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湖原是一片洼地,由于逐渐淤垫,面积不断变化,周围界限属亦不明确。明末清初,湖西北畔报恩寺的僧人屡鬻为田,常与乡里团保争讼。清朝隆三十八年,一陈姓县尹丈量湖周,为822弓,便函立下碑文,明令界址内不准侵占,始得保持水面规模。1984年建公园时,又征用水面周围土地140余亩,使整个公园面积达210亩。
北湖在历与南充文化的发展关系极为密切。自西汉初置安汉县以来,即为城内官绅士民往游之处。明宰相陈以勤的别墅即在湖西北畔报恩寺旁。其子陈于陛少时拜任瀚为师,攻读于城西果山下万卷楼旁的金泉书院,常游北湖,至万历二十二年亦官至宰相,历父子为相的仅南充陈氏一家。陈以勤很重视文化教育,隆庆四年,60岁致仕回南充后,在城西建金泉书院,其时知府饶景晕亦于湖边建嘉陵书院。清乾隆二十九年,知府沈澹园及后任知府沈清仍于北湖附近建懋修书院,光绪二十五年,知县马道节将懋修书院更名为朱凤书院。 1960年3月,朱德、贺龙、罗瑞卿、康克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南充视察时,曾在北湖垂钓。新中国建立前,市内多为平房,嘉陵江东岸鹤鸣山上的宋代白塔倒映池中,清晰可见,构成南充八景之一“莲池倒影”,与池中花水相映成趣。
公园南半部为樟树林区和青少年游乐场所。建有象征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线,将“铁索桥”、“雪山”、“草地” 等再现在人们眼前。还建有旱冰场、自控飞机、大型滑梯等娱乐设施。北湖水面12公顷,占整个北湖公园总面积的30%以上。“北湖水月”为郴州八景之一,曾吸引过历代文人墨客。唐代诗人韩愈8次路经郴州。唐贞元21年(805年),韩愈从广东阳山来郴州待命,与郴州刺史李伯康泛舟游湖叉鱼为乐,兴致勃勃地写下了有名的《叉鱼招张功曹》一诗。后人为了纪念韩愈,在湖心筑岛造亭,取名“叉鱼亭”。将叉鱼诗刻成碑文,铸造了韩愈大型铜像,营造了岛上石栏,并以明代石狮、石雕、罗汉松和花卉绿草点衬,供人观仰:近年来又新建湖心水榭乐园,与叉鱼亭遥遥对应。水榭为古亭外貌,现代结构。水上是亭,亭内有水,别具一格。
北湖公园大门内外较为宽敞,门内有万民同心建公园的雕塑,建有小水池、瀑布和假山,既可屏蔽内外,又可启人遐思。南部有露天舞场、儿童游艺园、“八榕浓荫”广场和“八榕馆”餐厅。北面有娱乐厅、望湖楼,从“河源弓影”小桥西行,通过幽静的竹径为张澜塑像和“平湖邀月”广场,侧有“水晶龙宫”。龙宫外表为一巨大游龙,龙嘴大张为一道大门,济公和尚站在门外手摇蒲扇向游人致意。龙腹即为龙宫,龙王坐在宫殿中,好似东海龙王飞往南充,安家北湖。游人在宫中将硬币击中聚宝盆,龙王便发出“恭喜发财”的致词,龟相便点头致意,还有观音送子、龙女弹琴、孙悟空闹龙宫等,妙趣横生。
湖中有三岛;东曰“绿洲”,中曰“浮翠”,西曰“鸟乐国”。东岸有“飞虹桥”与“绿洲”相通,“绿洲”与“浮翠”有“月桥”相连,“浮翠”有“生肖桥”与“弄碧”连接至南岸登陆。“绿洲”有“观鱼亭”,“浮翠”有“清风轩”,并设有较多的桌、椅、凳,供游人憩息。有各类游船数十余艘,泛舟湖面,每以水球沾襟为快,一片欢腾。
公园草坪适布,绿树成荫,景色秀丽。春日繁花似锦,鸟儿鸣,夏季芙蓉映日,柳浪随风;秋天丹桂飘香,百菊争艳;冬时腊梅盛开,瑞雪迎春,一片诗情画意。