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力训练>导航 > 最新信息

马克思、恩格斯的宗教理论

2015-08-13 16:29:00 来源:无忧考网
以下是©忧考网整理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宗教理论》,希望大家喜欢!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中后期的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他们不仅领导了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而且广泛研究了与社会主义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其中包括宗教问题,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阐明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青年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活动和革命实践活动,首先是从宗教批判开始的,并从宗教批判转向社会批判,在哲学上由唯心主义逐步转向唯物主义,在宗教观上实现了从理性主义的启蒙无神论到历史唯物主义的转变,在政治上实现了由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在宗教问题上其主要功绩在于为工人阶级创立了包括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内的科学世界观,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创立者。他们在19世纪的中后期,在创立科学世界观和指导工人阶级进行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研究并破除当时居于思想领域主导地位的宗教神学的束缚,形成自己崭新的历史唯物主义宗教观,表明对宗教的基本态度,并进一步处理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宗教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宗教观首先集中反映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宗教的思想之中,同时也反映在他们同时代和以后赞同历史唯物主义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去研究宗教的人们的思想之中。

马克思总结了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关于人创造上帝和宗教的思想,在肯定和继承费尔巴哈宗教理论的同时,却又克服了费尔巴哈囿于世界观的局限而无法跨越的障碍,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阐明了宗教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最终创立了无产阶级崭新的宗教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经历了一个萌芽、形成和发展、成熟的过程。1840年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逐渐形成了朴素的革命民主主义和唯心主义无神论宗教观。1844年发表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论*人问题》和《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等著作,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标志,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宗教观形成的标志。1875年以后发表的《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发展成熟的标志。
马克思曾指出,历史唯物主义是他把宗教批判和政治批判结合起来,把哲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结合起来的成果,这一成果“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243页。。恩格斯也曾经指出,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历史发展的科学。它和唯物辩证法一样,一经产生,就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宗教和其他学科的方法论指导,“成为我们的工具和最锐利的武器”同上。,考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形成史,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随着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的转变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而创立起来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揭示了宗教及其规律。他们认为,宗教宣扬的神灵观念都不过是人们对支配自己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通过幻想认识的结果;宗教的根源不是在天上,而是在人间,必须在人类现实生活的过程中寻找宗教产生存在的原因;宗教的演变归根结底要用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去说明;宗教最终要伴随人类自觉掌握自己命运时刻的到来而走向消亡,但这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曲折的过程;宗教的社会作用具有二重性,宗教具有麻醉人们精神的作用,在阶级社会,统治阶级总是利用宗教维护自己的统治,被统治者往往也利用宗教达到自己的政治经济目的。
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如何解决社会主义进程中的宗教问题,他们认为,科学社会主义与宗教在世界观上是对立的,二者不能调和;宗教本质上是精神现象,绝不能采取行政命令甚至暴力去对待宗教;要实行真正的宗教信仰自由,实行教会同国家分离,学校同教会分离;对宗教僧侣要进行阶级分析;在社会主义事业中,不能将宗教和无神论问题提到不适当的地位。

能力训练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