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公务员考试>导航 > 真题题库 >江苏

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答案(B类)

2015-09-29 14:45:00 来源:无忧考网
点击查看: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B类)
201 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B类)参考答案及解析
1.C 2.D 3.B 4.C 5.D
6.C 7.A 8.B 9.A 10.C
1 1.A 12.B 13.D 14.A 15.C
16.A 17.B 1 8.A 19.C 20.D
21.A 22.A 23.B 24.C 25.B
26.B 27.A 28.B 29.A 30.C
31.B 32.C 33.B 34.D 35.B
36.D 37.C 38.A 39.B 40.C
41.C 42.A 43.B 44.A 45.C
46.D 47.D 48.B 49.A 50.D
51.B 52.D 53.C 54.B 55.D
56.B 57.B 58.C 59.C 60.D
61.【答案】B。解析:由“最为朴素”、“题中应有之义”可知,“人人有饭吃、可以表达个人观点”是和谐社会的构成要件,即为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而“主要特征”并不能体现上述两点的不可或缺性,因此答案为B。
62.【答案】B。解析:尾句是文段的主旨句,主要强调的是城市化发展的衡量标准问题,B项“发展要以人的城市化为标准”较为准确地点明了文段的中心意思,为本题答案。C项偏离了“城市化标准”这一主题,故排除。
63.【答案】A。解析:分析题干可知,“鸟笼效应”是一种惯常心理,也就是所谓的思维定势。即当人们见到某种情景之后,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与该情景有关的必然而主观的判断。在人们的意识里,鸟笼只有养鸟之用,有鸟笼就必须有鸟。C、D表述正确。主人买鸟笼的初衷不一定是养鸟,因此挂鸟笼本身不说明什么,但是有了鸟笼,主人就有可能买鸟,B项正确。“鸟笼效应”不是说明事物普遍联系的道理,也不是必然存在的,A项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为A。
64.【答案】C。解析:从“过度消费”的字面意思入手,备选项中只有“透支”与“过度”词义相近,故答案为C。
65.【答案】A。解析:分析文段尾句,由“不是偶然”和“不产生‘三俗’倒是不可理解的”可知,“三俗”现象是由转型社会中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等宏观的客观环境引起的,它的产生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必然性,即是不可避免的,故选A。
66.【答案】C。解析:由文段可知,“这种观念”是以往大部分人对两性大脑的一种普遍认识,因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认识的提高,这种原有的普遍性认识逐渐受到质疑,而“挑战”恰当地体现出了常识性观念受到新研究冲击的状态,故答案为C。
67.【答案】D。解析:由“这个结论让神经科学家们有点头疼,因为我们关于大脑的人部分认识是来自子对雄性动物”可知,“头疼”的原因为D项。C项的表述过于绝对,文中说的是“如果说从这些研究得出的推论哪怕只有小部分不适用于雌性动物”,即过去的研究结论不适用于雌性动物只是一种可能。
68.【答案】A。解析:由第四段“因为雌性动物的雌激素和孕酮水平在月经周期上下波动,这会使实验结果的分析更加复杂,所以研究者们除了在研究下丘脑的时候会区分性别,否则都会尽量避免在实验中使用雌性动物”可知,答案选A。
69.【答案】B。解析:由原文可知,参与短期记忆和空间导向的脑区是海马,文章只是说女性的海马相对男性要大,但并不能由此推出女性处理短期记忆和空间导向的能力比男性强,故B项说法错误,其余三项均能由文中得出。
70.【答案】D。解析:由常识可知,性别不是大脑决定的,性别对大脑也没有影响,A、C项说法错误,不适合做文章的标题。文章主要阐述了男性和女性的脑的区别,B项“人脑的差别”未体现“性别”这一关键信息,排除。故本题答案为D。
71.【答案】C。解析:本题可根据词语的感情色彩解答。“畏首畏尾”、“骑虎难下”、“瞻前顾后”都含贬义,与题干整体感情基调不符,故排除。“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符合题意。本题答案为C。
