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近日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按照相关要求,东莞市要在今年年底前全部完成公车改革。按照上述方案,10年前便已在全市推行车改的东莞还需再次“动手术”。
根据2004年东莞的车改方案,车改范围是由市财政全额供给的实行、参照和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车改后主要以货币形式对公务人员进行补贴。参加车改单位的在职公务人员在领取个人公务交通费补贴后,除了执行特殊公务外,其他的公务交通费用一律由个人支付。
补贴共分9个档次:正(局)处长每人每月3000元,调研员、副局(处)长2800元,助理调研员2500元,正科长1800元,主任科员、副科长1500元,副主任科员1000元,科员800元,办事员、见习期干部500元,职工400元。
这个车补标准比省里公车改革的车补标准要高很多。
省里公车改革的车补标准是:正厅级每人每月1690元,副厅级每人每月1500元,正处级每人每月1000元,副处级每人每月800元,正科级每人每月600元,副科级每人每月450元,科员每人每月300元,科员以下每人每月250元。
比如,按照东莞2004年出台的车改方案,正处长每月车补为3000元,而按全省车改方案,即便各地市补贴标准可上浮20%,东莞正处级每人每月车补也只有1200元。也就是说,明年起,东莞正处级每月车补至少要砍掉1800元。
不过,对于尚未进行车改的地区和单位,不少普通公务员则表示了欢迎。“有车补总比没有好,几百块也是钱”。珠海一名尚未进行车改的镇级公务员表示,即便单位有公车,通常也只有领导能用,跟普通公务员没什么关系,车改后多少能有点补贴。
佛山公务员老王说,特别反对按照级别定车补,而不是按照用车的实际需要。“确实苦乐不均,比如档案局这种机关的人员哪需要下乡,有的乡镇干部天天下乡。这怎么办?省里的一个处长和地方的区长、书记,你说他们用车的概率到底哪个更大一些?”职务越高的官员出门公干并非越多,级别越低的普通干部不代表出门就越少,有人说车补根据职位来一刀切是“益了处长苦了科长”。
黎明透露,改革后公车将有明显标志便于监督,改革掉的公车一定会公开拍卖。未来看改革效果还考虑成立公车车队,向社会化方向发展。对于“按级别定车补”的质疑,姜建中表示,打破“官本位”就是这次公车改革的目标之一。实际上公务用车改革以岗位定标准,而不以级别定标准。整体的改革方案没有完全按照级别来设计,而是按照岗位来设计。“以前处级以下是没有配车的。省里是副厅以上才有,实际上这次改革也解决了处级以下干部公务出行的交通补贴问题。”姜建中表示,从大的方面来看,已经在不按行政级别来配置资源方面迈出了一步,要做到每个岗位都配得非常公平,还需不断完善,不可能一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