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题为《关于充分利用香港招商局问题的请示》于1978年10月9日以交通部名义上报中央、国务院,报告第一次提出了“适应国际市场特点,走出门去搞调查,做买卖”的对外开放建议。数日后,袁庚正式提出在深圳蛇口筹建蛇口工业开发区的构想,把国内廉价的土地、劳动力与国际资金、先进技术、原料充分结合利用。在xx届xx全会开幕同时,交通部、广东省同意了袁庚的构想,1979年元月的最后一天,中央领导直接听取了袁庚的汇报,中央划给他七十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搞工业区,他没敢要,只要了半岛,但是日后的蛇口工业区方圆只有2.14k㎡,袁庚却在这个螺丝壳里做出了一个大道场。
在没有纳入国家计划,没有财政拨款的情况下,凭他争得的两个权力:“自主审批500万美元的工业项目,向外资银行举债”开展移山填海,兴建码头,平整土地,建设工业基础设施、生活设施,简化招商程序。蛇口成为中国最开放的工业区,企业和人才蜂拥而入,两年多时间企业超过百家,一片海涂沙滩顿时热闹非凡。在1979年的中国,蛇口和袁庚的出现,让铁幕般的计划经济被捅开了一个再也补不回去的大洞。在蛇口开发区筹建半年后,深圳特区开始建立。
袁庚在蛇口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最重要的是干部体制改革。废除任命制,实行民主选举、舆论监督,外地调进的干部原职务级别待遇只记录档案,能干什么、工资多少,全靠民意选举。干部一年一聘,每年民意考评不过半数,即要下岗。
袁庚将蛇口搞成了当时中国最醒目的试验场,把自己的职业生命全数压上,当时广东省委书记任仲夷几次动员他担任深圳市市长,均被他坚决拒绝。袁庚在蛇口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单就招商局,1979年资产不到1亿元,到他1992年离开时资产总值超过200亿元。袁庚成为体制内改革标志性人物,他提出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风靡全国,成为当时最的改革经典语录。
1992年,75岁的袁庚离休,交出了他苦心经营的蛇口工业开发区。此后,蛇口迅速褪去了它的先锋颜色,不到5年就变得无声无息。1998年4月《深圳商报》一篇文章历数了蛇口的种种衰退:房地产、石化、商贸、制造业等。2004年6月,广东省政府正式下文撤销蛇口工业开发区,袁庚苦心设计的所有制度一夜烟飞。
袁庚晚年曾有过一个喟叹,他说他犯过一次历史性的“错误”,让蛇口错过了一种更有效率的成长模式。他错过的是:1981年,以李嘉诚、霍英东为首的13位香港企业家去蛇口参观,他们提出入股共同开发蛇口。袁庚以“不敢连累各位”,耍滑头委婉拒了他们。
袁庚后期意识到那个“错误”,在他任内,排除众议,让蛇口的三个下属公司走出体制之外,实行股份化。一是将蛇口工业区内部结算中心改为招商银行,后来成为中国第一高效银行(世界排名第7);一家平安保险公司,它成为中国活力的保险机构,袁庚早年的司机当了该公司董事长,斯人后来竟成为“中国首富”;还有一家是南山(港口)开发公司。
作为一个强大的个人,他面对顽固制度性障碍时,依然表现得软弱无力。袁庚晚年常翻开相册,看到他和邓小平等领导人的合影,竟恍如前尘隔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