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结合“给定资料2”,阐述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15分)
要求:观点明确,语言精练,条理清楚,字数不超过300字。
【解题思路】
这是一道分析和提对策的综合题,侧重点在对策,阐述要进行分析提炼总结,而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意在点明措施。结合“给定资料2”,并通读给定资料可知,这里主要提到了社区工作、执法工作和社会组织发展,考生从中适当摘抄提炼一些关键词即可。
【参考答案】
(1)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涨薪水、给编制、开拓晋升空间、创造社会认同吸引和留住青年人才。
(2)制定出台与社区治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执法提供法律保障,明确执法主体、程序。
(3)整合多种执法力量,用多种手段加强社区治理。
(4)放开社会组织准入条件,减少登记程序,提升社会组织的数量和活跃度,让更多的社会组织加入社区治理。
(5)成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对社会组织进行培育和管理,规范和开展多样化的社会服务。
(6)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进一步充实社会服务的种类和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民众幸福度。
(二) 结合给定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简要归纳嘉定区T村探索基层党建创新的主要内容。
2.以浦东新区B镇为例,给“社区共治”下一个定义。
要求:观点明确,语言精练,条理清楚,字数不超过300字
1.【解题思路】
这是一道归纳概括题,要素是探索党建创新的主要内容,其实就是要考生概括T村做了哪些工作。通读给定资料可知,本题的作答范围为“给定资料3”。
【参考答案】
(1)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党建制度。
(2)突破常规,建立“新村民党支部”,把党支部建在村民小组上。
(3)优化组织结构,与新村民党员联动,发挥各年龄层次党员的作用,如“老中青”党小组。
(4)加强制度建设,创先争优,完善党员学习等党建制度、新机制。
(5)对下属党支部实施分类定级管理,设定标准,注重实效和业绩,进行“”的评定。
(6)将党员模范作用转化为具体的行为标准,如“五个平台”、“五个先锋岗”评选。
2.【解题思路】
这是一道分析题。下一个定义其实是阐释含义,要把社区共治的特点融入到定义中,比如主体多样、方式多元、目标多样等。通读给定资料可知,本题的作答范围为“给定资料4”。
【参考答案】
社区共治是一种多方主体通过多种手段参与管理的共商共议机制。具体指社区与政府、社区组织、居民合作,综合多种管理方式,优化社区秩序,提高社区治理能力,满足群众需求的过程。
(三)结合给定资料,从某小区制订《文明养犬公约》的案例概括社区自治的特点以及实现途径。(10分)
要求:准确简明,条理清楚,字数不超过200字。
【解题思路】
这是一道归纳概括题,其实就是要考生从该小区制订的《文明养犬公约》案例中归纳、总结出其治理的特点及采取的措施。通读给定资料可知,本题的作答范围为“给定资料5”。
【参考答案】
(1)特点:
①自我管理,民主协商;②自我服务;③自我教育;④自我监督;⑤范围在社区;⑥主体广泛,方式灵活。
(2)实现途径:
①摸底调查,掌握社区问题的基本情况。
②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培养居民的社区意识。
③坚持社区需求本位原则,注重强调共同需求、共同利益。
④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居民广泛参与的积极性,如赠送礼物。
⑤建立和完善居民参与的长效机制,定期召开会议。
⑥大力倡导文明理念。
(四)结合“给定资料6”,概括上海新市镇基层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措施。(20分)
要求:概括语言精练,层次要点清楚,对策有针对性,字数不超过350字。
【解题思路】
这道题是概括题和对策题的结合,作答范围是“给定资料6”,考生需要先概括出问题,再提出对策,对策要有针对性。
【参考答案】
(1)问题:
①工作任务多,公共服务需求大,难以应对。
②管理项目多,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够,力量短缺,供需矛盾大。
③条块执法上权责不统一,镇上财权、人权不匹配。
④独立执法方面难度大,依赖综合执法,条块执法不紧密,专业人员少。
⑤决策协调权力有限,审批程序多、时间长,影响进度,缺乏协调的中间人。
⑥基层机构管理职能与人员配置有机构性矛盾,用人制度不规范。
(2)对策:
①分解工作任务,明确职责,增加人员配置,提高工作者素质。
②实现条块管理上权责统一,分工明确。
③将独立执法与综合执法有机结合起来,紧密联系,执法到位。
④赋予地方政府更多决策协调权力,简化程序,统一协调对接。
⑤优化机构职能与人员配置,规范用人制度,留住人才。
(五)阅读给定资料,以“创新社会治理”为主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3)总字数800—1000字。
【参考范文】
坚持以人为本 创新社会治理
中国社会经过数十年的改革开放发展,在社会治理方面呈现出一系列阶段性特征。社会治理,核心就是对社会中人的治理,大量新的社会问题无不涉及人,并且是用老办法难以解决的。为了给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一个和谐有序安定的环境,我们需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创新社会治理来应对社会治理方面的新问题,满足新要求。而创新社会治理,功夫在“服务”之中,我们要通过涵养社会组织、培养基层人才、创新工作机制来实现真正以人为本的社会治理的创新。
社会治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需要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加强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树立为民、惠民、安民的工作理念,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直接、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涵养社会组织,为社会治理添砖加瓦。如何使社会治理真正接地气、顺民意、安民心,是政府的重要课题。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组织获得了蓬勃发展,到如今俨然成为一股重要的社会力量。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这些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上海闵行区“拾星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与镇政府签约,受后者委托,引进、培育、管理和运营该镇的各类社会组织。现在,“拾星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已经引进和培育了多家“草根组织”,这些多样化的社会服务,全部由社会组织开展,办得有声有色。
培养基层人才,为社会治理储备力量。社会治理归根到底是依靠人进行治理,人才队伍的强弱决定社会治理事业是否可以持续稳定地开展。因此,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会成为社会治理的瓶颈。一些地方的基层单位在推进各类工作的过程中,协调相关部门是为耗费精力的环节之一,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由于没有编制,窗口绝大多数的工作人员是各条线派遣人员,业务由涉及的各条线分头落实,所以给业务管理和人员管理都带来了难度。
创新工作机制,为社会治理铺路添石。社会治理的创新,关键是工作机制的创新,“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社会治理不是理念的问题,而是实际工作的问题。上海浦东新区有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典型的城郊结合镇,镇中居民提出了越来越多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仅靠政府的人、财、物已难以满足居民需求,因此该镇形成了“政府牵线、社会参与、群众评价”的公共服务格局。作为政府服务的补充和完善,目前引入的服务内容包括老年人助餐服务、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家政服务。
清风凉自林谷出,治理源从创新来。相信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体制创新,注重以人为核心,社会定会安定有序,社会治理的基础将会更加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