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导游证考试>导航 > 备考辅导 >湖南 >长沙

湖南长沙大围山旅游风景区

2009-01-21 14:30:00 来源:无忧考网
走马江南、探浏阳河源、访大围古镇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水路到湘江……”,一曲《浏阳河》名扬中外,她从大围山孕育而去,一路跌宕,直奔大溪河。
  溯浏阳河而上,让我们去感受浏阳河两岸秀丽风光,寻找大围山古镇风情和近代革命史迹。

  赵湾河段始,即属大围山镇境内,那里水产丰富,游客可泛舟、垂钓。岸上生长一棵500余年古樟,径围7米,冠幅1000余平方,区干虬枝,枝叶繁茂。垂钓后可以小憩于树荫下,感受盛夏中难得的清爽。泛舟而上,岸侧有一“鸡冠石”,其系白垩系石英底砾岩构成的一奇特景观。奇岩呈舌状突出于河中,河一壁呈观三砣参差不齐齿状巨岩,远看如鸡冠。稍远,即可见清同治后期所建的青兰桥,桥两侧护柱及栏板上刻有多种精美图案及“青兰桥记”,虽历经数百年的仍保存完好。青兰村又是解放军少将石敬平同志的故乡。
  逆水而上5华里即是大围山古镇,浏阳河将其分为河东、河西两处,以红军大桥相接。集镇境内有晚清年间所建围山书院,有明未清初遗存古城墙壁;有客家人临河而建独有的吊脚楼。置身楼中,可腑瞰浏阳河,远眺大围山;在河东集镇内有一条麻石路青砖黑瓦房的古街,在那里可以购买到大围山土特产品,如野味、蜂蜜、小竹笋、金桔、茶油等等。
  集镇逗留之后,信步沿河向楚东山出发,二华里处即可见一组跳石横卧河中。其系60余块规则花岗岩所建,行走在跳石上,别有一番情趣。秋收起义工农红军从东门撤退时从此经过,更让其增添神秘色彩。
  河岸侧五十余米即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锦绶堂。其为1930年7月红三军团攻克长沙建立的省苏维埃政府,组织领导湘、赣边区各县革命斗争。锦绶堂东侧有一青砖木楼,为晚清民俗建筑,是中共湘鄂赣边区第一次党代会旧址和红十六军驻地。
  大围山这块老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风云际会的重要地区之一。*时期,自1927年9月至1931年7月,先后有毛泽东的秋收起义部队工农革命军第三团攻克白沙后即进驻大围山;有1930年随军迁移省苏维埃政府和红十六军驻地,彭德怀等多次来此组织和指挥革命战争;有秋收起义部队撤退时经过的大溪河跳石头和马鞍山战场遗迹。
  至此,你可以强烈的感受到大围古镇其卓越的近代文化,你可以欣赏到其精湛的古建筑群,它是中国革命的策源地,它所形成浏阳河源独特的历史文化长廊,其教育意义之深远,旅游观光价值之巨大。

  围山书院建于晚清年间,系一青砖瓦殿宇式建筑,前后三栋,左右三厅,有春满堂、大成殿、特排祠、嘉惠祠等,前后共四个天心,上两个各植一株罗汉松,下两个各植一株桂花树。书院由当地名儒涂舜臣先生经手创建,涂系清朝优贡生,谭嗣同之老师,他一生清廉,热心教育,志以教育救国,无偿捐献家产筹资办校。书院于光绪29年改为学堂,解放后扩建为县第十四中学。第一次国内革命和*时期先后有黄建忠、陈锡虞(毛泽东同学)等7位革命先烈在此任教,组织领导农民协会,开展地下革命活动,该书院属浏阳八大书院保存者之一,1963年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墙壁
  古城墙壁乃集镇内留下的历史最早的古建筑(大约建于明末清初),位于大溪河南岸东门红军大桥下方约200米处,墙体全由青砖砌成,整体颇显宏伟,墙壁上还留有许多*时期红军与国民党军激战时的弹孔痕迹。

导游证考试湖南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