考点点拨 畏首畏尾:前也怕,后也怕。形容胆子小,疑虑重重。骑虎难下:骑在老虎背上不能下来。比喻做一件事情进行下去有困难,但情况又不允许中途停止,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瞻前顾后:形容做事以前考虑周密谨慎;也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进退维谷:无论是进还是退,都处在困境之中。
72.【答案】C。解析:“吸引心灵”搭配不当,排除D项。由“虽然……却”、“实际上”可知,文字上所写的“路上的风景”只是一种手段,其实质是“昭示……”,B项的“清楚”体现不出二者之间的这种关系,故排除B项。与“率真的冲动和激情的渲染”相对应,“直抵心灵”所含的直接意味恰与句意相符,故本题答案为C。
73.【答案】D。解析:题干说的是社会巨变滋生各种思潮,第一空应填一个表示思潮多的词语,排除B、C。“其间是否有____可寻”紧承“右怎样的纠结”,则第二空应与“纠结”对应。“纠结”表示混乱的状态,“脉络”比喻条理或头绪,正与“纠结”对应,故本题答案为D。
74.【答案】B。解析:“概念展开”、“概念壮大”均搭配不当,排除A、D。“眼花缭乱”的适用对象为人,不能形容“感受”,排除C。故本题答案为B。
75,【答案】A。解析:分析句意,从“……是……便是”的句式可知,第一、三分句间存在假设关系,故第一、二空应选填“假如说”、“那么”;由“象征封建统治者的威严”和“飘渺”对“龙”的两种不同定位可知,第三空前后内容应构成转折关系,故第三空填“然而”符合句意。本题答案选A。
76.【答案】C。解析:二级等差数列。
2 3 0 —7 —18 (-33) 作差
\ / \/ \/ \/ \ /
1 —3 —7 —11 (-15) 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
另解,整数乘积拆分数列。
2 3 0 —7 —18 (-33)

2×1 1×3 0×5 -1×7 -2×9 (-3×11)
第1个乘数2,1,0,-1,-2,-3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第2个乘数1,3,5,7,9,11是奇数列。
77.【答案】B。解析:二级等比数列变式。
2 4 4 8 16 (64)
\/\/ \/ \/ \/ 作商
2 1 2 2 (4) 积数列
另解,第一项×第二顼÷2=第三项,因此,下一项为8x16-2=(64)。
78.【答案lC。解析:和数列变式。

23 26 32 53 (113) 296
\ / \/ \ / \/ \/ 作和
49 58 85 (166) (409)
\ / \ / \ / \ / 作差
9 27 (81) (243) 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
另解,题干各项除以3余数均为2,选项中只有C符合规律。
79.【答案】C。解析:(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2=第四项,以此类推,下一项为(6×4+8)÷2=(16)。
80.【答案lA。解析:数位组合数列。整数部分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3、5、(7)、11、13、17和第二部分5、7、(11)、13、17、19均为质数列,小数部分为其整数部分两个质数之和,所求为7+11= (18)。因此所求数为711.18。
81.【答案】D。解析:把原数列改写为 。前项分母一前项分子+1=后项分子,因此下一项分子为480-53+1=(428)。前项分子×前项分母=后项分母,因此下一项分母为53x480=(25440)。所求数项为≤ 。
82.【答案】A。解析:数位组合数列。每个数前半部分10、21、31、43、51、(64)组成分组组合数列,两两一组,组内之差为11、12、(13);后半部分为前一个数的数字之和,因此所求后半部分为5+1+8=(14),所求数为6414。
83.【答案】B。解析:立方数列变式。各项依次为(-3) -3,(一1) -3,(1 —3),3 -3,5 -3,7 -3。其中底数-3、-1、(1)、3、5、7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84.【答案】C。解析:每个数均由两个质数组合而成,只有C项符合条件。
85.【答案】B。解析:平方数列变式。各项依次为2 +3,3 +4,4 +3,5 +4,(6 +3),7 +4。底数2、3、4、5、(6)、7是连续自然数,加数为3、4循环。
另解,和数列变式。
7 13 19 29 (39) 53
\ / \/ \ / \ / \ /
20 32 48 (68) (92)
\/ \/ \/ \/ 作差
12 16 (20) (24) 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
