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各抒己见,争先恐后地回答起来。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以下四位。
甲学生说:“我想用先进的激光技术把这个杯子焊好。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杯子不漏水,而且完好如初,看不出一点破绽。”
乙学生说:“我想找一些合适的材料把这个洞堵上。这样既简便易行,又可以保证不漏水。”
丙学生说:“我想找个一模一样的好杯子来代替这个坏杯子。”
丁学生说:“我个人没有什么好办法,但是我可以用50美元向大家征集一个好的解决办法。我坚信,我肯定能征集到好的办法,并能得到100美元的奖励。”
教授听后笑了,同学们也都笑了。教授非常坦率地点评道:“就目前来看,我认为乙学生和丙学生回答得好,成本低、效果好,是上等的智慧;丁学生回答得不好,成本太高了,是下等的智慧;甲学生回答得还可以,是中等的智慧。但究竟谁是真正的智者,我的看法究竟对不对,也需要经过时间和实践的考验。我已经记下了这四位学生的名字,10年后我会与你们联系,看看你们每个人成长得如何。”
10年后,教授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他了解到:那个甲学生成了的工程师,那个乙学生和丙学生平平常常,那个丁学生则成了世界软件巨头微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他就是人人皆知的史蒂夫•鲍尔默。
教授通过反思,得出了新的认识:当年史蒂夫•鲍尔默的答案才是上等的智慧。因为他拿出50美元向大家征集办法,集中众人的智慧,肯定能从中筛选出好的方法,也肯定能得到100美元的奖励。其他学生的答案虽然各具特色,可毕竟是一个人的智慧。
美国通用公司前总裁杰克•韦尔奇说得好:“商业活动的精髓之一就是学会如何利用别人的智慧。”有的智者能够在所有问题上胜过一些人,有的智者能够在一些问题上胜过所有人,但没有任何智者能够在所有问题上胜过所有人。从长远来看,只有善于向大家学习并善于集思广益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