.
二、模仿节奏训练
低年级学生善于模仿,模仿也是他们喜欢的活动之一。模仿成人的活动,模仿各种小动物,他们都乐此不疲,我们老师要给学生多多示范,在示范时,必须要准确、规范、到位,在音乐声中完整的进行示范,使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在模仿节奏练习中我抓住这几点:
1、模仿声音进行节奏练习
让学生从语言出发掌握节奏,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第二册第三课歌曲《农场的早晨》时,编者将“X、X、X -、0”这四种节奏组合成三种不同的节奏型。为了尽快掌握三声部的节奏练习,我说:农场上真热闹,小动物们全到了,小羊、小鸭、小鸡要一起唱歌,我们分组扮演小动物,一起边唱边表演吧! :(让学生根据动物特征说节奏)
小羊 :
× -︱ × - ︳ × × ︳× - ︳
咩 - | 咩 - | 咩 咩 | 咩 - |
小鸭 :
× × ︳× O ︳ × ×× ︳× O ︳
呷 呷 | 呷 0 | 呷 呷呷 | 呷 0 |
小鸡 :
×× × ︳×× ×︳×× ×× ︳×× ×︳
叽叽 叽 | 叽叽 叽| 叽叽 叽叽 | 叽叽 叽|
2、动作模仿
根据一些简单的节奏型,师示范动作( 拍手、拍腿、跺脚、拍肩等 ),让学生模仿,培养他们学习节奏的敏感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去感知节奏。如节奏型:
① (拍手)ⅩⅩ Ⅹ∣ ⅩⅩ Ⅹ ∣
② (拍腿)Ⅹ Ⅹ∣ ⅩⅩ Ⅹ ∣
③ (跺腿) Ⅹ ⅩⅩ∣ ⅩⅩ Ⅹ ∣
④ (拍肩) Ⅹ — ∣ Ⅹ — ∣
3、语言动作同时模仿
师有节奏地边说边做动作,利用多种节奏(如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等)给学生示范,学生模仿,培养他们动作的协调性。如:
①师拍手(念) ⅩⅩ ⅩⅩ∣ Ⅹ Ⅹ Ⅹ∣
请你 跟我∣ 这 样 做∣
②?生模仿(念) ⅩⅩ ⅩⅩ∣ Ⅹ Ⅹ Ⅹ∣ 我就 跟你∣ 这 样 做∣
三、读歌词节奏训练
有节奏的朗读歌词,也能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在上每首歌曲时,让学生随随伴奏或按节奏拍手朗读歌词,使学生熟悉这首歌曲的节奏、歌词,为学唱歌曲做好铺垫。
四、用各种打击乐器训练节奏
打击乐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敲敲打打,本来就是学生的天性,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打击乐器很陌生,当我将各种打击乐器展现在他们眼前时,个个学生都瞪大了眼睛,非常的激动,迫不及待地想玩一玩,运用各种打击乐器对他们进行节奏训练,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总之,学习节奏是小学唱歌、舞蹈、视唱、器乐、欣赏等诸多方面的支柱,学生学习节奏时,只要有老师的正确引导,从课堂各个细节入手,循序渐进,潜移默化,才能确切地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学生的潜力也能够得到大发挥。这些都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在学生身上我看到了一些成功,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我相信在新课程的指引下,我会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样式和开拓新的教学领域,享受创造带来的成功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