86.【答案】B。解析:方法一,假设订第一种报纸的有x人,订第二种报纸的有y人,依题意 。将两式相加,可得(292+156) (x+y)=2084+1948,解得x+y=9,即该室有9人。
方法二,假设全室人员都订了两种报纸,则每人需(292+156)元,一共需要(2084+1948)元,则该室有(2084+1948)÷(292+156)=9人。
87.【答案】C。解析:鸡兔同笼问题。每加工一件不合格产品,要损失4+12=16元,假设全部合格,则应得4x1000=4000元,与所得的3600元相差4000-3600--400元,所以一共有400÷16=25件不合格产品,合格率为(1000-25)-1000=97.5%。
88.【答案】D。解析:方法一,设每名工人一个月的工作量为1,则全部工作量为180x12,工作4个月后还剩下工作量180x(12-4)。要想提前2个月,则剩下的工作量需12-4-2=6个月完成,每个月要完成180x(12-4)+6=240个单位的工作量,即需240名工人,所以要增加240-180=60名工人。
方法二,工作4个月,还剩下8个月,而要提前2个月,即6个月完成,则后来每个月的工作效率应为原来的 ,相应地工人数也应为原来的 ,所以一共需要180× =240名工人,所以要增加240-180=60名工人。
89.【答案lC。解析:假设“预中报价”为x万元,“预中报价”与每个报价数之差的平方和y=(x-37) +(x-62) +(x-61) +(x-47) +(x-49) +(x-56) =6x -2x( 37+62+61+47+49+56 )x+( 37 +62 +61 +47 +49 +5 6 ),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当x= =2×( 37+62+61+47+49+56)÷(6x2)=52时,y取最小值。即“预中报价”为52万元。
90.【答案]D。解析:甲每一次超过乙,就比乙多跑1圈,因此当乙走完3圈时,甲已经跑了3+5=8圈,所以乙的速度为200x =75米/分钟,再过一分钟甲在乙前(200-75) x1=125米。
91.【答案】B。解析:设正方体的边长为1,则其体积为l。如图所示,此四棱锥的高为 ,体积= Sh= x1× = 。所以二者体积比为1:6。

92.【答案】A。解析:因为7人身高不等,且按身高向两侧递减,因此除去中间的人,只需要从6人中选出3人排在一边即可。此时,这3人的排法根据他们的身高已经确定。同理,剩下的3人的排法也已经确定。因此一共有 =20种排法。
93.【答案】B。解析:设现在一般员工的收人为1,高收入员工有20人,一般员工有80人。则现在的总收入为20x6+80x1=200。总收入增加一倍则为200x (1+1)=400,此时一般员工的总收入为80x (1+1.5) =200,则每位高收入员工的收入为(400-200)÷20=10,为一般员工的10÷(1+1.5)=4倍。
94.【答案】A。解析:设进价为x元,则有1.5x0.8x-x=24,解得x=120。所以定价为1.5x120=180元。
95.【答案】A。解析:依题意,第一个部门、第二个部门的人数分别是总人数的 、 ,则第三个部门人数为总人数的1-( + )= ,所以总人数为28÷ =48人。因此第一个部门与第二个部门相差48x( - )=4人。
96.【答案】C。僻析:三角形可以用面积来衡量;正方体可以用体积来衡量。
97.【答案】A。解析:上升和下降是相对反义词;A项痛苦和快乐也是相对反义词;B项是绝对反义词。
98.【答案】C。解析:线条是几何中的一个概念,而欧几里得提出了几何学的理论;结论是三段论中的一个概念,而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三段论的理论。
99.【答案】B。解析:讲师、副教授、教授是教师职称由低到高的顺序;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是学位由低到高的顺序。
100.【答案】C。解析:自由可以用来修饰思想;法制可以修饰国家。
101.【答案】D。解析:键盘是电脑的组成部分;手指是身体的组成部分。
102.【答案】B。解析:申请、审核、批准是顺承关系;准备、起跑、冲刺是赛跑中的三个顺承的动作。
103.【答案】B。解析:题干中字母和数字的组合是:数字、字母、数字、数字、字母,且第3、4位是两个相同的数字。与之构成相同的只有B项。
104.【答案】A。解析:题干由三种字母组成,其组合形式是AABBACCA,只有A项符合。
105.【答案】A。解析:题干由四种字母组成,其组合形式为ABCDDCA,只有A项符合。
106.【答案】D。解析:

107.【答案】A。解析:

108.【答案】C。解析:题干第一个图的四边中内凹的两条边与选项C中左侧内凹的两边相似;题干第三个图下面的锐角与选项C中右下角的锐角相似;由此可确定答案为C。图示如下:

