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第1题
不相容职务,是指不能同时由一人兼任的职务,不相容职务不包括( )。
A.出纳与记账
B.业务与记账
C.业务经办与业务审批
D.业务审批与业务复核
ABCD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不相容职务包括出纳与记账、业务与记账、业务经办与业务审批、业务审批与记账、财物保管与记账、业务经办与财物保管、业务操作与业务复核等。
第2题
银行汇票的提示付款期限为自出票日起( )。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ABCD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银行汇票的提示付款期限为自出票之日起1个月。
第3题
会计档案原件原则上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须经( )批准,在不拆散原卷册的前提下,可以提供查阅或复制,并应履行借出手续和限期归还。
A.上级主管单位
B.单位负责人
C.会计机构负责人
D.会计主管人员
ABCD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会计档案原件不得出借,如有特殊需要,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提供查阅或复制,并办理登记手续。
第4题
下列属于偷税行为的是( )。
A.变造记账凭证
B.多计收入
C.骗取退税
D.少计成本
ABCD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A选项属于偷税行为。故选A。
第5题
会计法律是调整( )的总规范。
A.经济生活中会计法律关系
B.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办理会计事务发生的会计关系
C.经济关系
D.国家在监管会计工作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ABCD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会计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过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有关会计工作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是调整我国经济生活中会计关系的总规范。故选A。
第6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于( )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A.1983年10月21日
B.1987年10月21日
C.1985年10月21日
D.1985年1月21Et
ABCD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于1985年1月21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第7题
银行汇票持票人向银行提示付款时,必须同时提交银行汇票和( )。
A.身份证
B.进账单
C.解讫通知
D.转账凭证
ABCD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银行汇票持票人向银行提示付款时,必须同时提交银行汇票和解讫通知。故选C。
第8题
未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要求设置会计账簿,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可以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以的罚款金额是( )。
A.1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
B.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
C.2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
D.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
ABCD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未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要求设置会计账簿,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可以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9题
持证人员离开会计工作岗位超过( )个月的,应当填写注册登记表,并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向原注册登记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备案。
A.2
B.3
C.6
D.12
ABCD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持证人员离开会计工作岗位超过6个月的,应当填写注册登记表,并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向原注册登记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备案。
第10题
会计法律制度着重于调整会计人员的外在行为和结果的合法化;会计职业道德则不仅要求调整会计人员的外在行为,还要求调整会计人员内在的精神世界。这两者的区别可以概括为( )。
A.性质不同
B.作用范围不同
C.表现形式不同
D.实施保障机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