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湖泊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②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是一个种群 ③稻田中所有的稗草是一个种群 ④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因素是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⑤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④⑤ D.③⑤
答案 D
解析 种群是同一物种的全部个体在同一区域内的集合,而①中所有的鱼、②中全部牛不一定属于同一物种,种群密度是受其他种群特征制约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而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2.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一亩水稻的年产量
B.一池塘中单位体积内鲢鱼的数量
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乔木的数量
D.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
答案 B
解析 种群是对同一物种而言的,选项C、D中乔木、杂草并未限定在一个物种中,选项A中是对产量进行描述,而不是对个体数的描述,所以选项A也不符合,种群密度是单位体积或单位面积内同一物种的个体数。
3.甲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乙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甲、乙的特征分别属于( )
A.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
B.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
C.种群;一条鲤鱼
D.种群;一个鲤鱼种群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个体和种群的特征,分析如下:
项目 特征
个体 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
种群 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
4.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 )
A.衰退型和增长型 B.增长型和衰退型
C.稳定型和衰退型 D.稳定型和增长型
答案 B
解析 图甲中年龄较小的个体所占比例较大,而年龄较大的个体所占比例较小,应为增长型;图乙与图甲相反,年龄小的个体所占比例较小,而年龄大的个体所占比例较大,应为衰退型。
5.人工栽培的农作物一般以何种形式分布( )
A.集群分布 B.随机分布
C.均匀分布 D.定向分布
答案 C
解析 人工栽培农作物时,为使农作物增产,往往会人为控制其分布,限度地减少农作物之间的竞争,使其均匀分布。
能力提升
6.根据甲、乙两个国家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曲线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
B.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
C.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
D.甲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
答案 B
解析 由图中数据可判断甲、乙两国人口的年龄组成类型。甲国家幼年个体所占比例很大,老年个体所占比例非常小,故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而乙国家幼年和成年个体数量相当,故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
7.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能使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其原理是它能( )
A.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
B.抑制害虫生殖器官的发育和配子的形成
C.杀死幼小害虫个体
D.诱杀害虫的雌性个体,减少排卵
答案 A
解析 考查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的影响,一般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昆虫,导致出生率下降,从而影响种群密度。
8.在一片约为27 公顷(h)的林地内,调查者第一次抽取了25 只大山雀,做标志后放掉。第二次捕获了33 只大山雀,其中有5 只是有标志的。据此推算,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数量和密度(只/h)约为( )
A.825,31 B.125,5 C.290,11 D.165,6
答案 D
解析 设该林地大山雀的总量为N,其中标志个体数为M(25 只),重捕个体数为n(33 只),再捕个体中被标记的为m(5 只)。根据题意,N∶M=n∶m得出N=Mn/m,N=25×33÷5=165 (只);种群密度=种群数量(165 只)/面积(27 h)≈6只/h。
9.如果调查一块蒲公英分布比较均匀的地块,10个小组各统计一个样方,结果如下表:
组别 1 2 3 4 5 6 7 8 9 10
株数 0 3 3 2 2 3 3 9 4 3经实际询问有2个组所报数值是不真实的。这两个组最可能是第________组。如果这两组的实际数据之和为5株,则该地块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株/m2。
答案 1和8 3
解析 题目已说明蒲公英分布比较均匀,所以第1、8组最有可能是不真实的。如果这两组统计的实际株数之和为5株,则种群密度为(3+3+2+2+3+3+4+3+5)÷10≈3,即为3株/m2。
10.生态工作者对我国北方某草原进行调查。下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统计结果:
样方面积 物种数量 样方面积 物种数量
10×10 3 110×110 13
20×20 5 120×120 13
40×40 6 130×130 13
80×80 9 140×140 ...
100×100 13
调查该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
①选取40 cm×40 cm为样方面积。
②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答案 ①选取的样方面积不对。应取物种数量达到稳定的最小面积100 cm×100 cm。
②取样方法不对。应在草原中随机取样。
③估计种群密度值的方法不对。应以调查样方的单位面积中种群个体数量的平均数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解析 在调查某一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密度时,应注意选取适当的样方面积,随机取样,应以调查样方的单位面积中种群个体数量的平均数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实验拓展
11.动物种群密度调查示例(模拟捉放法):
材料用具:绿豆一包、红豆50粒、大小烧杯各1个。
方法步骤:①从一包绿豆中取出50粒,换上50粒红豆(代替标志),然后将这包豆子放入大烧杯中,充分搅拌,使两种豆子混合均匀;
②闭上眼睛抓豆子,每次从大烧杯中随机抓取一粒豆子,放入小烧杯中。依此方法,抓取豆子20次;
③数一下小烧杯中共有多少粒红豆(a);
④假设纸包内的绿豆总数为x,写出x的表示式:x=________;
⑤重复测算3次,求平均值。
⑥数绿豆总数:将大烧杯中的豆子倒在桌上,数清共有多少粒绿豆。将步骤⑤中测出的平均值与这个数字做比较,看是否相近。
回答问题:
(1)在种群密度的调查过程中,用50 粒红豆换上取出的50 粒绿豆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大烧杯向外抓取豆粒时,睁眼抓取和闭眼抓取两种方法,哪种方法导致实验的误差较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按上式求出的x值是否和纸包中绿豆总数完全相符?如果不符,怎样操作可减少实验误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方法步骤:④1000a 问题:(1)用红豆换上取出相同数目的绿豆是模拟种群密度取样调查标志重捕法中的标志物 (2)睁眼抓取 (3)不完全相符,在抓取20次的基础上,增加抓取的次数,重复测算几次,求平均值
解析 模拟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从而掌握标志重捕法的原理及注意事项。这种模拟实验原理与标志重捕法相同。红豆相当于第一次被捕的动物,后来抓出的红豆相当于重新捕获的标记动物,按下列公式计算纸包中绿豆总数:a20=50x[x为纸包中绿豆总数(代表种群总数)],则x=100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