109.【答案】D。解析:每一行均含有16个角(包括锐角、直角和钝角),第三行前两个图形已经包含10个角,选项中只有D项有6个角。
110.【答案】D。解析:整体来看,位于九宫格外围的箭头,每边上的相同。
111.【答案】A。解析:对角线上的图形均含有由直线割出的三角形,其余图形则不包含这样的三角形。
112.【答案】B。解析:每个图形都是由多个不相交的小图形组成。
113.【答案】C。解析:有阴影三角形的面作正面时其右侧面应为含一条直线的面,排除A、D;含菱形阴影的面作正面时,其右侧面是有阴影三角形的面,排除B,选C。
114.【答案】A。解析:将题干中第一个图形向左翻转一格,发现B项顶面图形方向错误;由题干第三个图形可以确定,C项顶面直线方向错误;由题干第二个图形可以确定,D项正面应该为菱形面,错误。因此只能选择A项。
115.【答案】D。解析:观察题干第一个图形,箭头指向顶点的面与含阴影小三角形的面不相邻,排除A;箭头指向底边的面,与这条底边相邻的面并非阴影,排除B。参考题干第二个图形,有竖直线的面的顶点不属于箭头指向底边的面,排除C,选D。
116.【答案】B。解析:考查直言命题及其推理。“通过李明而认识大楚公司董事的都是软件工程师”换质换位之后为“非软件工程师都不是通过李明而认识大楚公司董事昀”,也即“非软件工程师通过李明认识的人不是大楚公司董事”。由“李明的所有网友都不是软件工程师”得,“李明的一个网友不是软件工程师”,又“李明的一个网友通过李明认识了王刚”,因此,可以知道“王刚不是大楚公司的董事”,即B项。
117.【答案】C。解析:考查复言命题推理。题干后两句可转化为:①F股票不涨 E股票涨;②E股票不涨 F股票也不涨。 ①②可组成连锁推理:E股票不涨 F股票也不涨 E股票涨;假设“E股票不涨”为真,则该推理前后矛盾,因此“E股票涨”;再根据题干第一句话“E股票和F股票不同时涨”,可推出“F股票不涨”。故答案选C。
118.【答案】B。解析:考查复言命题推理。题于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而其后件又是一个相容选言命题。表示为:程序设计没有问题-或者硬件故障或者输入有误。由题干最后一句可知“输入正确”,即否定了其中一个选言肢,并不能否定整个后件,因此不能确定程序设计是否有问题,故A、C两项错误;而若加上“硬件没有故障”这一条件,则否定了后件,可以推出否定的前件,即“程序设计有问题”,因此B项正确;而若加上“硬件有故障”这一条件,则肯定后件不能推出肯定的前件,D项错误。故答案迭B。
119.【答案】C。解析:考查复言命题推理。条件(3)是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等值于“如果小王参加台球比赛,则小李参加保龄球比赛”。结合条件(2)可知,如果小王参加台球比赛,则小张和小李都参加保龄球比赛。又由(1)可否定其后件,从而推出否定的前件,即小王没有参加台球比赛,则“小王参加了游泳或乒乓球比赛”,由条件(4)可推出“小戴不参加游泳或乒乓球比赛”,那么小戴只能参加台球比赛。
120.【答案]A。解析:分析推理类题目。可画图如下:

假设王局长位于①号位置,那么根据条件(1),赵科长和李秘书不能在②号和⑤号的位置,只能在③和④的位置,则王局长必定与郭书记和张副局长相邻,排除D项;A项符合题干条件;B项“张副局长与赵科长不相邻”,则必定与李秘书相邻,那么“赵科长与郭书记一定相邻”,不符合条件(2),错误;同理可知C项错误。故答案选A。
121.【答案】B。解析:考查复言命题推理。题干条件可表示为:①蓝队没有获得冠军-红队获得冠军;②蓝队获得冠军一绿队获得季军;③红队获得亚军一黄队获得冠军;④黄队获得冠军<-绿队获得季军。②和④组成连锁推理:蓝队获得冠军一绿队获得季军一黄队获得冠军,该推理前盾矛盾,可知蓝队不可能获得冠军,再根据(D可知红队获得冠军。故答案选B。
122.【答案】D。解析:分析推理类题目。由“甲和蓝色球不一样大”和“蓝色球比丙小”可知蓝色球是乙:“丙比黄色球大”和“蓝色球比丙小”可知丙是红色球,则甲是黄色球。故答案选D。
123.【答案】D。解析:如果没有小王作为保证人,小黄可以请其他人作为保证人,同样可以贷款,A项错误;如果银行没有要求小王偿还本息,还可能是因为依法处理了小黄的房产,B项错误;由于依法处理抵押物和保证人承担偿还本息之间是“或”的关系,因此D项正确而C项错误。故答案选D。
124.【答案】C。解析:(1),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并不一定是矛盾关系,两者是可以并存的,错误;(2),由“有些高校只注重过程管理”等值于“并非所有高校都不注重过程管理”,正确;(3),由“科研管理要注重目标管理”和“科研管理要注重科研成果的产出”可以推出,正确;(4),由“有些高校只注重过程管理”可以推出,正确。故正确的有3个,答案选C。125.【答案】D。解析:(1),可能所有旅游公司经理都认识小陈或者某旅游公司经理的妻子,错误;(2),小陈喜欢自驾游,不一定就不会跟她丈夫所在的旅游公司出游,错误:(3),小陈丈夫所在的旅游公司不一定是小陈家时近的旅游公司,错误; (4),与(3)同理可知其错误。故错误的有4个,答案选D。
