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哈姆雷特》里,一个有史以来最纠结的王子,遇到了20世纪最杰出的莎剧帝王。这部作品是模板、是教科书,是关于如何演绎莎剧的最典雅光辉的样板。自劳伦斯·奥利弗之后,一共还有来自10个国家的24位导演翻拍过这个故事。
劳伦斯·奥利弗后继有人
肯尼思·布拉纳的《亨利五世》
与奥利弗一样,布拉纳也选择了《亨利五世》作为自己搬上银幕的第一部莎剧,布拉纳在前辈的基础之上,赋予了亨利五世更多人性化的读解:他并不完美,也常常有着幽微细腻的心思,甚至还会感到胆怯。
青春火焰永不灭
1968年《罗密欧与朱丽叶》
1968年的电影版《罗密欧与朱丽叶》(又译为《殉情记》),意大利导演弗朗科·泽菲莱利大胆启用了两个稚嫩的年轻面孔:17岁的奥莉维娅·赫西与18岁的莱昂纳德·怀汀。这对儿最年轻的情侣,真真诠释了什么叫做思无邪。
现实婚姻的真实写照
伯顿与泰勒的《驯悍记》
在这部莎剧电影中,的看点不是如何驯服悍妇的故事,而是戏里戏外的两个主角——伊丽莎白·泰勒与理查德·伯顿。观众们才不关心电影版《驯悍记》究竟是表现了两性对抗还是真爱拯救残暴的俗套,他们最想看的无非是一对儿真实世界中的恋人如何在银幕上大打出手。
欲望之战,永无止息
罗曼·波兰斯基的《麦克白》
1971年,罗曼·波兰斯基选择在莎士比亚的世界中释放自己无法释怀的阴冷。这部电影基本在英国诺森伯兰郡海岸诗经拍摄,石头制成的古老堡垒、狂风肆虐的海岸,从骨子里流淌出来的阴郁弥漫了整个莎士比亚的荒原与森林。
大多数悲剧来自嫉妒
奥逊·威尔斯的《奥赛罗》
这部剧有一点像“成年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都讲述了一对企图跨越强大阻碍企图终生厮守的恋人的故事,不同之处在于,罗密欧跨越的是家族,奥赛罗跨越的是种族;而最终毁灭掉他们爱情的,前者是因为死亡,后者则是因为轻信与嫉妒。
喜剧满人间
1999年《仲夏夜之梦》
1999年好莱坞出品的电影版,眼花缭乱的明星,英、美、法等国交互混杂的语言口音,“戏中戏”的结构,世俗与梦幻交叉并进的背景设置以及门德尔松同名序曲的巧妙运用,都使得其呈现出了一种混杂着浮华的特殊魅力。
罪恶的快感
艾尔·帕西诺的《寻找理查》
1996年,这个邪恶国王的故事却被野心勃勃的阿尔·帕西诺拍成了一部“纪录片”。《寻找理查》以记录一个戏剧演员班排演莎剧的过程为线索,穿插大量街头采访与评论解释,孜孜不倦地寻觅着“理查三世”和创造他的莎士比亚。
自从遇到艺术,才发现了真正的牢房
2012年《恺撒必须死》
2011年,这部戏剧被意大利导演塔维亚尼兄弟搬进了在一个只有黑白两色的粗粝监狱中,一群重刑犯,在这里重新排演着莎士比亚的历史悲剧,也重新践履着“恺撒要被自己人杀死”的命运。《恺撒必须死》获得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影片。
亚洲也有莎士比亚
黑泽明的《乱》
《乱》改编自《李尔王》,在黑泽明的莎士比亚世界中,主角已经全部变成了日本人,他们穿着木偶一样符号化的服装,踩着苍凉慌乱的鼓点,引领我们慢慢进入一个荒草丛生、危机四伏的世界,就像《乱》中那句的台词所说:“不要哭,这就是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