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庙位于岐山县城西北7.5公里的凤凰山南麓。唐武德元年( 618),为纪念西周政治家、曾帮助武王灭商立国和辅佐成王平叛安邦的周公姬旦,在此修建了周公祠。后经历代的修茸、扩建,形成以周三公(周公、召公、太公)殿为主体,姜塬、后稷殿为辅,亭台楼阁点缀辉映的古建筑群。
周公庙历史久远,山环水绕,清泉长流,古木苍翠,浓阴蔽日。每年古历三月有规模宏大的庙会,向为关中西部旅游胜地和避暑佳境。
周公庙古建筑群因山借势,星罗棋布于山麓不同高度的四处平台上,参差错落,布局奇特。周公殿在前,召公、太公两殿左右相配,姜嫄圣母殿居中,因此,流传有“姜嫄背子抱孙”的趣谈。再北庵山腰玉石洞中的玄武玉像,是一座唐代雕刻的汉白玉石雕,像高一米,通身洁白,袒胸露乳,赤足戎装,脚踏龟蛇,持剑而坐,造型生动,神态逼真。当地流传有摸揣玉像可治百病的民俗,为之增加了神话色彩。在庙内还存有唐宋以来的碑刻数十通,有韩愈、苏东坡等古代名人的题诗,颇有价值。
周公庙前的胜景“润德泉”,由唐玄宗赐名,泉水清莹如镜。周围有八角形石板雕花栏槛,上部为八角形,下部为四方形,皆有浮雕藻饰,并有龙嘴鳖头、奇神异兽立体造型,神态各异,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