126.【答案】D。解析:寻求优越的定义要点是“为摆脱自卑感”,D项买东西时掂来量去并不是为摆脱自卑感,不符合定义。故答案选D。
127.【答案】B。解析:例外原则的定义要点是:①把一般日常事务授权给下属管理人员处理;②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只保留对重要事项的决策和控制权。A项董事长负责一切事务,不符合①;C项总经理是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负责兼职人员的确定不符合①;D项没有体现②。只有B项符合定义,故答案选B。
128.【答案】A。解析:A项择校时可以加分是外在动机,损害了孩子不想学画画或练钢琴的内在动机,符合定义;B项小刘意犹未尽,内在动机并未被损害;C项与定义无关;D项并没有说女性本身不喜欢购物,也不符合定义。故答案选A。
129.【答案】C。解析:虚拟表达的定义要点是“对假想的而非真实发生的情况”。A、B、D三项都符合定义:C项“小赵多次梦见”是真实发生的情况,不符合定义。故答案选C。
130.【答案】C。解析:A项说明人们容易受他人影响,B项说明情绪对人们的生活态度有很大的影响,D项说明人们有多疑和善变的特点,都不待合定义;C项认为算命先生说得“很准”,是人们认为笼统的人格描述能够准确地揭示自己特点的一种表现,符合定义。故答案选C。
131.【答案】A。解析:三个定义的主体都是政府建设、补贴或委托建设的住房,三个例证与三个定义都不对应,故不正确的是A项。
132.【答案】D。解析:三个定义的共同要点是需要通过认证的食品。(1)、(2)都没有经过认证,不符合所有定义;(3)符合绿色食品的定义,故正确的是D项。
133.【答案】C。解析:根据(3)对应定义②,可知正确的是C项。
134.【答案】B。解析:(1)对应定义②;(2)对应定义①;(3)对应定义③。故不正确的是B项。
135.【答案】A。解析:(1)对应定义①;(2)没有对应定义;(3)对应定义②。故不正确的是A项。
136.【答案】A。解析:A项,由第一段第一句和第三句可知,江苏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6%,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0%,相差13.0-12.6=0.4个百分点,可以认为水平基本相当,A正确;B项,由第一段第四句可知2010年江苏私营个体经济比重,但无法求出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各自所占的比重,也无法进行比较,B无法判断:C项,由第一段第六旬可知江苏是全国城乡收入差距较小的省份之一,无从得知是否是差距最小的省份.C无法判断: D项,由第一段最后一句只能知道2010年苏中、苏北大部分经济指标增幅超过全省水平,无从得知2009年的情况,D无法判断。综上,符合题意的就是A。
137.【答案】C。解析:由第二段可知,2010年棉花、油料和蔬菜播种面积相对于2009年的增量为(-1.7-1.9+6.5)万公顷,2009年棉花、油料和蔬菜播种面积为(23.6+1.7)+(57.4+1.9)+( 121.3-6.5)=[(23.6+57.4+121.3)+(1.7+1.9-6.5) ]万公顷,则2010年增长率为 ≈ ≈ = ≈ =1.45%,应选择C。
138.【答慕】B。解析:由“2010年江苏……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0355亿元,增长38.0%.占规模以上 30355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3%,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可知,2009年江苏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 = = =7XXXX亿元,选项中只有B符合。
