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力训练>导航 > 最新信息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使命与担当

2015-08-13 16:12:00 来源:无忧考网
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使命与担当》,希望大家喜欢!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体系的构建,是建设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的强有力支撑。当前,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通过对《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等经典文本的挖掘梳理,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理想性与现实规范性的双重纬度,提出了“时代精神主体化”“基本理念概念化”等重点研究方向。创新性成果的涌现,使相关研究达到新的水平,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整体性发展。
同时也应看到,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仍任重道远。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是在实践哲学转向的背景下兴起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与归宿,这也决定了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在重视宏大理论建构的同时,应进一步聚焦和关注当前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重大政治问题。这要求以哲学的方式分析现实政治实践,在多学科对话中展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解释力与规范性,在理性、科学回应现实问题的基础上,丰富和拓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
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需要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发出科学声音,搭建分析框架,推动实践变革。就当前而言,至少有三个问题亟须专题化研究。
现代化纬度下的国家治理。党的xx届xx全会首次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概念,这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新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党执政理念的重大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需要注意的是,一些人对于国家治理的论述,更多是引用西方多元治理理论,而没有结合我国具体实际。中国问题与中国道路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创新发展更具时代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
市场化条件下的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向。公平正义是政治哲学研究的经典领域,马克思曾经对公平正义有过深刻的论述,并构建了超越同时代理论家的公平正义观。然而,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正在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更加显现。这也意味着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理论,立足人类社会的理想目标,发掘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分配原则及“国家有效干预”等重要论述,为促进现阶段的社会公平正义提供相关理论指导。
多元化挑战下的认同整合。认同问题是当代政治哲学的焦点话题。经济全球化、现代化与市场经济引发利益分化加剧,助推文化与价值观多样化,这对于共同体内部的认同与整合是一种挑战。对于转型之中的中国社会,这种冲击值得关注。认同既包括政治性的,也包括文化性的,如国家认同、道路认同、身份认同等。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高度分析认同与整合的内在机理及两者有效结合的具体路径。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是科学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的研究需直面重大现实问题,勇于创新,做出符合实际的理论阐释。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其应有的使命与担当。
能力训练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