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公务员考试>导航 > 真题题库 >上海

2011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答案(A卷)

2015-09-30 14:49:00 来源:无忧考网
点击查看:2011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A卷)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考生阅读题干,要注意以下三处关键点:
  第一,“给定资料”。题干要求概括给定资料所反映的的问题,没有指明具体哪一则资料,因此,作答范围就是全部给定资料;
  第二,“主要内容”。要求概括主要内容,就是全部给定资料的浓缩版,要点主要包括成就、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等等;
  第三,层次要点清楚。作答要求非常明确,首先答案要包含要点,其次要点要分层次的表述,要点与要点之间应当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
  【参考答案】
  勤政问题历来受到重视。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和部门懒政、庸政问题突出,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现象严重。这与部分干部不学习、不思考、不思进取,对待工作敷衍了事,责任意识淡薄,不考虑群众利益是相关联的。
  因此,应加大整治庸政懒政的力度,从严管理干部。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干部队伍的总体状况是好的,部分地区在整治庸官懒政行为上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二、结合“给定资料2”,谈谈对文中“积极的治理与防范胜过消极的躲避”这一表述的理解。(15分)
  要求:准确简明,字数不超过200字。
  【解题思路】
  通过题干“理解”一词可知,本题是一道综合分析类试题,主要是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考生要注意,本题题干表述是“结合给定资料2”,谈谈对文中某一句话进行理解,所以考生要把这句话放到背景材料中,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不要断章取义,单就这一句话进行理解。同时,要注意字数不要超过200字。
  在解答这道题时,考生要明白作答的方向,做到有的放矢。对某一段话的理解,考生要跳出来看待,根据上下文和具体事例进行分析。“积极的治理与防范胜过消极的躲避”,考生要重点分析此话所隐含的本质,揭露的主要问题,揭示消极躲避的危害,造成的不良影响,最后得出权威的结论。
【参考例文】
勤政廉政谋发展激浊扬清促和谐
我国历来十分重视勤政廉政,古往今来,勤政廉政的故事不绝于耳。古有春秋宋国司城子罕拒收宝玉、受人爱戴,北宋大儒程颢存心济物、视民如伤,明朝名臣于谦一生清正廉明、只带两袖清风。今有人民公仆牛玉儒、任长霞、孔繁森的事迹震撼人心、美名远扬。这些人是勤政廉政建设的典范,无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位卑未敢忘忧国”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事业观、荣辱观、道德观。
勤政,即勤勤恳恳办事,踏踏实实工作。韩愈有句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人类之所以能创造出今天的辉煌,是身体与思想共勤的结果。对于党员领导干部而言,勤政是根本,也是基本要求,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基所在。廉政,即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明代郭久礼说过:“民不畏我严,畏我廉,廉生威;民不服我能,服我公,公生明”,讲的就是廉洁从政的基本道理。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视清正廉洁为政治之本,传家之宝。廉政已经成为建立社会和谐机制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
然今日,我们广大官员庸政懒政现象比比皆是,有些人“不作为、懒作为、乱作为”。有些人抱残守缺、墨守成规、安于现状、缺乏创新,做事情往往采用“拍脑袋”决策和“经验型”决策。还有些人缺乏责任心、同情心,视人民利益为草芥。这些人往往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 至只当“和尚”、光吃“斋饭”,不敲“木鱼”不“撞钟”。更有甚者贪财好利、好功喜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肆意蔓延,严重影响了党员干部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因此加快整治吏治,推动干部队伍勤政廉政建设势在必行。要提高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始终不忘自己是人民群众的公仆,始终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民众、体恤民情、为民办事。各级政府也要加大治理庸政懒政力度,严格行政问责制度、明晰领导干部用人导向,加大思想教育力度和惩戒力度,以此增强干部队伍的危机感、责任感和进取心,激发干部队伍干事业的热情、干劲和活力、加快建设一支能够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干部队伍。与此同时,媒体和舆论也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将领导干部的行为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督促负责任政府的建立。
胡锦涛总书记曾说过,“党员领导干部要勤政为民,鞠躬尽瘁。”我们的领导干部只有保持“视民为伤”的品质,牢固树立公仆意识,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真正激浊扬清,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提供作风、制度和组织保障。
公务员考试上海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