139.【答案】A。解析:由“2010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6.2:5 3.1:40.6”可知.201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2%。2010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6%,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3%,2009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2%× 。 6.2%× -6.2%=6.2%x ≈6.2%×0.08≈0.50%,2010年江苏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约降低了0.50个百分点,A项最接近。
140.【答案】c。解析:(1),由第二段可知,2010年江苏夏粮、秋粮产量增量分别为 ×0.2%= 万吨、 ×0.1%= 万吨,运用分子分母差额法,差分数为 = >80> ,则 > ,即夏粮产量增量大于秋粮,(1)正确。(2),由第二段可知,2010年江苏粮食播种面积增长率为1÷(528.2—1)=1÷527.2>l÷530=0.18X%;粮食产量等于夏粮、秋粮产量之和,由于2010年夏粮、秋粮产量增长率都很小,产量之比为l105.3:2129.8≈1:2,可以推知2009年产量之比约为1:2,利用加权计算原理.2010年粮食产量增长率约为 = ≈0.133%,比较可知,产量增长率小于播种面积增长率,故单位面积产量同比下降,(2)正确。(3),由第一段第四句可知,2010年江苏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占比65.2%< ,则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占比大于},(3)错误。综上,(l)、(2)正确,应选择C。
141.【答案】D。解析:由表格知2010年北京、广东、山东和江苏商品房销售额分别为2915.36亿元、5476.48亿元、3666.42亿元和5430.71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0.6%、19.1%、49.1%和6.4%.则2009年北京商品房销售额为 亿元、广东为 亿元、山东为旱666 42i<3950/=2600亿元、江苏为5430等<53是1>5000亿元,则的为江苏。答案选D。
142.【答案】c。解析:由表格可知,2010年北京商品房单位面积平均售价列式为 >1万元=10000元,结合题意,则满足商品房销售额数据和商品房销售面积数据的比值大于0.8的就是符合要求的。根据表格数据估算,北京、上海的比值都大于1,浙江的比值大于0.8,海南的比值太于0.9,河北、辽宁、江苏、福建、山东、广东的比值都明显小于0.8,天津的比值为1282.43÷1564.52= > =0.,满足要求的有北京、上海、海南、浙江、天津,共五个,应选择C。
143.【答案】A。解析:由表中数据可求,2010年东部地区商品房单位面积平均售价为 万元,2009年为 万元,则2010年东部地区商品房单位面积平均售价增速为 —1= —1= <6%,只有A符合。
144.【答案】B。解析:中部地区的商品房销售面积为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减去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因此①=104349.11-27 303.66-50822.01,利用尾数法计算,小数点后的数字为44,答案选B。
145.【答案】C。解析:A项,由表格数据很容易看出,东部地区各省市2010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均低于销售额的增速,因此东部地区各省市2010年的商品房单位面积平均售价比上年有所上涨,正确;B项,由143题知,东部地区2010午商品房单位面积平均售价增速为5.76%.由表格可求出中部地区2010年商品房单位面积平均售价增速为 -1= -1= >10%,正确; c项,由表格数可求,2009年东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占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的比重为 ,计算难度较大,跳过;D项,由表格可求2010年海南商品房单位面积平均售价比上年上涨了 -1≈ -1=40%,其他省市2010年商品房单位面积平均售价比上年的涨幅明显低于40%,正确。综上,符合题意的只有C。
146.【答案】C。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2010年江苏铁路旅客运输量为9711.4万人,比上年增长5.9%,民航旅客运输量为475.9万人,比上年增长16.6%。因此2009年江苏民航旅客运输量比铁路少 - ≈ -476× =9200-408≈8800万人,c项最接近。
147.【答案】D。解析:A项,2010年江苏货物运输量同比增长速度大于全国的同比增速,故2010年江苏货物运输量占全国比重比上年有所增加。同理可得2010年货物运输周转量、旅客运输量、旅容运输周转量占全国的比重都比上年有所增加。A项正确:B项,2010年江苏水运货物运输周转量比重为 ,2010全国水运货物运输周转量比重为 。则 - ≈ - ≈0.67-0.46=21%,略大于实际数值,故B项正确;C项,2010年江苏铁路货物运输量的同比增长速度小于全国的同比增速,故2010年江苏铁路货物运输量占全国比重比上年有所下降。同理可得2010年江苏民航货物运输量占全国比重比上年有所下降,C项正确:D项,确定货物运输的最主要方式不仅要考虑货物运输量,还要考虑货物运输周转量。尽管2010年江苏及全国的公路货物运输量,但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明显小于水运货物运输周转量,故2010年江苏及全国货物运输的最主要方式是公路运输的说法错误。因此,应选择D。
【注释】本题答案为D,但B项“2010年江苏水运货物运输周转量比重比全国大20%”的说法不严谨,应改为“2010年江苏水运货物运输周转量比重比全国大20个百分点”比较确切。
148.【答案】A。解析:2010年江苏货物运输周转量占全国的比重为 ×100%=4.XX%,排除C.D。2010年江苏旅客运输周转量占全国的比重为 ×100%=5.XX%,排除B。
应选择A。
149.【答案】B。解析:2010年江苏旅客运输平均里数比上年变化比率最小的运输方式就是2010年旅客运输量的同比增长率和旅客运输周转量的同比增长率最接近的运输方式,比较表格数据可知公路旅客运输量的同比增长率与公路旅客运输周转量的同比增长率最接近。答案为B。
150.【答案】B。解析:若2010年江苏各种运输方式的货物运输周转量的同比增速低于全国该种运输方式的货物运输周转量的同比增速,就说明2010年江苏该种运输方式的货物运输周转量占全国的比重比上年有所下降。比较表格数据可知,2010年江苏铁路和民航货物运输周转量占全国的比重比上年有所下降。答案为B。
151.【答案】C。解析:(1)江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10年的增长速度为13.9%,高于2007年的12.9%.故(1)说法错误:(2)从图形可以看出四项指标都在逐年增长;如果年平均增长速度都在10%以上,意味着四项指标中,2010年的收入是2006年收入的 ≈1.46倍以上。又因为 ≈1.57>>1.46, ≈1.63>1.46, ≈1.65>1.46, ≈1.63>1.46,所以(2)说法正确;(3)从图形可以看出“十一五”期间四项指标的增长趋势都一致,(3)说法正确。答案为C。
152.【答案】C。解析:2010年江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高9118-5919=3199元,排除A、D。2010年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2944-19109=3835元,排除B。答案选C。
153.【答案】c。解析:“十一五”期间,江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速为 -1≈o.57;
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为 -1≈o.63;
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速为 -1≈0.65;
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为 -1≈ 0.63。
所以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速最快,答案为C。
154.【答案】A。解析:由第四个图可以看出,2007年和2008年的增加数额超过2000元,2009年少于2000元'因此排除B、c两项。2009年的增长数额为20552-18680=1872元,2006年的增长数额为 ≈14084× =14084x ≈1760元,小于2009年的增长数额,因此答案选A。
155.【答案】D。解析:根据153题计算结果可知,2010年江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2006年增长了57%,2006年比2005年增长了10.20/0,因此2010年江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2005年增长了(1+57%)×(1+10.2%)一1≈73%,D项符合。
公务员考试江苏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